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芳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
手工課是幼兒師范類院校獨具特色的教學內容,需要培養學生在幼教工作中靈活應用的能力。手工活動的過程不只是簡單的粘粘貼貼、剪剪做做,而是集視覺、聽覺、觸覺、運動和生活經驗等方面的綜合感受,其中都蘊含著很多的教育機會。指導學生從幼兒的欣賞水平、心理需要和思想情感出發,從視覺感官的體驗、參與制作的態度和教學應用感受三方面強調手工制作的“童趣化”的特征,對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樂學、愿學和快樂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使幼專手工教學課變得更輕松、有意義。
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審美需求的手工作品,從視覺感受上有別于成人的審美需要,主要體現在作品形態結構、色彩關系等表現因素上。“童趣性”手工制作可以在造型上可以通過采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運用幼兒喜愛的活潑可愛的形象;在色彩上通過明度、純度、色彩的對比來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親和力或幽默感,來發揮手工潛在的教育作用。如指導學生設計制做幼兒園墻飾“天氣預報溫馨提示”時,在向日葵笑臉上把嘴巴部分刻空出月牙形,以鼻子為圓心在里面疊置圓片,旋轉張開嘴里的圖片,有溫度和擬人化的太陽、云朵、雨滴、雪花、風幾種圖形,使幼兒一目了然就可以了解到天氣變化情況,既美觀、實用、有趣,還會溫馨的感受到幼兒教師的愛心和創意;再如,制作表情變化的變臉玩具,可以用兩個套著的圓筒,在外層粘貼一個滑稽的人物或動物頭部形象,把臉的部分漏空,轉動里側圓筒,就會出現喜、怒、哀、樂等的不同表情。學生用泥工制做樹根形狀的儲蓄罐、用彩色卡紙制作貓頭鷹抱樹樁的筆筒、卡通扇子、用紙箱或紙盒做高樓大廈建筑模型等。在幼兒園環境布置中還可以借助趣味化的卡通形象與實用功能結合起來制作青蛙大嘴巴納物袋、用紙漿塑型做卡通形象的星星和月亮掛飾、卡通相框、動物開關粘貼等,使形象具有自然的和諧性、生動的趣味性。
幼兒熟悉的經典形象不是簡單的形象和色彩運用,而是具有很多的文化內涵,那些符號、文字、圖形、角色性格、故事背景等,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引發好奇并產生共鳴來激發美好的審美情趣。需要指導學生多欣賞和感受經典形象;留意幼兒畫冊、玩具和服飾等精彩的局部給予的啟發;學習《藝術創想》主持人尼爾布坎南的奇思妙想;從中在形象和色彩上積累經驗、創意上激發靈感,創作出幼兒喜愛的、美好的手工作品形象,從視覺上創造愉悅的審美體驗。
手工教材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法的講解,往往比較系統、規律,圖片也很有代表性,如若學生一味地模仿,不經大腦思考的照搬,難以汲取其中養分和學會變通,出現作業類似且批量復制的現象,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和今后的幼教工作的靈活應用。學生把平淡無奇的手工材料加工成一件作品,其過程本身就很有樂趣。一件高質量的手工作品不但需要精心構思,在制作中也要傾注心血。“童趣化”的手工作品往往在制作中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的快樂,形成迫切期待作品盡早呈現的心情。較外力施壓不得不做的作業和已經知道最后效果的臨摹作業來說,更容易調動積極的參與熱情。
校園藝術節,廢物利用服裝設計手工制作已是學生喜愛的傳統項目,學生穿著自己設計制作的服裝,邁著青春的腳步,是學校表演中一道亮麗的的風景。教學中指導學生用啤酒瓶、塑料花盆、皺紋紙、絲襪等進行縮小版的人偶服裝設計制作,不但有趣,也可應用于幼兒的舞臺服裝設計制作中,學生很感興趣。提議剛提出,學生就踴躍報名,她們積極查找資料、設計草圖、準備工具,邊細心地制作收拾細節,邊陶醉的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廢寢忘食的想盡辦法全心投入,真是不亞于裝扮待嫁的新娘。十幾件不同造型、不同風格的時裝人偶,也成了手工作品展覽中學生們關注的焦點。
手工應用制作是一個龐大豐富的范疇,課本之外還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新奇的角度。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制作技法基礎上,指導學生的分組設計制作比較簡單、容易發揮、有童趣又與幼教實踐密切聯系的“主題性”“系列化”手工作業是卓有成效的辦法。如童趣書簽、卡通告知牌、手工相框、廢物利用制作納物盒等。學生用廢舊中性筆中的彈簧,會想到和橡皮泥加工制作出搖頭晃腦的動物、人物;會將其固定在盒子里制作彈出小昆蟲的魔法盒;會為卡通形象制作突出的眼睛等。既給學生提供創意思考的空間,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揮,作業的表現形式也更加豐富。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道具和語言領域的玩教具制作中,那些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可玩性強、富有童趣的教具會充分吸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盡快明確自身的角色,易調動其參與性和互動性,營造讓幼兒全情投入活動的氛圍。例如,當幼兒戴上喜洋洋的頭飾后,不自覺地就成了一只小羊,模仿羊羊的語言和動作;同樣,戴上灰太狼頭飾的幼兒馬上會學著灰太狼的發音和說話的方式,威脅小羊。在角色游戲區小診所里,“小醫生”帶著聽診器為小朋友看病,一按聽診器就會發出里“砰砰”的心跳聲、一量體溫就看到數字的變化,會讓幼兒的游戲活動更真切,更喜歡用語言進行交流,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使語言交流更豐富有趣。
幼兒從形象上認識世界的途徑要大大早于抽象的文字,他們從“童趣化”的實驗道具中觀察科學現象,明白科學道理;從“童趣化”的游戲里增進情感、培養積極樂觀的精神、塑造陽光心態;從“童趣化”的環境中感受美的事物,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從“童趣化”的藝術活動中提高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等。幼兒園手工制作廣泛應用于五大領域,培養學生為幼兒設計富有童趣、具有時代新鮮感和巨大的吸引力的手工作品,增強幼兒的感知體驗和新奇的感受。定會抓住更多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機會,拓寬和延伸教育渠道,幫助幼兒在快樂的“玩”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取得顯著的教育效果。
對“童趣化”特征手工制作的思考與探索,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又與幼教實踐緊密聯系培養了學生手工應用的能力,享受到教學帶來的樂趣。
[1]聶陽,田淼.淺談趣味性包裝設計.美術大觀,2012,(3).
[2]楊楓.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