◆張鋼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教育現狀之研究
◆張鋼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隨著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順利就業不僅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還要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教育,這是社會現實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無論從整個社會,還是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都具有重要意義。
1.當前大學生就業總體情況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大學畢業生待業人數呈逐年增長態勢: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自2006年至2011年,待業人數依次為413萬、495萬、559萬、611萬、630萬、671萬。而2003年至2009年就業率總體呈下降趨勢:75%、75%、76%、77%、70%、68%、68%。受全球經濟好轉的影響,201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略有好轉,但就目前而言,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2.“畢業即失業”現象
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大約有30%待業,出現了“畢業即失業”的現象。畢業即失業有兩類:一是自愿型失業。很多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就業的機會,待業在家,坐等更好的工作機會,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二是被動失業。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由于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挑戰。
1.高校就業教育觀念落后
主要表現在對就業教育工作認識不足,對就業教育理念理解偏離。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但其行政管理職能比較突出,服務職能有所欠缺,忽視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功能,沒有發揮就業教育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就業教育工作并未得到充分重視,這與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對于就業教育的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高校就業教育缺乏連貫性
就業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還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就業教育體系,更沒有建立一個切合實際的就業教育模式。很多學校就業教育只局限于畢業生這個群體和就業這個環節,重視信息提供,忽視思想教育引導;重視理論技術指導,忽視實踐教育,沒有把學生的學業、就業、事業作為一個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
3.高校的就業教育組織機構還不健全
我國高校就業教育工作的組織機制還不夠完善,普遍存在就業教育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編制少,經費保障不足等問題,從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高校就業工作的開展。
4.就業教育師資隊伍缺乏,專業化程度低,沒有實現職業化和專家化。我國高校就業教育工作人員中,兼職人員多,專職人員少,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這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占有信息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著很大的差距,遠遠滿足不了就業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就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為實現畢業生最大限度就業的目標,就要不斷增強就業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1.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理念的創新
大學生職業教育是以引導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取得職業生涯及人生的成功為目標的科學的教育活動,其教育的開展必須以科學的、先進的理念為指導。就業教育是一項專業工作,而非教學的一個環節或行政工作。這就要求高校人力推進改革,從理念上支持就業教育的實現,學校應重視學生的持續發展,關注學生自己的職業興趣,發掘他們自身的職業能力。學生要立足長期“成長”,就業教育應立足于對學生自我、職業機會與職業世界的全面分析,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2.構建全程化的高校就業教育體系
所謂“全程化就業教育”,是相對于畢業前夕才進行就業指導的一個新理念,即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就將就業教育、就業意識的培養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和輔導人員為其提供服務、幫助和指導,讓大學生自始至終關注就業前景,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實施就業計劃。
3.構建以提高大學生能力為中心的就業教育體系
(1)理論教育和實踐開展相結合。社會實踐是高校就業教育基本途徑。保質保量的實踐有助于深化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寬其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術與技能。
(2)學校教育與企業參與相結合。就業教育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離不開企業的參與。為此,高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勤走訪、善挖掘”的做法,一是邀請人力資源專家、職業指導專家進校輔導。二是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以各院系為代表與用人單位建立多方位合作關系,讓學生校外實踐。三是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聯系,不定期召開以就業為主題的座談會,主動走訪用人單位,了解他們對人才的需求及對人才培養的合理建議。
(3)擇業與創業結合。就業教育必須做到對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工作崗位也處于不斷調整之中,就業教育需要使當代大學生明確:不僅要擇業,而且要發揮自身的特長,自主創新。
1.就業教育教師準入制度
上海市從2004年起開展職業咨詢師初級、中級資格認證和培訓工作,得到了廣大高校就業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歡迎。我省也應加強關于對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者的培訓和考核工作,并且將職業技能培訓與干部的考核、晉升,與教師的職稱掛鉤。
2.就業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就業教育的考核制度就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所謂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必須緊緊圍繞就業率,但又不局限于就業率數字高低,既看就業、創業率,又看就業、創業質量,既注重結果,又不忽視過程,以促進就業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高校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向高校就業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就業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當前形勢下,高校就業教育的改革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1]張英華.“校企結合”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丁仁鮮.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
[3]伍維根.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曉莉.論大學生全程就業教育體系的構建[D].中國地質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