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紅
馬斯洛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早期曾從事動物心理學研究,后轉入人類社會心理學研究,具有“人本心理學之父”之稱。1943年他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層次論,并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他把人的基本需求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成5個層次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并用“金字塔”形狀加以描述,形成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1]。我們對一例重度腦外傷患者運用Maslow理論進行逐項分析,有針對性地確定護理診斷、護理目標、護理措施,保證了病人得到更完整、更適合病人需要的護理,對患者康復起到很好的作用。
患者沈先紀,男,43歲,務農。2012年5月26日外傷后昏迷半小時于19:30入院,查體淺昏迷,躁動不安,左側Ф3mm,光反射存在,右側Ф2mm,光反射靈敏。體溫38.3℃、脈搏94次/分、呼吸28次/分、血壓181/96mmg。CT示:①蛛網膜下腔出血;②顱內積氣;③前顱底骨折。妥善安置,氧氣吸入3L/分,床邊心電監護,備吸痰盤、吸引器,留置尿管,遵醫囑給予止血、抗炎降顱壓、支持對癥療法,經口咽管吸出分泌物。23:30體溫39.6℃,遵醫囑予來比林0.9g靜滴,冰毯冰帽應用,半小時體溫38.8℃。5月27日8:00體溫39℃血細胞13.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4%。冰毯持續用,配合冬眠療法,體溫維持在35.5℃ -36.5℃血壓降至正常范圍。5月31日血細胞10.4×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3%。6月1日給予鼻飼,霧化吸入,停用冬眠合劑。6月4日患者神清,雙側瞳孔不等大,左側 Ф3mm,右側Ф2mm,光反射均靈敏,生命體征均在正常范圍,左側肌力Ⅱ,右側肌力Ⅳ。6月7日13:00停用冰毯。持續治療輔助肢體功能鍛練住院103日,于2012年月5日康復出院。
1.確定護理診斷:按Maslow理論,人的需要有一定層次性,需要的滿足過程是逐級上升的。當低層次需要滿足后,就向高層次發展,但不是在百分之百滿足低級需要后才會出現更高一級的需要。滿足是相對的,層次越高,越難滿足。患者前3種需要較為突出,先依次從生理、安全、愛與歸屬3個方面尋找護理問題,其臨床護理診斷有以下幾項。
1)生理需要方面:清理呼吸道無效與病人意識狀態有關;體溫過高,與感染有關;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翻身困難有關。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機體損傷修復有關;便秘的危險,與長期臥床有關;舒適改變與傷處疼痛有關;睡眠障礙與興奮躁動有關。
2)安全需要方面:再出血,與血壓高腦內出血量增加有關;誤吸的危險,與昏迷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有關;有受傷的危險,與意識不清躁動不安有關;感染與抵抗力下降及置管有關;恐懼,與受傷嚴重、環境改變有關;潛在廢用綜合征與患者長期臥床有關。
3)愛與歸屬的需要;潛在情感改變,患病后更需要愛人照顧及關心;有孤獨的危險,與遠離親屬,環境陌生伴隨肢體功能的障礙有關;焦慮,與擔心疾病預后有關。
2.依據3個方面的護理診斷,制定短期和長期護理目標:
1)生理需要方面;始終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感染,患者體溫一周后控制在37.5℃以下。保持皮膚的完整性。正確識別導致營養狀態下降的有關因素,增加營養的攝取,以適應新陳代謝的需要。進食后每1-2天大便一次。減輕患者疼痛并促進活動,識別疼痛加重或減輕的一些因素。每天保證睡眠7-8小時。
2)安全需要方面:保持血壓平穩,防止顱內再出血。及時清理呼吸道,無誤吸窒息。煩躁期間無抓傷、墜床。控制感染,住院期間不發生敗血癥。患者清醒3日內消除恐懼感,住院期間無心理危機感。住院期間患者肢體保存功能位置。
3)愛與歸屬方面:患者住院期間情緒穩定,無孤獨感,護患關系融洽患者間關系良好。
3.具體護理措施:
