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偉超,高偉,關鋒
(大連民族學院a.宣傳部;b.組織部,遼寧大連 116605)
民族院校校園廣播的建設與發展
——以大連民族學院為例
時偉超a,高偉a,關鋒b
(大連民族學院a.宣傳部;b.組織部,遼寧大連 116605)
針對民族院校校園廣播的建設與發展,提出校園廣播應以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營造高雅人文環境、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為宗旨;結合大連民族學院的實際情況,加強校園廣播的內涵建設和支持保障,采取健全機構設置、加強隊伍建設、打造精品欄目、建立廣播網站等相應措施,效果顯著。
民族院校;校園廣播;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
高校校園廣播是高校黨委的喉舌,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學校與師生的溝通紐帶,是學生展示才藝的廣闊平臺。擔負著全面準確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播國內外重大新聞,報道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動態,溝通學校內部重要信息,反映師生員工心聲,宣傳優秀模范人物事跡,弘揚正氣、鞭韃丑惡等重要使命。
(1)堅守主流宣傳陣地,引導正確輿論導向。作為校園內唯一的有聲媒體,校園廣播能夠及時宣傳國家方針政策,能將學校的指引精神傳播到校園每一個角落。校園輿論是校園精神文化的枝葉,決定著師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校園廣播通過校內外新聞播報、專題節目制作、先進典型專訪等方式,傳達學校精神,引導正確輿論,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凈化校園精神環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力地配合學校以社會熱點、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為契機,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1]。
(2)營造高雅人文環境,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校園人文環境是校園精神文化的果實。高雅的校園人文環境在陶冶情操方面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各類文化欄目(如文學類節目“民族文學”,影視文化類節目“光影留聲”,社會類節目“津津樂道”等)滲透著人文思想,弘揚人文精神。
(3)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諧校園發展。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是高校校園廣播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校園廣播必須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辦學方向中,堅持以大學生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營造出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去思考理解問題,感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品質,實現自我發展,這種和諧能夠使學校在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2]。
(1)每天跟蹤報道國內外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尤其是民族地區新聞焦點,在四川汶川、云南姚安、青海玉樹等特大地震發生后,大連民族學院(以下簡稱本校)校園廣播站不僅及時播放了黨和國家的緊急援救措施以及災區情況,還第一時間報道了學校領導看望四川、云南、青海籍家庭受災學生的情況,使同學們相信全國上下都在關注災區人民,讓家庭受災同學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安心學習,對本校的校園安全穩定工作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2)加強理論修養、人文修養、藝術修養等方方面面的文化活動報道,積極配合學校黨委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引導各族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民族觀、宗教觀,宣傳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抵御腐朽思想侵蝕,升華各族學子心靈,播撒民族團結種子,使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在青山碧海間。2009年國慶60周年前夕,學校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模范集體”稱號,受到了國務院的表彰。
(3)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完成對大學生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是透視大學生內涵和品位的一個重要窗口。積極開拓創新,定期舉辦“文學頎賞”“征文知識競賽”“演講朗誦比賽”“主持人大賽”“普通話比賽”等活動,舉行專題講座、開展專題討論與辯論、開設心理咨詢類節目,聘請專家學者走進直播間,現場解答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全站成員致力于豐富校園生活,提高文化氛圍,增強藝術修養和專業技能,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有力地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
(1)健全機構設置,加強日常管理。校園廣播站各部門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要充分發揮校園廣播整體的功能和作用,必須健全機構,加強管理,使各部門相互協調、緊密配合。我校廣播站機構分為播音部、記者部、網絡部和辦公室,其中播音部負責新聞、文藝節目的制作和播音;記者部負責新聞稿件的采寫編;網絡部負責設備的運行和維護;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管理及對外聯絡工作。每一個廣播節目的制作,都需要各個部門工作人員間的通力合作,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廣播站還采取輪崗制度,每一名站員每學期都會在其他部門掛職鍛煉,感受站內文化氛圍,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尤其是播音部,實施編播一體化,“編播一體”有利于播音員更好的領悟編輯思路,制作出較高水平的節日,增進各部門間友情,更加有助于日常管理。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能力。加強廣播隊伍建設本身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根據學生廣播隊伍的特點,培養與建設一支合格的學生廣播工作隊伍關鍵是在招聘新成員時把好招收關,制定出詳細的納新方案,做好納新宣傳,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報名參與,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強、工作作風實的學生充實到廣播隊伍。對缺乏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業務上不夠努力的成員要堅決辭退,以保證新鮮血液的輸入,保證節目的新穎性。同時還要加大對新成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根據高校本身的專業架構,有計劃的從廣播新聞專業招收社團成員;二是利用高校本身的教師資源,系統的組織對廣播隊伍的理論培訓;三是邀請專業廣播從業人員對廣播隊伍進行實操培訓和經驗傳授;四是充分發揮老生的傳幫帶作用,提高成員業務能力水平的同時,也增進了彼此間的情誼。我校廣播隊伍新成員要經過筆試、面試,以及一個月左右時間試用期的考核和一學期的考察,才確定為正式成員,其中不乏少數民族同學,他們的加入為校園廣播增添了濃厚的民族氣息,為開設各類民族板塊節目奠定了基礎。通過老生傳幫帶、請老師、專業記者作講座提高了成員的業務能力水平。定期組織政治理論學習提高了成員的政治敏感性,把握輿論的正確導向。堅持每周例會制度,將成員的新聞稿件和制作節目進行點評,進行交流,分析稿件優缺點,指出努力方向,這樣既提高成員的業務技能,又營造了團結向上的集體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我校廣播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
