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川
我國規定二級醫院病理科病房不得少于150平方米,三級醫院病理科病房不得少于400平方米[1]。然而在實際的檢查中,所有的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病理科工作用房,特別是三級以下醫院的病理科工作用房面積嚴重不足,甚至某些縣級醫院幾乎沒有設立病理科。而一些病理科用房面積達到要求的醫院,病理科用房布局等方面仍然出現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例如一些工作性質不同的工作部門卻共同使用一個辦公區,沒有設立關于化學制劑污染的相對清潔區、關于化學制劑與生物因素的污染區以及相對危險區和相對清潔區等工作區域,沒有設置必須的抽風排氣系統,這些情況既不符合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又不利于對周圍環境的保護,甚至還有可能對醫護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
對于各級醫院病理科的建設,應根據我國制定的相關標準,裝置正確的通風和抽風系統,使對人體有害的甲醛等氣體進行有效的排除。在進行病理科工作中特別要強調對于各種檢查標本的接收、保存、取材以及切片制作等區域,均稱為有污染的工作區域,在上述區域中應安裝試驗室空氣處理系統,并采用等離子凈化設備對二甲苯以及甲醛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進行降解,為進行病理科工作的醫護人員提供符合國家健康安全標準的優質工作環境,保證醫護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在病理科各項工作場所,應配備急救包等常用的應急物品,以便對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隨時受到的傷害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保護醫務工作人員的人身健康及安全。
如果每個醫院都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標準化的病理科科室建設和裝修,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病理技術的質量控制提供良好的保障,但在平時的工作中,在硬件實施滿足了病理技術的要求上,要從軟件上進行控制,才能根本的達到病理質量控制根本目標,因此,作者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就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問題與對策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很多醫院的病理科都存在人員不足的現象,真正懂技術的人員較少。因此病人的病檢申請單經常會出現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現象,給錄系統錄入人員的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如果錄錯姓名,電腦則無法進行準確的查詢,導致患者查不到自己的病檢結果,拿不到報告。對于這種情況,建議醫院在人數不足的情況下推廣使用條形碼識別系統,或者使用網絡電子申請單,這樣就能準確無誤的對患者的詳細情況進行錄入,不會因錯誤的錄入給醫院和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申請單中漏填重要信息,如肝穿、腎穿的標本申請單缺少必要的臨床檢查項目及結果,直接影響醫生對患者的情況作出正確的診斷。另外對普通的裝有標本的容器進行統一的整理,注意查看固定液體是否符合要求,有無使用中性緩沖福爾馬林溶液,對于送檢的標本要查看是否符合規范和安全標準。
國內的許多醫院的病理科在標本收取、編號登記、取材巨檢、組織處理等多個環節,都未按照《國家病理科室標準管理辦法》進行嚴格的交接,巨檢、取材人員與制片人員之間未履行交接制度。這就要求各個醫院的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標準查驗制度,取材與制片人員共同唱對標本的編號和數量,防止差錯發生。
各個醫院病理科室標本的存放很多都不達標,在標本的存放過程中,標本常發生干枯等問題,造成了甲醛的釋放,使得病理科的環境發生惡化。各醫院應按照國家標準使用密封冰柜在4~8℃條件下恒溫存放標本。在對存在污染源的取材剩余標本,特別是工作中廢棄的有害液體試劑,如果當地沒有統一的回收公司處理,醫院應設置符合安全處置或者放置的污染有害試劑的容器,而不是簡單的將有害物質倒入水池甚至是化糞池,污染源的處理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
