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亮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建筑安裝環節所需資金量較多,由于安裝環節貫穿整體建筑環節,要高度重視安裝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當安裝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管控,那么企業經濟效益將實現最大化,進而使員工個人利益得到保證。對于項目建筑業來說,能在資金充足供應下擴大建筑規模,推動建筑行業標準化發展。同時,安裝工程質量逐漸提高,這能為住戶提供優質服務。
從行業間發展角度來分析,因安裝工程成本精益化控制,所以能夠在同行業中站穩腳跟,并憑借較強的行業競爭力爭取更多發展機會、拓寬發展空間。長此以往,能夠深化建筑行業改革,為日后建筑安裝工程成本控制奠定堅實基礎[1]。
首先,政策因素。政府穩定土地出讓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土地價格上升速度,避免因土地出讓價上漲過快抬高房價。
其次,投資環境。在建筑工程銷售過程中,存在閑散資金整合現象,如果建筑領域過度投資,會為投機行為提供可乘之機,導致建筑行業經濟泡沫化。基于此,國家制訂可行性控制措施,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環境保證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的合理性。
再次,內部管理。通過加大內部管理力度,使施工材料、設備、人力資源的投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現象。
最后,市場規律。國家針對某項建筑材料價格進行控制時,往往以政策頒布的方式調節供需關系,但前提條件是減小市場波動幅度[2]。
招標圖紙是工程招標的重要文件,也是投標單位核算工程量的重要依據,如招標圖紙深度不足,設計材料、設備規格不明確、模糊,將造成招標技術要求模糊。如機電設備安裝圖紙設計深度不夠,沒有明確標注設備位置、距離墻體、屋頂的距離參數等。
當工程設計圖紙深度不足時,招標單位因缺乏相應的參考依據導致工程量清單編制困難,或編制后工程量清單中技術、設備規格描述不清或遺漏,必然導致投標單位報價精度不足,或采用不平衡報價方式低價中標。
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工程量清單不明確,工程變更、工程爭議風險增加,造成建筑安裝工程成本控制難度加大,且針對模糊項、遺漏項,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需要花費大量人力、時間進行協調、溝通,降低了工程施工效率[3]。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設最終在費用結算之時所參考的一項主要依據,現場管理人員不僅要會施工管理,還應該認真研讀施工合同,熟悉合同中約定的甲乙雙方權利、義務,尤其是施工范圍和風險包干范圍的內容,做到理論與實際不脫節。不重視施工合同的管理,往往體現在盲目簽證。現場發生的招標清單以外的項目都拿來簽證,業主、監理也一般都會給予蓋章和簽字。
但實際上很多簽證都屬于風險包干范圍或者投標報價已包含的費用,不得另外計算。這就需要審核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在審核過程中理性判斷、去冗除余,得出準確的結果。
結算涉及的資料多而細,其完整性和準確性是結算的基本要求,工作中經常遇到結算資料不完整、變更簽證不明確、隱蔽工程資料弄虛作假存在前后矛盾現場等情況。
結算需要的資料一般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幾種:招標備案資料、施工圖、竣工圖、開工報告、竣工驗收報告、施工合同、監理合同、圖紙會審紀要、工程聯系單、工程簽證單、設計變更通知單、結算書等。除了資料要齊全,資料的內容還應合理、合法、準確[4]。
在建筑安裝工程的最終結算中管理項目成本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準備過程中,應以合同為基礎,以合同條款中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建設項目結算的主要結果取決于合同的整體完善和履行,從理論上講,簽訂的合同必須嚴格遵守合同的規定,公平的發展。
在實際的建筑過程中,買方是建筑市場的主要市場,建筑部門占據主導地位。建設部門在準備建設項目招標文件時,經常采用一些不公平的條款,導致建設單位享有較大的權利,責任心低,風險分擔不當。報價單位是免費的,通常可以根據風險水平進行調整。
