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奇
淺議當前工科高校學生的國情及黨史教育
呂 奇
通過對當前工科高校學生的國情及黨史教育內容的分析,可以揭示當前國情及黨史教育的現狀,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考察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結合當前形勢提出了相關的改進措施,為工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思路。
工科高校學生;國情教育;黨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紀已經走過的10年,在我國工科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技術、重智力、輕思想政治的傾向。很多工科院校對青年大學生的教育培養大都偏重于技術和理論,對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往往比較忽視,從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造成了偏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影響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對青年大學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偏重于政治和道德,經常使用觀點灌輸和立場訓練的方法進行教育,而忽略從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角度來進行教育。事實上,政治和道德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很多青年大學生對于中國的國情了解不夠,對于中國近現代史往往停留在表面和膚淺的認識上,對于中國共產黨黨史更是知之甚少。這樣,就造成了很多青年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貧乏,以至于形成了諸多錯誤觀點。針對這樣的問題,本文討論了當前工科高校國情和黨史教育的一些基本情況,對當前工科高等院校學生對于國情和黨史教育的認識進行了分析。
國情教育與黨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有機部分,只有明白了中國的具體國情,才能明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絕對不是偶然事件,是歷史的選擇和必然規律;只有了解中國一個半世紀的近現代史,才能明白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
(一)國情教育的基本內容
國情教育在這里主要是指中國近現代的國情教育。在古代社會,中國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其文明程度遠遠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的水平;但是,在近代由于國內和國際上的諸多原因,中國社會已經大大落后于世界水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獨立自主和和平發展的道路。這個基本國情事實就構成了近百年來中國的基本國情。目前,在我國工科高校中對于我國近代以來的基本國情教育相對來講較為缺乏。因此,在談國情教育時,有必要對國情教育的基本內容加以說明。
近代以來的國情教育圍繞“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這條主線,可以將國情教育的基本內容按歷史的順序大致劃分為三個部分,即:第一,在近代以來,中國在很多方面與世界相比落伍了,盡管有很多仁人志士尋求救國的真理,但都以失敗告終;第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使中國的革命走上了嶄新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第三,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設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
(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的基本內容
在晚清時代,由于國家內憂外患,積貧積弱,中國在近代落后于世界。因此可以通過對這部分歷史的分析,得出中國決不能依靠對腐朽的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復制來進行建設和發展。
在辛亥革命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歷史中,應該運用相關的史實說明,西方的政治生活中“三權分立,權利制衡”的原則只能是資產階級玩弄的民主把戲,對廣大勞動人民來講是沒有什么民主和權利可言的。在舊中國,資產階級的民主給中國帶來的只能是動亂和災難,中國絕對不能照搬西方民主的那一套東西。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新中國建立到當代的這段歷史中,應該聯系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應著重強調新中國奮斗的歷史。當然,在這期間也出現過一些失誤和波折,但這些都是探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益探索。
(三)中國共產黨黨史教育的基本內容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至今一直在為中國的獨立自主、繁榮富強不斷奮斗。但是在當前普通工科高校的課程中還沒有單列的中國共產黨黨史的課程。關于中國共產黨黨史的相關內容是穿插在近現代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有必要加強對工科高校學生的黨史教育。
在對當前工科高等學校的黨史教育中,應該包含和體現以下內容: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中國革命的認識和貢獻;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全民族抗戰的實際領導作用和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對抗戰勝利的貢獻;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徹底推翻三座大山的統治的貢獻;在建國后,在歷次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斗、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所作出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黨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以及“一國兩制”偉大設想的實現等內容。
(一)對我國國情以及對中國共產黨黨史認識的基本情況
當前,廣大高等院校的青年學生絕大多數是有理想的,他們具有很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愛國熱情也比較高漲。但是這種熱情往往是自發的和感性的,他們往往對這種熱情認識不足,不能用理性的思考和行動來對熱情進行約束。更有甚者,往往在熱情受挫或一旦碰到不如意的情況時,立刻轉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陷入了極度的彷徨和自卑的境地。其實這種情緒是很不必要,同時也是能夠避免的。
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對于國情和黨史漠不關心,認為那和他們沒有關系,離了這些生活還是照樣。抱有這種思想的學生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類型,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個人主義”的做法;另一種是“逍遙”類型的,他們只求生活“愜意”,對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問。這兩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了當代青年大學生思想意識的缺失。
