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蔡蘇文
自2011年4月起,日本農林水產省開始實施農產品碳標簽制度。該制度實施后,日本市場銷售的農產品自帶環保標簽,向消費者顯示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農產品碳標簽制度的實施,也成為繼“肯定列表制度”后我國出口農產品面臨的又一綠色貿易壁壘。而山東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省,必須積極應對和參與該制度,以保證出口穩定健康增長。
碳標簽是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廣低碳排放技術,把產品生命周期—從原料、制造、儲運、廢棄到回收全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產品或服務標示碳標簽有兩層意義,一方面其標示的碳足跡信息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消費向導,有利于購買者和消費者更快地了解產品的環保性能,引導其選擇更低碳排放的商品;另一方面,企業也可經由碳足跡盤查實現碳排放來源的透明化,了解生產過程哪個環節會產生較多碳排放,提出改善措施,從而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的目的,有利于全球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2008年4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簡稱經產省)成立“碳足跡制度實用化、普及化推動研究會”。同年8月經產省宣布日本將在2009年初推出碳標簽計劃,10月份時經產省發布了自愿性碳足跡標簽試行建議,12月中旬,確定了比較科學的CO2排出量計算方法、碳標簽適用商品、統一的碳標簽圖樣等內容。2009年初日本開始推動碳足跡標簽試行計劃。2009年4月20日,日本公布了產品碳足跡的技術規范—TSQ0010。碳足跡標簽詳細標示了產品生命周期中每一階段的碳足跡,主要涉及食品、飲料、電器、日用品等十幾種產品。
2011年4月,日本農林水產省開始實施農產品碳標簽制度,旨在鼓勵生產和消費環保農產品。日本農林水產省網站設有根據農藥、物資、電力等使用量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系統,并針對大米、蔬菜等不同品種制定出標準排放量,用于指導生產。農林水產省還提供指南詳細說明實施碳標簽制度的具體方法。
據海關統計數字顯示,日本是山東農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10年對日農產品出口額達34億美元,占山東農產品出口份額的1/4。日本實施農產品碳標簽制度后,會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造成巨大沖擊。同時,也促使我們的農產品出口企業轉變生產方式,以適應低碳經濟要求。
2.1.1 有利于綠色農業的發展
山東大部分農產品生產仍處于粗放和分散的階段,碳成本比較高,難以形成集約型農業生產。要達到日本碳標簽制度的低碳要求,就必須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減少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這就需要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引進和使用先進技術,轉變原來粗放和分散的生產方式,形成綠色集約的生產方式,加大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同時,農產品出口企業在碳標簽制度的要求下,要改善加工技術,減少加工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這樣就形成了綠色農業產業鏈,有利于形成真正的綠色農業。
2.1.2 有利于農業發展模式的轉化
隨著農產品碳標簽制度的實行,山東農業在加大環保成本投入的同時,會對產業內部進行優化,淘汰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量的農產品的生產,著力培養綠色環保低碳集約的農產品。這樣一來,之前粗放、分散高、能耗的農業模式會慢慢解體,整個產業內部產業結構會迅速升級,經濟發展模式也會實現到低碳化、集約化的轉變。
2.1.3 有利于環保低碳理念的培育
在農產品碳標簽制度實施后,政府相關部門在加大低碳、環保宣傳力度的同時,綠色農業的概念也會慢慢被生產者和消費者所接受。農業生產者會著力生產綠色農產品、低碳產品,消費者也會更傾向于購買綠色農產品和低碳產品,在供需杠桿的作用下,形成良性循環。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綠色環保低碳理念就會慢慢形成,這樣有利于整個行業和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2.2.1 削弱農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力
山東農業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碳成本較高的問題,因此,要達到日本碳標簽制度的低碳要求,一方面必須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減少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就需要加大技術、資金投入,使用先進技術,這樣必然會引起生產成本的提高,致使農產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再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必須隨之檢測碳足跡,由此而增加的各種測試、檢驗等各種費用會大幅度上升,增加企業出口成本,致使農產品價格上漲。山東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海產品、肉食、果品、花生及制品等在日本市場的出口價格競爭力較強,有此帶來的生產成本提高價格上升,必然削弱這些優質農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力。
