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娟
英語專業學生科技語篇翻譯能力提高探究
崔淑娟
英語專業學生應該是既具有專業知識,又有扎實的雙語基礎的復合型人才。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年提高,科技英語作品也大量產出,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科技語篇翻譯能力成為高校教師亟待解決的任務。
科技語篇;翻譯原則;翻譯過程
科技語篇是一種常見文體,它是對自然及社會現象進行說明、解釋和分析,提出觀點、方法、程序或理論,或針對他人的觀點和理論等作出評論,表明作者的立場,是實現信息溝通的載體。這類譯文要求準確性高,我們在翻譯過程中對科技語篇的處理要謹慎從事,力求準確無誤,稍有疏忽,將會鑄成大錯。因此,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中一定盡量去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科技語篇翻譯能力。
提高科技語篇翻譯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從事科技語篇翻譯所應當具備的素養,這是成功翻譯科技語篇的關鍵和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培養學生在語篇翻譯中一絲不茍的態度,堅決反對和克服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的翻譯作風,否則一字不慎,也可能造成大錯。嚴肅認真不僅是一個翻譯態度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職業訓練問題,因此必須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自己,注意這方面的修養。
二是熟練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精通原作語言是透徹理解的前提,熟練地運用譯文語言是確切表達的條件,無論缺少哪一方面都會影響譯文質量。
三是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從事科技語篇翻譯,若不懂得所譯的專業內容,就會影響理解,可能錯誤百出,似是而非。
四是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多學科滲透交叉現象越來越廣泛,科技翻譯很少囿于一兩個專業。例如一篇國防科技文獻往往涉及軍事、武器裝備、科技、經濟、政治、法律等眾多領域,翻譯工作者的知識面越廣泛,翻譯時就越得心應手。
五是要有一定的政治素養。自然科學文獻是講述客觀事物的科學道理和客觀規律的。但有些英語科技文章或報刊常常鼓吹自身的政治觀點,甚至攻擊、誹謗我國的國家制度和政策,傷害我民族感情。對這些內容,應當加以說明。再如,用詞的褒貶關系到政治立場和感情。同一個“leadership”,有時譯為“領導”,而有時譯為“罪魁禍首”。因此,科技語篇翻譯者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
科技語篇的目的是準確地表達出自然界和社會生產活動中的各種現象,并闡明這些現象的意義及規律性。在翻譯科技作品時要注意以下特點。
一是客觀性。翻譯科技作品時應用準確簡潔的語句表達嚴謹而深刻的內容,翻譯工作者必須抱著尊重事實的態度,不可隨意改動數據,回避不易翻譯的文字,不可加進譯者的主觀臆斷或妄加評論。
二是規范性。科技作品有其學術上的自身要求,翻譯中所使用的名詞術語,都是各門學科的專門用語。規范的科技術語,早已形成并流行,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其含義和詞語形式,一般也不再起變化。
翻譯的總準則是“信、達、雅”,科技作品翻譯也應遵循這一準則。但就科技英語的特點而言,應當更注重“信”和“達”,原因在于科技作品的文字樸實,句型單純,基本上采用陳述式,用詞十分簡潔,要求突出中心思想,文章結構嚴密,層次清楚,邏輯性強,概念明確,不太強調作者的風格文筆。根據科技作品的上述特點,翻譯科技作品時應遵循下述原則。
一是忠實于原文。譯者必須將作品中包含的內容和形式完整地、確切地用本國語言重新表達出來,不能有所歪曲。既不能削弱,也不能把原作中根本沒有的內容強加到譯文中去。因此,就表達原作的內容而言,確切和完整是衡量譯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是語言通俗易懂,符合規范。譯文語言必須符合規范,用詞造句用符合本民族的語言習慣,以求通俗易懂。術語應準確,同一術語在同一專業范圍內,在上下文中要統一,但同一術語也可因專業不同而含義各異。例如名詞“carrier”在通信專業中是“載波”,在軍事上是“航空母艦”,在半導體專業中是“載流子”,在航天領域中是“運載工具(裝置、火箭)”,在化學中是“載體”,在醫學上是“帶菌者、帶毒者”,在機械上是“托架、支架、底盤、承載器”,而在日常用語中是“搬運工人、搬運車、搬運船……”。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根據專業范圍和上下文來選擇最合適的術語。