病理技術質量問題在很多的調查中發現,病理科室的大多數技術人員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嚴格的核對切片與申請單、記錄單、工作單、蠟塊、切片是否一致等基本的信息,也很少有制片人員與閱讀人員之間嚴格的履行簽字交接手續。很多的醫院,特別是縣級醫院因為人手的嚴重缺乏,為了省事或者是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在蠟塊切片等檢材上不寫號碼,一人說了算,這樣的后果直接就造成了患者診斷錯誤的嚴重后果。很多的塑料包裝盒、載玻片上的號碼幾乎都是手寫的,并且字跡模糊不清,在操作中辨認不清,這就極大的增加了錯誤的發生率。因此,作者建議在實際的工作中要采用統一標準的規范書寫,用書寫儀將號碼直接打印在塑料包埋盒或載玻片上。這樣就能有利于查找和病理資料的信息化管理。
很多的醫院病理科都開展了組織化學分析,即特殊染色檢查,但實際工作當中的很多醫院的病理科在技術和檢查項目上還未達到標準要求,有的醫院花巨資購置了免疫組化自動染色機,對免疫組化染色的現代化和標準化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在具體的操作和運行當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檢驗過程中的問題就集中在了滴加抗體劑量的問題上。在臨床過程中,機器要求每張切片至少滴加抗體50~100μm,這一技術對廣大的用戶來說,很多醫院為了節省成本,都在滴加的過程中存在制約劑量的做法,這樣造成了結果的不準確,很多醫院因此不得不停用染色機器。
在臨床的常規活檢、手術快速活檢、細胞病理學檢查和尸體檢測等文字資料、非文字資料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均為有價值的醫學資料。根據國家標準病理實驗室規范要求,病理資料應由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除了三級醫院病理科外,絕大部分醫院的病理科都沒有設置病理資料的專人管理,一般都是進行兼職管理。還有的醫院甚至沒有存放病理資料專門的空間,因此建議推薦醫院使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使得病理資料得以完好的保存,為臨床醫學提供寶貴的醫學資料。
現代病理事業的發展對病理技術質量控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廣大病理技術員不斷進取、勇于創新,破解發展的難點,轉變發展的思路,尋找發展方法,保證病理科在設施設備、人員技術、流程、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醫療服務質量管理,保持與標準的相對一致性。提高病理技術的整體水平,打造一個技術先進、設備優良、流程合理、功能齊備、質量可靠、標準一致、制度規范、發展均衡的病理技術平臺。建立公平、準確、安全、快捷的醫療模式,滿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藝精湛、愛崗敬業、作風過硬的高技能的病理技術隊伍,不斷探索現代病理技術發展的新的問題、揭示新的規律、提出新的概念、建立新的理論,迎接新的挑戰。
2009年3月6日,我國衛生部下發了《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文件,對醫院病理科的建設與管理進行了規范化要求,這對我國各級醫院病理科的建設是一個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患者進行臨床病理的診斷是對疾病進行準確的定性診斷,是臨床確診疾病的“金指標”,也是反應醫院醫療質量水平的關鍵因素。因此,各級領導要加強我國醫院對病理科建設與管理工作。經相關調查發現,全國各級醫院病理科管理與建設工作中存在較大的問題,部分醫院領導對病理科工作采取不重視的態度,甚至某些醫院根據各科室創收情況按照收入高低搞建設,根本不重視病理科的診斷價值與風險。隨著現代醫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生活和物質水平得以提高,今后對醫療保健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醫療工作中,對患者各項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以及進行醫學科學本身的研究等都離不開病理科的工作范圍,因此,各級有關領導應對病理科的發展產生高度重視態度。同時,醫學領域各學科專家也提出強烈要求,加強各級醫院對病理科建設與管理的重視程度,這是現代醫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以上即為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對一些現存問題的體會和探索。在還沒有制定相關的標準之前,希望各病理科按照文件精神的規定和要求,逐項規范科室醫療質量,按要求達標工作,并形成良好的習慣之后,才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證病理的診斷質量,并得到穩步的提高。為以后統一的病理質控體系的形成積累經驗,并創造良好的條件。
1 馬恒輝,周曉軍.組織切片常見問題與對策[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9,25(2):211-214.
2 馬恒輝,周曉軍.HE染色常見問題與對策[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24(4):47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