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劉紅兵 李移倫
目前,許多教育軟件機構、企業、高職院校在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上進行著大量有益的探索,已有一些成效,但是還遠遠不能實現滿足教師、在校學生、企業員工、社會訪客等不同層面學習者對職業學習的迫切需求。現有的教學資源庫開發建設主要面臨著校企缺乏溝通機制,教育資源更新滯后,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豐富性,難以應對雙主體育人模式下對職業教學內容(知識點)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能力點)之間的關聯界定等現實問題。
網絡教學資源庫作為專業培訓的重要支撐工具,大量的企業資源對職業培訓而言正是優質的教學資源,但由于缺乏校企共建共享的資源平臺,企業資源往往很難得到有效利用。正由于對行業企業既沒有動力也沒有約束機制,也就無法調動行業企業主動參與職業院校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積極性。雖然職業教育界曾試圖通過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政策驅動因素、稅收優惠杠桿等多種途徑解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的瓶頸問題,但是其結果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溝通不足還體現在缺乏針對企業實際用人需求而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及相配套的課程專業教學,無法適應行業高速的技術改革與創新,也就無法實現職業教學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之間的匹配,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新產品、新技術在不斷更新,資源庫卻無法自動適應變化,無法做到持續更新,不能確保人才培養的適用性。如何以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為教學依據,以新技術更新為學習熱點,打通行業企業與教育界的無形壁壘成為關鍵。除此以外,現有的共享型資源庫大多缺乏標準架構,且僅限于把做好的資源共享出來供人(讀者)下載瀏覽;還有大多缺乏個性化設計,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式學習,為上網而上網,亦缺乏對學習狀況的有效評估,致使人氣不足,難以持續生存、運營。為此,就如何構建一個全新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實現培訓資源與企業對接、教學形態與工作過程對接、學習方式自由靈活、交流渠道豐富通暢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職業教育既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一雙重屬性特征,使職業教育明顯不同于傳統的學校教育,這也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由教育界與企業界共同參與,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依托行業企業才能辦出特色。從這一意義上講,要做到真正打破教育界與企業界的隔閡與瓶頸,零距離對接職業教學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確保資源持續更新,除了政府、企業、學校及其社會各階層在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共同努力之外,依托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采用企業提供原始素材、學校整理與補充、企業審核修改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方式構建開放性、互動性、滿足個性需求的數字化培訓資源庫,使學校、企業乃至社會各取所需、互利多贏,是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縮短職業教育從內容到形式上的滯后性的有效手段。
在校企合作開發教學資源時,發現企業在培訓資源方面最大的優勢是原始素材多,但是,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系統性,為此,在合作協議中明確了校企分工,即企業提供原始素材,利用開發團隊資源整理與二次開發的優勢,由開發團隊成員負責素材的整理與補充,在此基礎上,由企業完成審核與修改。這種企業優質資源,對職業院校明確專業培養定位、確定人才培養規格、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系統設計實踐體系等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在構建電子行業企業教學資源庫時,選擇國內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業--美資企業偉創力、陸資企業華為、臺資企業富士康作為培訓資源庫開發的主要合作企業,和企業專家一起,針對三家企業目前崗位設置的基本情況,在充分考慮其他中小型企業崗位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選擇了三個崗位層次(操作員、技術員、工程師)20個崗位作為教學資源開發對象(詳見圖1)。從新員工培訓開始,到一線操作員、技術員、具有一定開發能力的工程師,這種資源構架既滿足企業崗位的實際設置情況,又滿足員工的職業成長規律,既方便企業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資源開展崗位培訓,又有利于職業院校及師生了解企業崗位設置情況、職業成長歷程,還能為其他社會學習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選擇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提供方便。
參照企業培訓的一般做法,企業員工要能從事崗位相關工作,新員工入廠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入職培訓,其內容涵蓋企業文化、職業心態與工作方法等,進入角色后,需清楚崗位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為此,針對每個崗位,在教學資源開發時都設計了“工作指引、設備使用、工具使用、材料使用、相關知識、質量評價、企業案例”等內容,通過“工作指引”告訴學習者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通過“設備使用、工具使用、材料使用、相關知識”告訴學習者具體工作任務怎么做,通過“質量評價、企業案例”告訴學習者怎樣會做的更好。并且,在資源建設時盡可能多地考慮不同的主流設備、常用工具、常用材料等,這種培訓內容的模塊式設計,既能滿足學習者完整地學習一個崗位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又能滿足學習者有選擇性地選擇內容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各資源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資源庫數據底層能找到職業教學內容(知識點)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能力點)匹配機制,教學與企業實際能力需求不脫離。
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制造及工藝類課程中,對于學生無機會或少機會接觸的工具、夾具、量具、輔具提供了可虛擬裝配、拆卸的三維模型,達到了通過專業教學資源庫進行有效自主學習的目的。通過構建教學資源關聯結構與標準,讓更多的人當作者或編輯,真正形成崗位的教學資源云。
目前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很少提供豐富的學習社區功能,一般僅僅提供論壇、或者教師的在線答疑,由于其網絡的封閉性,應用其資源庫的人員有很大的局限性,沒有充分發揮網絡的跨時空、跨地域等特性。由于資源庫侖參與者積極性不高,導致了其人氣不旺,人氣不旺又導致了資源的匱乏,長此以往,資源庫就往往成了“雞肋”,自然其生存都產生了問題,更別提其大力發展了。因此,必須從統一規劃、整合共享、協同開放的角度重新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庫,其功能應強調自我更新、自我維護、教師工作空間、學生學習空間、虛擬社區、課程競爭等一系列強調使用的解決方案,界面美化、智能搜索、知識關聯、作業查重等設計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統一規劃、整合共享、協同開放的角度來構建網絡學習平臺,使教學資源標準化,提供學習成果的有效評估,提供豐富的個性化的教與學手段,明確學習路線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這樣不僅能實現教學資源與企業對接、教學形態與工作過程對接,而且能使學習方式自由靈活、交流渠道豐富通暢。
[1]MOSHE Gavrielov.全球電子行業中的進化論[J].世界電子元器件,2010,1(29):60-63.
[2]胡亞梅.建設高等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庫[J].江蘇高教,2008(4):70.
[3]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27):66-70.
[4]余毅.關于教育資源庫設計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2006.
[5]于樺楠.基于網絡環境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