有些術語往往是從日常生活用詞中借用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借用詞的用法。當這些詞匯在作品中表達某一特定的概念時,它就有了專門特定的用法,翻譯時應特別注意。如Hardware(硬件),Firmware(固件),Mouth(排出口、輸入端),Mouse(鼠標),Seat(支座、閥座),Memory(存儲元件、內存),Think tank(智囊團),Outsource(外部資源),Hometrade(國產的)。
三是譯文意義明確,層次清楚。作品的語言往往因內容的不同而異,也往往因人而異,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都會有各自的特點。有的喜歡用一些積極的修辭手段,有的則不大注意修長,但求意義明確、層次清楚。譯者應善于識別上述各種特點,用語簡潔準確,清楚無誤地傳遞對應信息。
科技英語翻譯的過程主要為理解和表達的過程,大致可分為理解、表達、核校三個階段。其中理解是前提,其主要內容是通讀全文領略大意、明辨語法,弄清關系,結合上下文推敲詞義。
首先是理解階段。透徹的理解是確切表達的前提。理解原作必須從整體出發,不能孤立地看待一詞一句。因此,理解階段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略讀原文。首先閱讀待譯全文,了解其內容大意、專業范圍和題材風格,掌握原作精神。若條件許可,在動手之前最好熟悉一下有關專業知識,讀讀作者的其他著作,了解一下有關科技背景。
深入閱讀理解。一是理解語法與詞匯。理解原文要從弄清原文的語法關系起步。只有把語言弄通,把句子結構弄明白,理解原文的句法結構的困難才可大大減少。同樣一個詞或詞組,在不同的上下文搭配中,在不同的專業范圍內,在不同的語法結構中有不同的含義。二是理解客觀實物。理解語法和詞匯,往往只限于句子的句法結構、語法成分以及句中各個詞的一般詞匯意義,如果搞不懂實際內容,還是不能在譯文中把它正確表達出來,所以理解客觀實物是不同于理解詞句的。三是理解邏輯關系。科技作品結構嚴密,邏輯性強。通過邏輯推理、分析判斷有助于深入理解原文內容。
其次是表達階段。表達就是尋找和選擇恰當的譯文語言材料,把已理解的原文內容重新表達出來。表達的好壞一般取決于理解的深度和對譯文語言的掌握程度。因此,理解正確并不等于表達一定正確。表達可按下述程序進行。一是直譯,即逐字逐句按原文次序進行翻譯,這樣譯文不夠通順,也不能正確地表達原意,但可幫助了解原文各成分的意義及進行漢英對比。二是意譯,這里講的意譯并不是譯大概的意思,而是將原作敘述的具體事實用規范的漢語譯出來。在意譯時,可能有不同的譯法,應選擇最適合譯文的語言,最容易被讀者看懂而不致產生誤解的句子。
最后是核校階段。核校是理解和表達的進一步深化,是使譯文符合標準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是對原文內容的進一步核實,
100對譯文語言的進一步推敲。核校階段對科技翻譯尤為重要,因為科技作品要求高度的準確性,公式數據較多,稍有疏忽就可能鑄成大錯。
理解、表達、核校三個階段是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在翻譯中應注意力求語言簡練,遣詞造句無誤,邏輯判斷準確,如實表達原文語言及其內涵或精神實質,深刻認識詞匯與語法意義,做好專業術語及專業內容不太熟悉的文獻的翻譯處理,避免逐字死譯,完善譯文修改,提高翻譯水平。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遇生詞不要急于查辭典,而要根據上下文分析判斷,是屬于普通用語,還是屬于專業范疇。若是專業詞匯,便應更進一步確定是屬于哪一個具體學科,然后再有目的地去查找辭典。二是翻譯時最好不要看一句譯一句,而應看一小段,譯一小段。這樣便于從上下文聯系中辨別詞義,也能夠注意到句與句之間的銜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使譯文通順流暢,不致成為一句句孤立譯文的堆砌。三是翻譯科技作品必須做到譯文表達的概念清楚、邏輯正確、數據無誤、文字簡練。四是翻譯科技作品必須如實表達原文語言及其內涵或精神實質。五是譯完以后,最好自己或請別人像談話或讀書一樣講一遍,看是否說得通、聽得懂,即可證明譯文是否合適。
總之,英語科技語篇翻譯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要培養學生從事科技語篇翻譯所應當具備的修養,還要注意和遵循科技作品的翻譯特點和翻譯原則,更要在翻譯過程中謹慎細致。這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中要經常訓練揣摩,反復實踐。
[1]馮志杰.漢英科技翻譯指要[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蔣太培.科技英語翻譯的理論與實踐[M].海洋出版社,1985.
[3]毛正坎.科技英語翻譯方法——英漢語比較解析[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
[4]李學平.科技翻譯與英語學習[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6]黃信.翻譯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
責任編輯:郭一鶴
G642
B
1671-6531(2012)04-0099-02
本論文是佳木斯大學科研項目 “應用型本科英語人才科技語篇翻譯能力專項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W2010-175
崔淑娟/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