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健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天津300071)
英國政府在2003年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涵蓋了所有國家都關注的經濟發展問題,相當于重新包裝了環境保護問題,將環保牌打成經濟牌。在這個議題中,用“氣候變化”取代了“地球變暖”,淡化了一直爭議很大的溫室效應理論。在全球能源資源價格飆升,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將環保問題提升至低碳經濟問題,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低碳經濟的涵義涉及到經濟的方方面面,幾乎所有人類活動都會有碳排放(包括呼吸),比環境污染等問題覆蓋面更為廣泛,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勢在必行的經濟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區別于過去以高消耗、高增長、單純追求GDP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
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中提出我國將降低碳排放總量,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溫家寶總理在當年11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
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質目標,就是在保證對整體經濟發展影響極小的情況下,降低單位 GDP能耗,進而減少總體能源的消耗。在高碳經濟發展模式下,能源商通過經濟循環獲取暴利,并通過各個環節傳導,最終由消費者來負擔能源消耗的代價。反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從終端的消費者開始,減少能源消耗或者購買使用節能產品,通過減少商業、制造業能耗,提高經濟效率、能源使用效率,最終反傳導到能源商,削減能源商暴利,使消費品尤其是節能產品回到利潤合理的價格區間。對于國家而言,則可以減少總體能源消耗,降低我國對國外能源的依存度,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通過了解低碳經濟的背景和本質含義,不難發現低碳經濟其實是大國間對能源資源博弈的產物,而我國剛剛加入這場博弈。最近幾年,我國各大能源企業的國際交易受阻,國際油價頻繁波動導致我國若干航空公司產生巨虧,針對鐵礦石產業的談判屢遭失敗,以及我國屢次收購海外資源失敗,都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發展能源經濟的重要性。我國被視為經濟發展迅速但卻高能耗的大國,處境十分尷尬。而我們不但沒有美國在全球大肆奪取能源的實力,也沒有日本和歐盟制定低碳經濟規則的影響力,與此同時我們仍然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能源消耗的階段。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遠影響,歐洲財政吃緊,美國在能源問題上不得不收緊海外擴張策略,更注重構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我國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后通過投放四萬億元刺激經濟,率先走出了泥潭。盡管金融危機重創了我國出口貿易,但也為我國加快經濟轉型提供了良機。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就是調結構、促發展、保穩定。如果能夠順利完成經濟結構優化轉型,從量變發展到質的飛躍,我國將從世界工廠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經濟的引擎。
目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發展低碳經濟已被納入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目標為建立一個節能、生態友好型社會。這就需要從我國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兩方面著手發展低碳經濟。目前,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油、氣資源條件不足,這使得煤炭這一高碳能源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的主要資源。對于如何將類似煤炭資源等高能耗、低附加值且技術水平低的產業轉化為低碳(高技術、低能耗、高附加值)資源產業,中央就此提出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包含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等,這幾大行業均與低碳經濟有關。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費的碳排放;在制造業方面,利用我國成熟的制造經驗,發展低碳市場的潛力也是無限的,積極開發國內市場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全面發展低碳產業,將新能源應用到減少工業電力碳排放比重,再到發展低碳服務、碳金融等,傳導到我國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以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首先,發展低碳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是重要途徑之一。我國需要推行發展低碳經濟的一攬子政策,將能源政策、節能和減排政策整合起來,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2006年我國確立了可再生能源未來規劃目標,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將逐步提升。經過政府和公眾的努力,我國期待在未來幾十年內達到全球最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路上,我國正朝著這一目標努力。
調整出高效低碳的產業結構,全面合理地發展可再生資源,提升其在總能源中的比重。新建基礎設施可以大量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國家發改委已經頒布相關條例,例如,新建火電站必須采用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等;控制高耗能工業發展,減少和控制高耗能產品出口;普及和規范高效節能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農業,提高森林覆蓋率和管理水平;引導公眾反思、摒棄習以為常的高能耗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減少能源浪費和污染排放,從而充分挖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其次,通過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合理發展低碳經濟,重點扶持中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人口稀少,發展低碳經濟給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中西部的清潔能源,包括豐富的風能、水能,還可以利用廣闊的土地建立太陽能、風能電廠,改變傳統資源開發和利用模式。開發西部豐富的能源,為東部輸送能源的同時,低碳環保更減少了對地區環境的影響,最終給西部經濟帶來超越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發展模式的巨大經濟收益。另外,通過立法、政策導向、價格調節以及金融服務支持,改善區域能源利用結構,保證國家能源安全,高度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使區域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綜上所述,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已經迫在眉睫。在未來國際經濟發展中,發展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也是重要的經濟發展模式。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我們應當逐漸過渡到低碳經濟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各國通過《京都議定書》達成基本共識,所有國家都有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溫室氣體的義務和責任,而發達國家應肩負起更重大的責任。很多發達國家也表示愿意在完成自己減排目標的基礎上,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這一系列的共同決議,將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帶來貿易條件、國際市場、國際技術競爭格局的變化。歐盟已經明確把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發展方向。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期,構造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對各個行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Z].2008.
[2]Stern N.Stern.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付允.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14-19.
[4]OECD.Indie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Summary Report,2002.
[5]朱守先.城市低碳發展水平及潛力比較分析[J].開放導報,2009(8):10 -13.
[6]郭萬達,鄭宇.低碳經濟:未來四十年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開放導報,2009(8):5-9.
[7]潘家華,莊貴陽,陳迎.英國氣候變化政策:通過激勵機制促進低碳發展[N].中國環境報,2006-01-27.
[8]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SO,2003.
[9]呂學都,劉德順.清潔發展機制在中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0]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