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光
多層螺旋CT應用于臨床后,顯示了巨大的潛力,MPR、SSD技術的綜合應用,彌補了傳統的X線平片由于組織結構的重疊[1],僅能明確顯示膝關節部分骨折的部位和類型;但對部分深層的移位不明顯的骨折顯示欠佳的缺點,從而為影像診斷及骨外科治療提供更多的信息[2]。
本組對35例膝關節外傷患者均行X線攝片及多層螺旋CT掃描,確診骨折31例,男20例,女11例。使用西門子多層螺旋CT機,患者取仰臥位,足先進,參考X線片決定掃描范圍,掃描條件120kV,250mA,層厚、間隔均為3mm,螺距1.2,重疊1mm間距重建原始數據,采用主機攜帶的三維圖像分析軟件進行圖像重組,采用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組MPR,多平面容積重組 MIP,表面遮蓋法(SSD)重建。為了取得最佳觀察角度,將圖像在X,Y,Z軸任意角度旋轉,并輔以切割技術,單獨觀察脛骨平臺、股骨等。
31例膝關節骨折經后處理均獲得清晰圖像,清楚的顯示了病變的部位和范圍。股骨內髁骨折4例;股骨外髁骨折4例,股骨髁間骨折2例;髕骨骨折5例;脛骨平臺骨折18例。
膝關節負重大,結構復雜且淺,骨杠桿又長,易受損傷,常規X光平片是首選最常用的檢查和診斷方法[3-4],但由于膝關節諸骨重疊,結構復雜,常規X線對關節內骨折情況顯示不佳,CT普通軸掃可逐層觀察病變做出診斷,但觀察水平凹陷、多發和粉碎骨折、尤其是關節內游離骨片不理想,且不夠直觀,螺旋CT掃描是依靠CT球管的連續旋轉和體軸連續移動的組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容積數據的采集,獲得豐富的圖象數據,得到了體軸方向的具有良好分辨率的容積掃描,3D成像可清晰顯示膝關節骨折的部位,骨折線的立體走形方向,關節面碎裂程度及關節面塌陷、移位的距離等。其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可以提供立體、多角度、多方位圖像,為骨關節外傷提供了一種新的檢查手段。因此,利用三維骨重建圖像及多平面重組矢狀位、冠狀位及斜位圖像診斷膝關節創傷性骨折,具有很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1 張峻,侯筱魁,王以友,等.三維CT重建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1998.18(7):387-390.
2 孟碩峰.螺旋CT在急診外傷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志,2007,6:352.
3 王亦璁主編.膝關節外科的基礎和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52-554.
4 史麗靜,田建明,王培軍,等.多層螺旋CT在骨關節創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19(8):103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