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紅
(長春師范學院傳媒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高 紅
(長春師范學院傳媒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針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現狀,本文對已經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在各個領域遇到的問題進行說明,通過分析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創新能力;分類培養;學科整合
當今社會正處在知識創新、高新技術產業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與能力必將取代傳統勞動而成為社會生活領域里的主流資源,因而高素質人才在這個領域無論在知識創新、信息加工方面還是在能力與信息的整合方面都要占主導地位。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快速前進,高等教育的規模也隨之壯大,隨之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一些高校教師人數明顯不足、學生入學的基礎差等。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比較薄弱。
教育技術學是一個起步較晚的新興專業,因此具有自身的優勢與特殊性。從其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它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綜合性較強、具有與其他專業整合特征的專業。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教育技術學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通過4年的學習能掌握扎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即:教學設計能力、構造和維護物態教學系統的能力、教學媒體開發和應用的能力、科學研究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以及能在各級各類學校、企事業單位、教育電視臺和遠程教育部門等機構從事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的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等工作的能力。”
通過對其培養目標的分析來看,教育技術本科專業的學生就業渠道與知識技能似乎很多、很廣,并且涉獵知識范圍廣博,似乎無所不能,然而真實的情況并非如此,相反,其就業的行情遠不如一些傳統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還必須面對如何確定工作方向的問題。
通過相關部門統計的學生就業率的情況來看,近幾年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生就業不理想。當然有客觀因素的影響,首先,社會的需求量顯然不如前些年多,好像已進入一種飽和狀態了。某些院校為促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而開設了大量網絡方面、計算機類的一系列課程,致使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向著計算機方向發展,最終導致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在計算機技術比不上學電子和計算機的學生,在理論方面比不上教育專業的學生,因此,到畢業的時候也不能確定自身定位的問題。其次,由于社會上還有很多領域的人士不知道這個專業,或者是對教育技術專業了解得很少,通常把教育技術專業和計算機專業視為同一類型的專業。下面對教育技術學學生在各個就業領域里面遇到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大多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在這個領域中感到自己在專業特點、理論和方法等各個層面都存在研究不足的情況,尤其在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不十分明確的情況下,多數信息技術課程等同于計算機課程,且其教學也是圍繞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展開的。現在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在實際的教學中,覺得自己的專業得不到認可和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沒有得到體現和發揮。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把自己在大學中學習的理論知識很好地融合到教學中去,而且教學思想、觀念都相對保守;同時由于自己對專業知識的前沿領域研究得比較少,沒辦法應用新興的教育模式來進行教學,導致在教學中對有的理論闡述得不清楚,而使得自己的教學沒有新的發展和突破。
很多教育技術學的畢業生都被當成專業的“維修工”、課件開發人員、網管等,使得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由于沒有受到與其他專業學生相同的對待而缺乏積極性;他們在學校雖然學了不少計算機知識,但是相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差距的,很多人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什么都知道一點,卻什么也不能實際操作的情況。
在中小企業中,對于畢業生實際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缺乏實踐和管理科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對公司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
從實際的應用中,我們發現在此領域的畢業生普遍感到自己的文化功底不足、底蘊不夠,大多只是做一些攝影、攝像等方面的較為簡單的工作,與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存在很大的差距。
為保證教育技術學專業大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操作技能,應該立足本地區實際情況、專業發展特點及具體的需求,提前修改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等指導性材料,并且具體明確在今后四年內專業方向的側重點,究竟是偏重理論體系結構、網絡應用還是電子技術、影視等方面,實現理論和實踐并重。對各個培養環節作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如課程設置、驗證性、綜合性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都做出規范、細致的要求與考核體系,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教師要根據自身研究的課題,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與個性發展需求,擬定出切合實際的創新性課題,從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并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創新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調控,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適當地參與各種有針對性的創新活動,通過創新活動的研究過程及產生的結果來印證專業理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目前教育技術學大學生競賽活動和創新基金課題較多,為保證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學習,可以將競賽內容與學生的畢業設計、學位論文等相結合,使學生精力更加集中,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為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創新活動,如參加競賽、發表學術論文等,各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新科研獎勵機制,以此來鼓勵和吸引學生參與。
總而言之,我們培養出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應具備將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將教學設計理論真正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從而實現優化教學的能力。
[1]李愛紅.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48-49.
[2]邵茹波.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研究,2010(5):153-154.
[3]馮曉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高校教學改革[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10):112-114.
On the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jors’Creative Ability
GAO Hong
(College of Media Scienc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jors’creative ability,this paper analyzes its causes,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which undergraduates face in each working field.At last,the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creative ability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creative ability;classified cultivation;subject integration
G 642
A
1008-178 X(2012)09-0128-03
2012-04-26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07號)。
高 紅(1960-),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學院傳媒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師,從事微格實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