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翼
(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團 四中校區,江蘇 南京 210000)
毋庸諱言,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被邊緣化,雖然它在高考總分中所占分值極大。我們立足于學生的終生發展,著眼于教學效率提高的空間,在高三教學中增大寫作教學的比重。《選材三境》是我的一堂公開課。
針對學生議論文寫作普遍缺乏鮮活、貼切、有力的論據這一情況制定作文指導訓練目標如下:
1.用新材(舊材出新);
2.廣用材;
3.用雅材。
由作文《我錯了》導入。
學生閱讀選自月考作文《我錯了》中的一組材料,思考其存在的問題:
1.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的事例;
2.愛迪生經歷無數次失敗;
3.廉頗負荊請罪;
4.陶淵明歸隱田園。
教師總結:這組材料都是舊材,屬于陳詞濫調。
針對材料陳舊這一問題,教師提出選材一境,即選材要新。
用新材(舊材出新)
何謂“新”:
1.新近發生的;
2.社會大眾(包括多數學生)很少提及的;
3.當下多數學生不知道的。
學生思考:哪些新材可以用在月考作文《我錯了》中。
師生交流后教師補充并點撥:獲普利策新聞大獎的照片:
A.1972年6月8日,9歲的潘氏金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從被燃燒彈擊中的公路上哭喊著向前奔跑。由于身上的衣服被燃燒彈燒著,萬般驚恐的她只能扔掉衣服,赤裸著逃命。年僅22歲的美聯社南越戰地攝影記者黃功吾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這組照片很快震驚了全世界,并促使美國對自己陷入的這場沖突進行反思。
B.據說,作出將這幅照片刊登在《紐約時報》頭版這一決定的那位編輯認為,可能是這一決定使越南戰爭縮短了6個月。
C.盡管普拉默和潘太琴已達成默契,不再糾纏過去,而是面對未來,普拉默仍認為他將永遠無法忘卻他給越南那個小村子造成的災難。“那天早上,我們坐在一塊兒聊天……我忽然意識到,她臉上那些傷疤都是我一手造成的……我必須對它們負全部責任……”
看了這張照片,我們可以從那幾個角度進行反思?
回到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翻新。
廣用材
學生閱讀選自月考作文《我錯了》中的第二組材料,思考其存在的問題:
1.哥白尼以驚人的勇氣揭開宇宙的秘密;
2.“艷照門”事件;
3.章子怡捐款事件;
4.“我爸是李剛”、“我女兒是彭帥”。
師生交流后教師總結:這組材料雖然有的可以算作新材,但涉及面太窄,基本是科技界、娛樂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提出選材要廣。
何謂”廣“——要從科技界、娛樂界等走向更廣闊的自然、社會、人文世界。諸如可以涉及宗教、童話、寓言、神話、影視、教育領域。
由表4可知,在相同負荷量和架空線型號的情況下,第④種配網拓撲模型即“負荷全部集中于10 kV中壓線路的末端”時最大允許供電半徑最小,即在該種情形下線路輸送電能的能力最弱,認為是“木桶效應”中的“短板”,該短板將直接決定線路末端電壓質量是否合格。因此,參考第④種配網拓撲模型下的最大允許供電半徑進行中壓架空線路的選型將不會出現中壓線路末端低電壓問題,這里將該供電半徑定義為“合理供電半徑”,不同線徑及負荷下的合理供電半徑具體情況如表5所示。
學生活動:動手寫寫除了科技界、娛樂界還有哪些角度的事例可以選擇?