(3)打造精品欄目,保證節目質量。校園廣播的受眾是校園內的老師和學生。因此,廣播節目首先要樹立服務校園師生的傳播理念,立足校園,貼近受眾,發揮校園廣播在信息告知、輿論引導、娛樂休閑等方面的特色優勢,著力做好校園新聞類節目。此外,要發揮校園廣播在高校對外宣傳方面的作用,針對新的受眾對象設置合適的廣播節目,深入挖掘學校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畢業就業等方面的利好新聞以及本校在服務地方經濟、服務民族地區中的各項有價值的創新做法,有助于加深社會對學校各項工作的了解,從而在吸引優秀生源、促進畢業生就業、與社會各行業的合作辦學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類節目應該本著不失實不浮夸的原則,用心挖掘,巧心設計,精心制作,以達到良好的外宣效果。在每年年底到第二年四五月份大批學生開始簽約找工作時,廣播站可以開設“就業信息”“合同法”“勞動法”“面試注意事項”等欄目為廣大同學提供參考;在普通話等級考試、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前期,開設“考試注意事項”欄目,請相關方面的老師為同學們進行指導。每年九月新生入學期間,開設迎新專題欄目,向新生介紹學校生活服務設施,介紹學校各院系、學科設置、著名專家學者和專業特色,為新生提供生活導航。邀請心理學老師介紹新生進入大學后的心理適應問題,進行心理輔導。這種靈活機動的欄目設置方式根據師生不同時期關注的不同焦點而變化,增強節目時效性和針對性的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關注度,保證了節目的質量。
(4)建立廣播網站,全面服務受眾。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發布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0年,中國網民規模達3.84億,增長率為28.9%,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網民占到總人數的24.3%,學生網民占到總人數的28.8%。這一數據表明,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信息獲取、溝通交流以及娛樂的主要途徑。在課余時間聆聽校園廣播已成了大學生久違的“浪漫”,大多數學生選擇通過網絡獲取所需信息,高校廣播作為一種傳統的校園媒體,相比其他媒體,有受眾群體覆蓋面廣、信息權威性高、收聽成本低等優勢,因此高校建立廣播網站已是大勢所趨[3]。目前,我校已經建立了廣播網站,將廣播節目上傳到網絡空間,彌補了廣播節目稍縱即逝的缺點。學校各族師生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網上查閱節目播出時間和內容,增加了廣播節目的可視性。
大連民族學院校園之聲廣播站隸屬于黨委宣傳部,始終堅持以“做校園文化建設的使者,做各族師生的知心朋友”為宗旨,以倡導校園文化主旋律為己任,努力為校園文化建設播撒青春激情,堅持每天把“校園之聲”及時傳送到校園的各個角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在學校黨委與宣傳部的領導下,肩負己任,以人為本,因勢利導,蓄勢待發,揚帆競航。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斷探索實踐,進一步加強對聽眾收聽要求與期待的了解與把握,改善與提高節目質量,以促進高校廣播工作的健康發展,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讓高校廣播這塊園地不斷結出累累碩果,為把我校建設成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現代化民族大學而奮斗,為中國民族高等教育譜寫更加絢麗多彩的新篇章!
[1]余曉玲.新形勢下高校廣播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文教資料,2009(7):178-179.
[2]曾贛斌,李慧敏.強化廣播德育功能構建和諧校園文化[J].中國電力教育,2009(7上):134-135.
[3]金華.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現代經濟信息,2009(17):305-306.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Broadcast in Ethnic Universities——in the cas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HI Wei-chao,GAO Wei,GUAN Feng
(a.Publicity Department b.Organization Depart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broadcast in ethnic universities,we present the idea that we should always take“adhering to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creating graceful human environment and activating the cultural life on campus”as the purpose of campus broadcast.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we strengthened connotation building inside campus broadcast while giving enough guarantee and support and have taken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setups,reinforcing team construction,creating top-class programs and establishing broadcasting websites.These measures have all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cts.
ethnic university;campus broadcast;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給全國高校廣播電視系統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高校的廣播宣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高校廣播事業健康發展,高校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開闊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切實加強校園廣播建設。
G642.0
A
1009-315X(2012)03-0282-03
2012-01-04;最后
2012-03-01
時偉超(1986-),男,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科員,主要從事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安全穩定研究。
(責任編輯 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