協議的雙方必須簽署免費合同,并確保已簽署合同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在簽訂合同時,施工部門必須仔細研究不同的政策法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合同范圍,定價和付款,價格調整,項目變更,投訴和糾紛等方面,明確第三方承包商,所有者的責任和義務,監理工程師,設計和現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建設項目完成階段的所有結算工作都可以按有序的合同方式完成。
由于建設項目的設計深度與標準不符或某些慣例的施工單位等不符,因此這將涉及施工計劃的變更(例如,電纜選用比普通電纜直徑大的材料),這將直接導致該項目附加成本劇增。在施工初期,項目管理部門需要組織技術人員和預算,以綜合分析施工圖和中標預算,找出差異并準備文件。核實施工中所有相關方(如果清單與實踐工作不符),確認要求在圖紙中不明確。
當局部或不同的實踐相交時,附圖將具有一種或兩種不同的解釋和實踐。如果上述事實不能解釋,在解決過程中,將發生不合理的糾紛,影響項目的解決時間表。例如,在土建施工前預留預埋好設備管線、設備位置和空間,都必須明確。只有做好技術,才能減少和解過程中的糾紛和爭執,有助于順利解決[5]。
在竣工結算資料中,施工單位會把工程量的計算過程附上,審核人員在審核工程量時,思路一般都會跟著施工單位所附的計算過程走,這時候就要當心,送審的計算內容是否都可以計入,要認真甄別,對某些有疑問的地方,思維要跳出送審計算書的計算思路,結合招標文件、施工合同等相關資料進行認真分析,直到找到依據為止。
若無依據支撐或依據不充分,就需要施工單位補充依據,若無補充,則予以扣除。在工作中,報審結算中多算工程量時有發生,需要審核人員事無巨細地對工程量進行審核。最大限度避免因多算、錯算或重算引起的實際造價偏離。發生爭議時根據承發包雙方所簽文件載明的計算口徑、計算依據、計價原則去解決。
審核時要注意計算的內容與定額中的工作內容是否一致,只有一致才可以直接套用定額,反之,如果工作內容不一致,就應另列項目計算。審核時注意使用的計量單位是否與定額中的計量單位相一致,只有一致才可以套用定額中的單價。計量單位不一致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如:噸(t)與千克(kg)相差1000倍,應引起審核人員的高度重視。
針對一部分建設單位責任心不強,簽證隨意性過大的問題,建議財政評審機構對建設方可建立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簽字責任制度,對不按審批程序擅自進行設計變更和隨意簽證造成投資失控的要追究簽字人的責任,由此超出原核定預算造價的資金可不予撥付。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設單位現場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督促他們認真對待簽證,確保簽證的真實性、可靠性。
工程造價預結算的審核是一門專業性、知識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強的工作。從事工程造價的專業人員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通過不同的工程項目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工程管理實踐有機結合,才能不斷地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提高業務工作水平,將自身培養成既懂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和法律知識,具有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是必不可缺的。
一個做法要套用哪一個定額子目合適,雙方有時可能產生很大的分歧,作為施工單位一般就高不就低的套用。作為審核人員,一方面對報審結算套用定額有疑問的可要求施工單位解釋,補充依據,另一方面自身也需查找相關有說服力的有力證據來支撐推翻原結算中報審的定額子目,以說服對方,若依據不充分,雙方又僵持不下,就尋找當地主管部門來解釋,以利于問題的化解。對定額換算、定額說明或缺項子目的套用有不一致理解的,都會導致造價上的偏離,影響最終竣工結算審核的準確性。只有吃透定額,才能確保準確使用定額,就能讓定額服務于我們的工作。
綜上所述,在建筑行業當中,工程竣工結算審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做好竣工結算審核,去偽存真,最大限度體現出建筑安裝工程的實際造價,有效控制竣工結算造價,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建筑產品的真實價值,在滿足社會對實體建筑安裝工程需求的同時,也維護了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