1)生理方面的滿足:生理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包括水、空氣、食物、排泄、睡眠、液體等[2]。①為防止高血壓造成患者再出血危及生命,嚴密觀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體征、氧飽和度等,必須絕對臥床休息2-4周,包括床上大小便應避免疼痛、情緒激動,遵醫囑給予止痛劑、鎮靜劑和脫水劑。病人未清醒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鼻分泌物,每日測體溫4次,高熱時行物理降溫冰毯冰帽應用降低腦細胞耗氧量,減輕腦細胞的損傷,吸入適量的氧氣。間斷濕化氣道翻身拍背及時吸痰,保持氣道通暢;②給患者使用氣墊床,并定時更換體位,對皮膚進行清潔、按摩,患側肢體置于功能位,防止關節強直。隨時更換床被,保持床鋪整潔干燥;③病房保持空氣新鮮,環境安靜,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合,被褥舒適,睡眠充足,給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④為提高機體的抗病力,促進機體康復,病人除必要的靜脈補充營養外,主要通過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多種維生素的膳食,鼻飼,神情后鼓勵病人多飲水,多吃水果以利排便,如發現排便異常,及時處理,解除病人痛苦。
2)安全需要方面:隨時觀察病情變化,高壓時應用利尿劑、脫水劑降壓藥調整血壓,防再出血。昏迷期間協助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床邊備吸痰盤、吸引器,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運用各種保障安全防范措施如床檔、約束帶等,家人床邊看護,醫護加強巡視,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魯米那、冬眠合劑,防止病人墜床、抓傷自己。病房定期消毒,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增加營養,增強抵抗力,防止并發癥。保持肢體功能位,被動主動活動病人肢體。病人神清后了解其心理活動,運用各種交流方式如體語、面談、傾聽、觀察等技巧,通過理解、安慰、鼓勵、解釋、商討、建議、指導、暗示、聽音樂等手段了解并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在必要時對病情及檢查作解釋,使其認識自己的病情,消除不安。同時做好家屬和探視人員的思想工作,避免向患者講述不愉快的事情,以保持良好的情緒,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3]。
3)愛與歸屬方面:患者經濟壓力伴隨肢體功能的障礙,一度擔心他的愛人會離開他,從而影響了食欲、睡眠及情緒,故耐心做好心理疏導,多與家屬溝通,同時經常與病人談心、溝通、詢問病情,耐心聽其傾訴。了解思想、生活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使其消除孤獨,使病人感到其愛人及護理人員對他的關懷和對其病情的了解和重視,以滿足病人對愛和歸屬的需要,從而配合治療和護理。
4)自尊需要的滿足:由于生病住院,病人有經濟負擔,伴隨肢體功能障礙,依賴他人,擔心成為累贅,喪失信心,因此,我們護理人員充分予以重視,如對患者態度和藹,非查對時不直呼其名,用尊重的語句稱呼患者,尊重患者的個人習 慣、隱私。更重要的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動性及參與性,使其認識到自身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產生受重視感[4]。
5)自我實現的需要:疾病造成病人暫時或長期喪失某些能力,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是生活、工作,導致其失落、沮喪,甚至悲觀、絕望,此需要是護理對象在患病期間最難獲得滿足的需要,讓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對患者康復訓練中進步加以肯定和鼓勵,使患者認識到配合治療和護理、康復訓練、戰勝疾病是自我實現的主要內容。
Maslow理論實質是人類的基本需要被滿足的過程。護理的原則和具體內容就是識別護理問題的輕重緩急,應用直接、協助、間接方式維護各種需要,因人而異,找出每個人獨特的需要和問題。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何做好心理護理,需要層次論提供了很好的依據。通過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護士可以不斷了解患者各方面層次的需要,及時制定、調整護理措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運用需要層次論對腦外傷患者進行護理,從結果上看,加強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此方法值得推廣。
1 徐淑秀.護理學導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3.
2 劉靜.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在急性梗死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IC):224 -225.
3 吳翠霞,馬紅雁.腦出血病人的家庭護理[J].新醫學導刊,2006,5(6):69-70.
4 暢金玲,鄭紅梅.需要層次論在高血壓首發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