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網”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
對知名服務搭便車的判斷不應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即單純地模仿商業模式的創意、經營方式、經營理念的行為不會構成不正當競爭;而應在具體案例中,從各個具體的因素來判斷模仿是否導致消費者對兩者的服務來源產生了混淆。”
當事人
原告
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開心人公司)
被告
北京千橡互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千橡互聯公司)
北京千橡網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千橡網景公司)
開心人公司在第42類餐館、招待所等服務上擁有“開心”注冊商標,并經營一家提供社會性網絡服務的網站——“開心網”(kaixin001. com)。千橡互聯公司和千橡網景公司也開辦了一家提供社會性網絡服務的網站——“開心網”(kaixin.com)。開心人公司認為其“開心網”(kaixin001.com)系知名網站,千橡互聯公司和千橡網景公司使用“開心”作為網站名稱、使用“kaixin.com”域名的行為侵犯了其注冊商標專用權,同時構成對其知名服務特有名稱“開心網”的仿冒,構成不正當競爭;在網站首頁使用蘋果笑臉與“開心網”文字組合標志,構成對“開心網”(kaixin001.com)網站首頁星形笑臉及“開心網”文字組合標志這一知名服務特有裝潢的仿冒,也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經審理認為,千橡互聯公司和千橡網景公司雖然在其經營的社交網站中使用了“開心網”標識和“kaixin.com”域名提供社會性網絡服務,但鑒于該服務類別與涉案“開心”文字注冊商標核準的服務類別不相同,亦不近似,并未侵犯開心人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開心人公司通過“開心網”(kaixin001.com)提供的社會性網絡服務在2008年3月之后的較短期間即已構成知名服務,該網站名稱作為網絡用戶識別該服務的最重要途徑,構成該知名服務的特有名稱,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千橡互聯公司在明知開心人公司通過“開心網”(kaixin001.com)提供的社會性網絡服務已構成知名服務的情況下,使用該知名服務的特有名稱“開心網”作為網站名稱,在相同行業和領域中向公眾提供社會性網絡服務,使網絡用戶對二者提供的服務產生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開心人公司“開心網”網站首頁的星形笑臉與“開心網”文字組合標志系該網站名稱圖標,并非《不正當競爭法》所稱的裝潢,故開心人公司據此所提訴訟主張,依據不足,不予支持。據此,判決被告不得使用與原告特有名稱“開心網”相同或近似的名稱,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0萬元。
社交網站是新興的網絡商業模式,它在給互聯網用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有關互聯網行業競爭秩序方面的種種問題。此案引起了廣大網絡經營者、網絡用戶和媒體的廣泛關注,被譽為“社交網站競爭第一案”。該案確定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交網站構成知名服務,其網站名稱可以作為知名服務的特有名稱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原則。該案的處理結果規制了社交網站的競爭秩序,用司法填補了互聯網行業競爭制度的空白,同時也對網絡經營者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收到了促進互聯網行業進行合法、正當競爭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在微博沒流行起來前,開心網站提供了搶車位、開心農場等虛擬的網絡社交活動,曾是年輕人最熱衷的網絡活動。由于涉及到的利益越來越大,兩家開心網站打起了官司。真假開心網站的消息也讓普通用戶無所適從,但是似乎上哪個開心網站都一樣開心??疾煺麄€訴訟的證據,筆者認為對于一般用戶而言,這兩個開心網真是無所謂真假(形成了混淆),但是在法律認定上,卻是大有文章可做。
首先對于原告的商標侵權主張,法院從被告提供的服務與涉案“開心”文字注冊商標的服務類別不相同、不近似的方面出發,否認了其商標侵權主張。
而筆者認為還應注意到一個事實,開心人公司于2008年12月才受讓取得“開心”文字商標。而千橡互聯公司于2008年8月即受讓取得域名kaixin.com,并于2008年10月創辦名稱同為“開心網”的網站,網址為kaixin. com。從時間的先后順序來看,被告的網站名稱及域名也沒有侵犯原告的“開心”商標。
此外,筆者認為“開心”文字商標的顯著性較弱,“開心”是描述一種愉悅情緒的常用詞匯,作為單純的文字商標申請和使用,法律對其的保護力度是較弱的,反過來說原告主張對“開心”商標進行保護時需要負擔較重的舉證責任。
另外,有數據表明,在2008年10月被告開始使用“開心網”的時候,已經有20多家網站在使用“開心網”名稱,因此有人認為“開心網”是一類網站或者服務的名稱,不能將其作為知名商品(服務)特有名稱來保護。筆者不太贊同這種觀點,雖然從抽象意義來看,開心網確實由于其名稱顯著性較弱的緣故,無法看作一種特有的服務名稱。但是從證據來看,kaixin001.com這一具體的網站已經在原告的悉心經營下,通過使用使該網站名稱與其有了具體的聯系,從而獲得了一定意義上的顯著性和對應性。從事實上考察,“開心網”應認為是開心人公司服務的特有名稱。
其次,對于不正當競爭的問題,從時間上看,雖然原告創辦開心網站的時間比被告要早,但從兩個公司提供的服務、服務特有名稱、用戶群體、網站設計、域名的主要部分來看,確實存在很多相同和相似之處。而要想從不正當競爭的角度來對一個整體的服務進行保護,其前提是該服務必須為知名服務,而對該服務是否知名的認定是一個事實問題。
其中,判斷該網站服務是否知名的時間不是訴訟之時,而應是被告創辦同名網站——“開心網”時,即應判斷在2008年10月之前,原告的“開心網”是否能構成知名服務。由于網絡擴散效應極強,一個受歡迎的網站可以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2008年3月原告創辦了“開心網”;2008年10月被告開始使用“開心網”名稱)內成為風靡的網絡娛樂活動,從原告方提供的各種證據來看,獲獎證書、媒體報道、公證書、網站頁面打印件、廣告銷售明細等,可以證明在被告創辦“開心網”時,原告的開心網已經形成了知名服務,被告有明顯的搭便車故意,使用戶對兩者的服務產生了混淆。
在這點判斷上,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對一項知名服務搭便車,其不應是一個抽象的判斷。也即單純的商業模式的創意、經營方式、經營理念的模仿不會構成不正當競爭。而在本案中,被告在網站域名、網站名稱圖標(首頁中笑臉與“開心網”文字組合標志)、所提供的服務等具體的方面均對原告進行了模仿,會導致用戶產生混淆,因此被告已經不是對原告商業模式創意的模仿,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文/周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