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各國是較早對中國游客開放較早的被批準的旅游目的地ADS(Appointed Destination Status)國家,因此東盟旅游的出境游市場是中國重要出境游市場,尤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為代表[1]。而越南、老撾和緬甸毗鄰中國,區位優勢明顯,出境游發展也較早。
廣西鄰近越南,是中國與東盟各國聯系的重要陸地和海上必由之路,廣西在中國—東盟旅游合作中存在著天然的地緣優勢。廣西自然生態景觀豐富多彩、歷史文化遺產底蘊深厚和民族風情多姿多彩,而且擁有以桂林山水、大石圍天坑群、北海銀灘、德天跨國大瀑布、劉三姐民族文化等為代表的高品位、高等級的旅游產品,這些對東盟旅游入境市場有巨大的吸引力。隨著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90%的產品將實現零關稅,服務貿易市場也將實質性的開放。擁有19億人口、近6萬億美元GDP(約占全球1/9)、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的中國—東盟自貿區也必將互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場。而作為地域上位于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前沿的廣西,與東盟各國的旅游合作也將進一步深化。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這為建立東盟無障礙旅游圈提供了現實可能。廣西可以利用與越南接壤、面朝東盟各國的優勢,開通到東盟各重要城市的航線,利用廣西地處中國南部海上交通樞紐位置的地位,打造廣西—東盟跨境旅游,共建廣西—東盟無障礙旅游圈,促進行業合作和共同發展。如新加坡的市場與服務業很成熟,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服務業可以利用新加坡服務業發達的優勢,成立東盟商務運營協調服務中心。廣西的旅游相關部門和企業可以在新加坡成立東盟地區旅游協調、指揮中心,以形成聯系東盟各國主要景點的旅游服務網絡,當然在其他東盟國家也可以設置類似的旅游服務中心。
此外,廣西與東盟各國可以實行簡化邊防、海關、檢驗檢疫手續的政策,旅游者持中國和東盟各國之中的任何一國簽證,中國和東盟各國有效,并實施自由貿易區內各國免簽的政策。聯合開發涉及南海以及湄公河等的海上航線,全面推行無障礙旅游。此外還應清楚涉及語言溝通、通訊設施覆蓋、旅游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障礙并提供方便的金融兌換服務,建立健全大區域內的旅游呼叫、咨詢和救援體系。
泰國的中國入境游客1997年有452510人次,2010年上升至932117人次,除了2003~2005年受“SARS”的影響中國游客有所下降外,十幾年間升幅一倍以上[1]。中國到菲律賓的游客從1999年的12982人次以超過10倍的升幅至2010年的175689人次[2],柬埔寨的中國入境游客從2006年的80540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35626人次[3]。到新加坡的游客從1991年的42333人次10年間以超過10倍的升幅達2001年的497398人次,此后逐漸升至2010年的1089742人次[4]。到越南的游客從1995年的62600以超過10倍的升幅至2004年的778431人次,隨后略微回落,2010年達650058人次[5];到印度尼西亞的中國游客從2002年的36685人次增加至2009年的230476人次[6];到老撾的游客也從1995年的4076人次以超過10倍的升幅增加到2009年的56920人次[7];到馬來西亞的客2005年是352088人次,2009年升至439294人次[6]。
上世紀90年代年以來,中國對東盟旅游服務貿易出口額占東盟地區國際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8%左右,中國針對東盟各國的旅游服務貿易進口額比重也在20%左右。
2001年起,東盟成為廣西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08年,廣西與東盟進出口總值達39.9億美元;2009年11月,廣西出口增速在國內率先實現由負轉正,這主要得益于廣西與東盟國家貿易量的增加。廣西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涉及金融、醫療、商務服務、旅游等領域,然而與東盟各國旅游方面的合作,廣西遠遠落后于云南,未形成成熟的跨區域聯合旅游線路。
多年以來,中國與東盟各國互為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同時,經營者的互動也日益頻繁,各種旅游交易會的舉辦更加密切了相互之間的聯系,全方位的合作態勢基本形成,官方往來也逐步深化。客觀來看,中國—東盟旅游一體化的雛形已經具備,需要全面深化發展。在此背景下,廣西旅游業與東盟的合作前景也十分看好。
傳統上,廣西是旅游大省。旅游業比較發達,但是, 在東盟無障礙旅游圈的大背景下,廣西旅游存在如下問題:
(1)區域旅游聯合開發管理機制不健全,這是目前制約東盟無障礙旅游圈實現的瓶頸。區域內的統一規劃和聯合開發是十分必要的。以政府為推動力,進行符合客觀實際和市場規律的推動。廣西-東盟大區域旅游溝通不暢,目前對外貿易和制造業的聯系較多,旅游的無障礙優勢并未顯現。
(2)政策執行力度不夠,旅游行業協調困難。東盟無障礙旅游區缺乏專機構,無障礙旅游區運營緩慢。政府缺少適宜的法規政策,無法破除行政區劃形成的障礙。
