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盟蘑菇產業園的負責人楊健云忙著將采收下來的袖珍菇送給親朋好友們嘗鮮。他的袖珍菇可跟別人的不一樣,是用蘆筍母莖作培養料,是2011年新倉鎮農業循環經濟實驗園區建設項目5項實施內容之一。
按照年初計劃,產業園在上半年進行了3種主要原料的準備工作:一是采購棉籽殼3 t;二是收集蘆筍秸稈,粉碎后堆置發酵,發酵好的干料大約1 t;三是從江蘇常州引進5支袖珍菇母種。下半年產業園工作主要是:9月份進行原種生產,10月底做栽培種,利用蘑菇菌種生產場地設施空檔期進行袖珍菇生產,12月中旬開始出菇管理。
產業園按3種不同配方各栽培1 000袋,根據生產流程和栽培技術要求,認真做好了生產記錄,出菇后詳細記載產出情況。按目前產出情況看,蘆筍母莖與棉籽殼(含麥麩)比例為3∶7的1 000袋出菇情況最好,生物轉化率最高,預計可達100%,也就是說,按1個菌包0.6 kg計算,1個菌包可產出鮮菇 0.6 kg,1 000袋菌包可產出鮮菇 600 kg,蘆筍母莖與棉籽殼(含麥麩)5∶5、7∶3 比例生物轉化率稍低一點,分別可達88%和80%左右。蘆筍母莖作袋栽食用菌培養料的試驗使蘆筍母莖有了利用途徑,延長了循環經濟的產業鏈,促進了食用菌和蘆筍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