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艷
(江蘇省金壇市第一中學)
現當代詩歌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和人文素質修養的重要內容,歷來是教學的重點和熱點。由于和人教版的教材內容不盡相同,蘇教版的高中語文教學獨具特色,對于現當代詩歌的教學也有不同,這一點應該區分清楚。蘇教版的高中詩歌教學,要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有條不紊地進行,既要符合教學大綱的精神,也要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所以,進行詩歌教學的方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現當代詩歌是相對于古體詩、舊體詩而言的,大致是以五四時期作為分界線,受到國外現代詩歌的影響,結合中國特色,逐漸形成的詩歌形式,可以說,中國的現當代詩歌就是成長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之中。涉及到高中的現當代詩歌教學,務必要讓學生明白現當代詩歌的含義和來源,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是現當代詩歌教學的第一步。只有普及了現當代詩歌的內涵,才能進行具體的詩歌教學。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現當代詩歌的分量還是很重的,也是教師教授的難點,更是學生學習和理解的熱點。所以,教師對現當代詩歌的教學,要改變過往死氣沉沉和長篇大論的教學方法,采用全新的“研讀”和“領悟”教學,讓學生融入詩歌情境,領會詩歌感情,學習詩歌的語言運用方法。
首先,在現當代詩歌教學中,要讓學生“讀懂”詩歌,就是要仔細研讀詩歌中的“每一句和每個字”,要把詩歌拆卸開來,讓學生分解地來看詩歌的語言構成,并逐一解讀。其次,要理解詩歌的語言和藝術技巧,把詩歌的神韻深入領悟,要深刻了解詩歌的手法和技法。最后,要感知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的情趣和志向。這三個階段,是現當代詩歌教學的基本步驟,也是提高學生詩歌理解能力的必備步驟。
如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詩中有這樣幾句,“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這幾句是本詩中極為精彩的語句,教師在進行本詩的教學時,應該注意,在分析這幾句之前,要讓學生清楚詩歌創作的時間和背景。本詩創作于社會動蕩的1927年,當時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詩歌是借雨巷之名和雨夜之勢來暗指黑暗的社會,用一系列的寓意物來代指作者憤懣、不滿和無助的心情。上面的幾句詩,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明白詩歌的技巧和手法,分別是代指、排比和頂真,詩歌的總體技法是寓情于物,表達憤慨。
現當代詩歌大都用詞巧妙、文筆細膩、語言華麗,是研究現當代漢語詞匯的重要參照,具體到蘇教版的現當代詩歌教學,就要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愛好和習慣。詩歌是優美的文字構成的,有著天然的韻律美,適合進行朗讀和背誦。尤其在蘇教版的現當代詩歌中,大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朗讀的價值很高。通過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朗讀現當代詩歌,可以讓學生明了詩歌的含義,理解詩歌的背景和事件,進而領悟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和訴求。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當代詩歌一般而言都比較接近于現代白話文,所以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通過多次的誦讀還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詩歌的詞句深意,進而帶動詩歌素養的提升。
另外,在蘇教版現當代詩歌教學中,必須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自動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詩歌教學而言,學生大多避而遠之,這是因為詩歌基本都是簡化和有寓意的語言,學生理解起來不如白話小說、散文等容易,所以造成了學生的輕度厭惡情緒,這些是可以理解的。教師在教授現當代詩歌的過程中,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自由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仿佛他們才是詩歌的主人和作者,在他們領悟到詩歌的韻律美和意蘊美之后,會自然而然地激起對現當代詩歌的興趣,從而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作為現當代詩歌教授的重點,使學生具備自主解讀詩歌的能力,這樣才是教學的“良性循環”。
詩歌是藝術化的文學樣式,現當代詩歌是更加自由化的文學體裁,意境悠遠,感人至深,往往詩歌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內涵。所以,基于現當代詩歌教學的實際,要努力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和意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方才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本中節選了蘇婷的一首詩《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有部分詩句如下: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在這段詩中,作者用寫實和言情的結合,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深刻熱愛,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要傳達給學生愛國主義的理念,要讓學生深入詩歌的情感深處,仿佛自己置身于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的土地上,仿佛吸取了祖國乳房帶給的營養,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祖國的偉大,才能加深自己的愛國情感。
讓學生充分放開思想的束縛,體會詩歌意境帶來的震撼,盡情地吸取詩歌傳遞的“大美”和“真情”,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人文素養,增強愛國熱情,這才應該是高中現當代詩歌教學的最終目的。
[1]劉琛.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教學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S1).
[2]黃霞.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之我見[J].魅力中國,2010,(10).
[3]費淑艷.現當代詩歌鑒賞的“四要”[J].語文建設,2008,(11).
[4]孫杏君.淺談蘇教語文的“美”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2).
[5]馮佩蘭.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