(3)利益追求沖突。旅游企業合作層次淺,資源利用效率低。旅游企業是無障礙旅游區構建的主體,無障礙旅游區內部缺乏統一的標準作為行業規則,涉及景點(區)、住宿、餐飲、交通等的收費體系。
(4)東盟無障礙旅游圈的構建中受到云南省的威脅。廣西與越南直接接壤,與其他東盟國家均為隔海相望。而云南與東盟各國互為旅游客源由來已久。廣西與東盟各國的旅游交往缺乏特色且并不密切。
總結中國—東盟的旅游發展,總的來說還是呈上升趨勢的,一方面表現在旅游者雙向流動的增長態勢上;另一方面表現在雙方為發展更加健康的旅游的努力上。基于此,我們提出以下廣西旅游發展戰略:
東盟國家是首批正式承認的中國出境旅游目的地(ADS)。眾所周知,ADS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針對團隊游客的。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希望更加方便地“自由行”,能夠靈活選擇時間、線路、交通工具和住宿設施。應這一需求的變化,東盟無障礙旅游圈應仿效世界一些國家不少單方或雙方實施免于簽證的政策,為跨境旅行提供便利。如歐洲一些國家簽訂的《申根協議》為區域旅游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東盟國家與東北亞國家政府應當研究亞洲版的《申根協議》,即使不能覆蓋整個區域內,也應當探討在東盟旅游圈幾個國家內,或針對某一特定市場,或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內進行這樣的試驗。
目前,不同的國家對旅游服務設施、景區、服務等制定了一些標準,毫無疑問,這些標準的制定對規范行業行為有很大的益處,也便于消費者和業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但是,不同國家的標準可能差異很大,有的時候則會造成誤解,或者誤讀,或者難以進行比較。例如,飯店分級標準,不同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所指定的具體的標準有所不同,而且在名稱、級別和標識等方面也存在著差異。關于導游級別的評定方法也各不相同,經常給旅游者帶來不便。因此,建議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設立專家組,對目前各國實行的標準進行研究,提出哪些標準應當或者可以進行統一,提出統一的方法和步驟。這應當得到相關政府或行業協會的支持,并于各自國家的主管部門協商,根據各自的管理程序進行批準,使一些標準不僅在一個國家實施,設法使其適應范圍不斷擴大。
今后一段時期,國際援助、國家投資仍舊是東門無障礙旅游圈旅游發展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應積極爭取“亞行”、“世行”及其他國際貸款和資金支持;另外,還要積極爭取將跨境聯合旅游線路開發項目列入各國的旅游發展規劃,爭取本國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此實現廣西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東盟無障礙旅游圈應向國內外有關金融機構推出投資回報前景看好的旅游開發項目,并采取項目特許權融資、運營權或收益權融資等方式吸納國內外的企業及其他社會資金參與建設;鼓勵國內外客商到旅游區內進行旅游投資,經營旅游企業,并為其提供寬松的環境。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不斷改善,戰略性伙伴關系不斷鞏固與提高。經過長期的努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這是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一個重大標志,中國和東盟關系的發展將獲得新的動力。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關系正在進入加速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建成不僅會大大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關系,而且還會大大促進整個東北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的緊密合作。毫無疑問,旅游業的合作也將在這一新的環境下受益,把中國與東盟,把東北亞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旅游合作大大向前推進一步。廣西壯族自治區應利用鄰近東盟各國的區位優勢,實現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戰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2] 弗雷德·P.波塞爾曼.彎路的代價——世界旅游業回眸[M].陳燁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3] 劉人懷,袁國宏.我國旅游價值鏈管理探討[J].生態經濟,2007(12).
[4] 羅光華.旅游產業價值鏈研究綜述[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5] 王林燕,袁澤.基于聯動戰略的桂西北旅游資源整合路徑探析[J].生態經濟,2009(4).
[6] 張瑜.基于價值鏈分析的地區旅游業競爭優勢策略[J].經濟論壇,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