與其他學科相比,工科高等學校的學生在對國情和黨史問題的認識上又體現出了其固有的特點。一般來講,工科高校的青年學生很注重理論的實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那么一點“工具理性”的味道。對于這樣的情況,更需要調整方法對他們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國情和黨史教育,使他們在掌握本專業技能的同時,對國情和黨史也有相當程度的掌握。
(二)對我國國情以及對中國共產黨黨史認識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大的政治方向上,很多學生存在著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在當前,社會形態的多樣化給青年學生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多元化的思想。很多學生受到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影響,使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發生了動搖和改變,認為中國也應該向西方國家那樣,搞“三權分立、權利制衡”的那一套,認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能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等。這些思想非常有害,如果聽之任之,勢必使這些青年學生陷入錯誤的深淵,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在具體社會事件上不能以我國國情為基本依據來正確的思考和處理。很多工科高校的青年學生對于技術和科學理論知識非常感興趣,對于思想政治的相關課程往往漠不關心。這樣就導致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不高。在發生一些社會事件時,不能根據我國具體的國情來分析和認識,而往往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地對這些問題妄加評論。在這些青年學生中還流行一種不良的討論作風,那就是聽不進一丁點不同意見,一旦有不同觀點就大發雷霆,或對別人的觀點不屑一顧,從而滋生了很多問題。
第三,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存在很多偏頗的認識。由于一方面缺乏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受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相當多的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存在偏頗的認識。他們往往夸大黨在某個歷史時期的失誤,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不去深入研究黨的光輝歷史,對某些小事糾纏不清。
(一)當前工科高校學生國情及黨史教育的問題
工科高校的國情和黨史教育目前還沒有單獨開列課程,國情和黨史教育基本上是分散在思想政治課程中進行的。從學科方面來講,國情和黨史教育確實很難單獨開設課程,但是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僅僅是將本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不能將所教授的課程與國情和黨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失去了進行教育的大好時機。更有甚者,認為思想政治課程不重要,往往在課堂上照本宣科,使廣大青年學生望而生厭、望而生畏,徹底失去了學習國情和黨史的興趣。因此,在當前工科高校國情和當時教育的問題首先是教師的問題。
其次,工科高校的學生工作在國情和黨史方面需要加強力度。工科高校的學生工作是引導青年學生充實度過學校時光的重要環節。學生工作應該利用青年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追求崇高的理想,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學生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很難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對青年學生作出指導,對于國情和黨史方面的教育可能就更談不上。這樣一來,團委和學生會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對廣大青年學生的疏遠;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工作的教師和學生干部沾染了官僚習氣,在學生中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這樣的學生工作可能正常進行都難,更妄談進行國情和黨史教育了。
第三,很多工科高等院校對于科研的投入和關注都比較大,而相應的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國情和黨史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忽略。這也是當前工科高校國情和黨史教育的另一缺憾。
(二)當前工科高校學生國情及黨史教育的幾點改善措施
改善和提高當前工科高校學生的國情和黨史教育水平,關系到青年學生的基本政治思想的養成,也關系到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和諧社會的構建。首先,要提高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業務水平。要認識到國情教育和黨史教育對于青年學生的重要性;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當前國情和黨史教育不便單獨開列課程的情況下,利用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平臺,將國情和黨史教育有機地融入課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深刻的國情和黨史教育。
其次,從事學生工作的高校教師應該將國情和黨史教育和學生工作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應該在思想政治上,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素質上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以黨團組織為核心,建立和培育正確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以及群體輿論,營造一個以積極向上的團體氛圍。還可以利用學生社團的有利平臺,在搞好各社團日常事務的同時,將國情和黨史教育逐漸普及。
總之,國情和黨史教育是關系到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社會、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都應該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因此,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投入到對國情和黨史知識的學習中來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只要我們能夠將國情和黨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清楚,積極地投入教育實踐中,相信工科高校的國情和黨史教育的水平一定能再上一個新臺階,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責任編輯:賀春健
G642
B
1671-6531(2012)04-0071-02
呂奇/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教師,在讀碩士(吉林長春 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