2.2.2 減少農產品出口量甚至退出國際市場
在日本實施碳標簽制度后,山東農產品在日本市場銷售必須標明碳排放。因為目前山東粗放的農產品生產模式,致使農產品在生產、運輸各個環節的碳排放難以達到日本制定的標準,很多農產品出口會受到影響從而減少出口量。如果在長時間內不能迅速改變碳排放過高的問題,達不到相應的標準要求,就面臨農產品出口被迫退出日本乃至國際市場的情況。
2.2.3 提高了農產品生產管理的難度
山東農產品對日出口要達到碳標簽制度的要求,首先廣大農民和農產品出口企業要充分了解相關知識。而目前廣大農民和農產品出口企業對碳標簽制度知之甚少,因此,必須普及碳標簽制度和綠色環保知識。同時還要推廣生產過程中的低碳環保要求和管理知識。綠色環保低碳的農產品對生產過程中各個步驟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和進行技術研發,對原材料及輔料加工、甚至是勞動力熟練程度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對整個農產品行業來說,從農民到出口加工企業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會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來控制碳排放量,達到碳標簽制度的要求。所以,相應的生產管理要求就會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管理的難度。
不僅日本開始了碳標簽制度,近幾年西方國家也相繼實施了碳關稅。我國已充分認識到碳壁壘對我國出口的不利影響,從而開始了碳足跡相關研究工作,以確定碳足跡具體的核算法則、實施方案和標準。在日本已經實施碳標簽制度的背景下,山東農產品出口只有適應日本碳標簽制度的要求,積極應對。
山東省相關部門和企業要密切關注日本及其他進口國的“低碳”貿易壁壘信息。可以通過建立信息研究機構,及時了解該制度及其他碳關稅的實施時間、具體內容及涵蓋范圍,以此來加強信息交流,避免信息不對稱和信息閉塞帶來的損失。并加強關于會對山東省哪些農產品的出口產生影響、預計會產生何種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的研究,及時向農民和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信息和應對措施,保證相關信息的及時有效暢通。
山東農產品出口企業要積極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模式,在生產過程中,實施良好農業規范(GAP)標準和有機產品標準,強化對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實現出口農產品生產源頭的碳排放控制。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在加工環節中應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綠色加工,綠色包裝,實現盡可能少的碳排放。運輸環節要充分貫徹節能環保觀念,實現最少能耗基礎上的綠色運輸,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碳標簽制度下的山東農產品必須符合該制度的各項要求,因此,山東省必須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減少高能耗低效率農產品的生產,甚至淘汰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量的農產品的生產,著力生產加工和出口高效環保節能的綠色農產品。同時對農產品進行系列開發、深度加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盡快適應碳標簽制度下農產品出口的各項要求。
山東農產品出口企業要提高對日農產品競爭力,必須要在做大規模、突出特色、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做文章,從而突破碳標簽制度帶來的制約。相關部門應為出口企業提供科技支撐,幫助企業研發創新,引入低碳技術和設備,實現產品的低碳化生產。通過技術支撐調整產品結構,改進生產工藝,加快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環保產品,以優質、環保的產品積極參與國際技術博弈。同時要盡快建立健全應對低碳環保技術貿易壁壘的服務平臺,關注日本及其他國家技術壁壘的執行情況,充分利用WTO/TBT條款,保護農產品出口市場。
山東農產品要達到碳標簽制度的碳排放要求,必須建立起真正的“低碳”農業運作模式,向低碳、高效、集約的農業經濟模式轉變。為此,要通過科學施肥、節能減耗,大力發展低碳養殖業和低碳種植業。政府相關部們要加快制定農產品低碳的國家標準,盡快實施農產品低碳認證,推動第三方認證機構,以便對出口農產品出具低碳標簽相關證書。
[1]裘曉東.各國/地區碳標簽制度淺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1(1).
[2]張婧,練薇薇,王楠,何海燕,鄭青松.綠色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探析[J].浙江林學院學報,2010.
[3]胡瑩菲,王潤,余運俊.中國建立碳標簽體系的經驗借鑒與展望[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3).
[4]吳潔,蔣琪.國際貿易中的碳標簽[J].國際經濟合作,2009.
[5]胡意倫.國際碳標簽的發展趨勢及現階段臺灣的因應做法介紹[J].可持續發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