教師補充:
A.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書法)
B.晚年的曹禺也反思自己,他在日記中說自己“不沉著,不多思考就說就鬧,過后又后悔”,“未想明白,便發表意見,又隨風倒,不肯獨立深思。”(文學)
C.卡廷事件是指“二戰”期間,1940年春,大約2.2萬名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在卡廷森林等地遭到蘇聯軍隊殺害的事件。1943年4月13日,攻入蘇聯境內的納粹德國宣布,在德軍占領的卡廷地區發現被蘇聯軍方屠殺的波蘭軍人萬人坑。4月15日蘇聯發表公報斷然否認,宣稱這些戰俘是被德軍所殺害的。2010年11月26日俄羅斯議會首次以決議方式,公開承認斯大林親自下令屠殺兩萬波蘭精英,一手制造卡廷慘案。這番表態,一改昔日俄方回避姿態,其產生的影響是積極的。正如波蘭人說的,“歷史不能被忘記,也不能被原諒。”(政治)
教師點撥:去偽求真,坦然面對歷史,哪怕這歷史代表著罪惡。這是一個國家可以為世界和她的人民所信賴和尊重的基礎。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一些國家為歷史錯誤而表現出的坦蕩胸懷和深沉懺悔,每一次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氣都讓人動容。但也有一些國家,缺乏這種坦誠,并極力試圖把人民綁架在充滿謊言的歷史幻像之上,拒絕人民對歷史真實的探尋和追求。
用雅材
學生閱讀選自月考作文《我錯了》中的第三組材料,思考其存在的問題:
1.高老太爺說:“我說的是對的,哪個敢說不對?我說要怎樣,就要怎樣做。”(巴金《家》)
2.19 世紀,華人在加拿大修筑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整個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修筑期間客死他鄉的華人超過4000人。一百年后,加拿大政府才承認錯誤,慰問死者家屬,并確定華人建筑為國家歷史遺址。
師生交流后明確何謂“雅”:
1.新材、廣材有可能即雅材;
2.從庸常的社會生活上升到學術的高度就是雅的。
反饋訓練
請以“以人為鏡”為題,選擇二、三則材料并組織成文段。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第一,科學有序的指導是有效寫作教學的前提和保障。
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常有盲目隨意的問題,隨便寫寫、隨便改改、隨便講講,這是非常有害的。老師學生一旦養成這種隨意的習慣,作文教學就徹底失敗了。科學有序的指導是作文教學有效的前提和保障。
科學有序的作文指導和閱讀是不能分開的。比如《唐宋八大家散文》中《上疏密韓太尉書》文章的第一段就是范本。蘇轍開篇就說:“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這是全文的論點。緊接著蘇轍用孟子和司馬遷的事例論證這一觀點。兩個論據言簡意賅,有力證明了“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最后蘇轍又總結了分析了兩個事例。“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閱讀寫作相結合,寫作要有思路,先要列出提綱。然后才能圍繞思路深入思考下去。
第二,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資料庫。這是有效寫作指導的重要環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因為長期不讀書、不看報,所以沒有論據可用。在他們的資料庫里只有司馬遷、蘇軾、愛因斯坦……這些寫爛了的人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沒有自己的資料庫“新”、“廣”和“雅”都無從談起。這資料庫的來源有必修、選修教材中涉及的、每周的熱點時事。教材中涉及的好辦,讓學生自己整理,相互交流,選材料最好能多用,適合多個主旨。每周時事的整理要求學生結合《南方周末》《星期七周刊》等報刊整理。既要求概述,又要求評論。以讀促寫,既積累了素材,又訓練了概述、整合、評價等多項能力。同時我們也提供一些材料,比如特蕾莎修女,朋霍費爾,史懷澤等。如這次的作文指導訓練中提供的“卡廷慘案”、普利策新聞大獎照片等,對于學生而言這些都是新材料,好材料,而且適用于很多角度。諸如悲憫、善待、大愛等等。
當然獲得資料的途徑還有許多,關鍵看學生是否能做一個有心人。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資料體系,我們的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的前提,學生的作文用材方能從舊、窄、俗走向新、廣、雅。
第三,全篇寫作與片段寫作、及時寫作相結合,是有效激活學生作文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三教學繁重、學生課業負擔也繁重,如何在繁重的學習中,提高寫作有效性,這一直也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學生往往材料識記與寫作脫節,片段寫作與“及時”寫作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的方式。“及時”寫作就是遇到熱點事件及時評論寫作。近年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旭日陽剛”現象、春運問題、杭州圖書館免費問題:跪行女事件等。跪行女事件我和學生就行善作惡問題深入探討,從不同角度分析認識,然后讓學生就其中某個角度完成作文。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學生普遍感到有話可說了。這種討論起先是我把事件找出和學生討論,到后來就是學生自己找熱點問題來分析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當形成思想火花時,及時寫下來,也是提升寫作重要手段,閱讀寫作時不能分開的。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在這平時的閱讀寫作中得以提高。
當然有效的寫作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嘗試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識才、選材、組材是作文訓練的重要環節,新、廣、雅非僅靠識記可為,亦非一步可得,它可能需要落實于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