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鐵 夏 爽 魏世棟 祁 吉
HRCT在診斷內耳先天性畸形中的價值
劉 鐵 夏 爽 魏世棟 祁 吉
內耳 先天畸形 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高分辨率CT
先天性耳畸形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出生缺陷,是導致先天性耳聾的一個主要原因,新生兒中先天性耳聾的發病率約0.01%~0.03%。大多數的內耳畸形為耳蝸及膜迷路發育不良,傳統X線及CT檢查難以發現。高分辨率CT(HRCT)能夠清晰顯示內耳結構中的耳蝸、半規管、前庭導水管等骨質結構的異常改變,為臨床進一步診治先天性內耳畸形提供豐富的影像學信息[1-3]。本研究旨在探討HRCT在診斷內耳先天畸形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放射科行HRCT檢查診斷為內耳先天性畸形的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1~62歲,平均21.5歲;單側17例,雙側18例。
1.2 檢查方法 本組全部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層螺旋CT進行顱底高分辨掃描,采集參數:橫斷面,層厚0.625 mm,間隔0 mm;掃描范圍:巖尖上緣至乳突水平,矩陣512×512,120 kV,140 mA,骨重建算法。觀察耳蝸、前庭和內耳道等結構,以明確其先天發育異常。由2名影像診斷醫生對圖像進行評價,當意見不一致時,增加1名醫師分析內耳畸形,并根據解剖部位分類。
(1)耳蝸畸形8例:其中Mondini畸形4例,表現為蝸螺旋的融合,伴有前庭、前庭導水管和半規管的異常,見圖1;Mi?chel畸形1例,表現為內耳完全未發育,無耳蝸和前庭影像,見圖2;不完全分隔Ⅰ型1例,囊性耳蝸前庭畸形,無耳蝸蝸軸和篩區,導致囊性的外觀,伴有1個大的囊性前庭與內耳道相通;耳蝸未發育1例,左側耳蝸未顯示,伴前庭發育不良;共同腔畸形1例,表現為有一囊腔代表耳蝸和前庭,但是未分化成耳蝸和前庭,同側后半規管短粗。(2)前庭導水管擴大18例:為單純的前庭導水管擴大不合并其他畸形。雙側前庭導水管擴大15例,其余3例均為左側前庭導水管擴大。(3)內耳道畸形7例:1例為內耳道增寬;6例內耳道狹窄中3例為雙側狹窄,3例為單側狹窄。7例內耳道畸形中除1例伴有前庭形態異常,其余6例為單純的內耳道畸形,見圖3。(4)前庭畸形伴前庭導水管擴大2例:1例為前庭發育不全,1例為前庭的擴大,均伴有前庭導水管的擴大,見圖4。
先天性內耳畸形導致聲音信號不能轉變為電信號傳入中樞,是先天性感音神經性耳聾的主要病因。臨床上外耳畸形和中耳畸形常伴發,內耳畸形常單獨存在。
3.1 先天性內耳畸形的分類 內耳畸形的分類經歷了幾個發展過程,目前國內很多教材仍在沿用老的分類方法,即按畸形的范圍和程度分為非綜合征性(單純性)耳畸形和綜合征性耳畸形。非綜合征性耳畸形為單純的內耳發育障礙,不伴有其他畸形,在近親婚配的后代中發病率較高,根據內耳畸形程度及殘缺部位分為Alexander型、Scheibe型、Mondini型和Michel型;綜合征性耳畸形是指此類耳畸形除伴發外耳、中耳畸形外,尚伴發頭面部不同器官、肢體及內臟畸形組成不同的綜合征,種類甚多。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進步,對顳骨形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現在一般按耳發育學和解剖部位對內耳畸形分類,內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構成,可分為耳蝸、前庭及半規管,本研究將內耳道畸形歸入內耳畸形中。
3.2 HRCT對顳骨及聽小骨骨質結構的顯示 HRCT是耳部檢查首選的檢查方法,可以準確定位及顯示耳部復雜結構和各種病變。HRCT通過薄層、小視野、大矩陣和骨算法使其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顳骨為骨及氣體結構,對比度高且結構細微,適用于HRCT檢查。
窗技術對顯示顳骨結構十分重要,一般要求窗寬為4 000 HU左右,窗位400~1 000 HU,由于掃描層厚和圖像重建計算方法的不同,HRCT較常規CT對顯示聽骨鏈和骨迷路等結構的分辨率明顯增加,不僅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顳骨的清晰結構,還可以對某些結構進行精確地測量,為先天性耳畸形的診斷和后繼手術的治療提供依據。利用HRCT橫斷面與冠狀面的圖像綜合分析可得到顳骨解剖結構的二維圖像,顯示細微的病變。HRCT可提供診斷顳骨及聽小骨畸形所需的大部分信息。
本組患者中未見單純的半規管畸形,半規管畸形常與其他內耳畸形伴發。內耳畸形少與外耳及中耳畸形伴發,內耳畸形中最常見的畸形為前庭導水管擴大和耳蝸畸形。前庭導水管畸形可單獨存在,且雙側發病常見。耳蝸畸形常與其他內耳畸形伴發,可伴有前庭畸形,前庭導水管擴大,半規管畸形和內耳道畸形;Mondini畸形是耳蝸畸形中最常見的種類[4]。內耳道畸形中最常見的畸形是內耳道狹窄,前庭及半規管畸形常與其他內耳畸形伴發[5]。
本次研究顯示HRCT對內耳結構中的耳蝸、半規管、前庭導水管等骨質結構具有良好的分辨率。綜上,HRCT可清晰顯示各類先天性顳骨及聽小骨畸形,如副耳、各種類型的先天性外耳道畸形、各類聽骨鏈的畸形、各類耳蝸、前庭及半規管畸形[6]。
[1]鞏武賢,鞏若箴.耳蝸發育畸形HRCT及蝸神經孔CTVE觀察[J].放射學實踐,2008,23(7):719-721.
[2]馬輝,韓萍,梁波.先天性耳蝸發育畸形的多層螺旋CT表現[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25(1):32-36.
[3]王飛,王振常,獻軍肪.內耳迷路畸形的HRCT表現[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25(4):321-324.
[4]Sennaroglu L,Saatci I.Unpartitioned versus incompletely partitioned cochleae:radiologic differentiation[J].Otol Neurotol,2004,25(4):520-529.
[5]Demir Ol,Cakmakci H,Erdag TK,et al.Narrow duplicated internal auditory canal: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edia Radiol,2005,35(12):1220-1223.
[6]Madden C,Halsted M,Benton C,et al.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J].Otol Neurotol,2003,24(3):625-632.
10.3969/j.issn.0253-9896.2012.08.040
300192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放射科
(2011-08-05收稿 2011-09-12修回)
(本文編輯 李國琪)
國內外研究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