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琴
(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東梅州 514015)
紐曼的大學理念及對現代大學的啟示
李斌琴
(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東梅州 514015)
紐曼的大學理念博大精深,他認為大學是傳遞普遍知識的地方,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鍛煉學生心智的場所。他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知識的融會貫通,認為大學在傳遞知識過程中,應處理好知識和智力的關系,提高知識的交往性。深入探討紐曼的大學理念對現代大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紐曼;自由教育;大學理念;現代大學
紐曼的大學理念博大精深,誠如美國當代高等教育專家布魯貝克在評述高等教育哲學文獻時所說:“在高等教育哲學領域中的所有著述中,影響最為持久的或許當推紅衣主教紐曼的《大學的理想》。……事實上紐曼集中注意的是自由教育。”在我們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今天,深入探討紐曼的大學理念、解讀紐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紐曼在《大學的理想》的前言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大學自產生的第一天起就是探索高深學問的地方,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探索的學問、知識卻有所不同。最早產生的大學,主要圍繞文、法、神、醫這幾個領域的知識展開探討。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實科學校的出現,19世紀出現了以探討應用性(實用性)技術為主要學科的大學,一些教育家如邊沁、洛克、赫胥黎等主張大學應用專業教育取代自由教育,培養更為“實用”的專門人才。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紐曼,堅守他的自由教育理念,認為大學不應局限在某一個學科或幾個學科,而應傳授自由的知識,包括自然、社會、宗教等所有“普遍知識”。
大學既然是傳授普遍知識(自由知識)的地方,就應以傳授知識為已任,但同時紐曼又認為大學應是教育場所而不是教學場所。“學生不是僅僅來聽講座或讀書的,而是為了問答教學而來的”。他說:“盡管就傳授知識而言,乍一看來,‘教學’這個詞用得更為確切些。……可是‘教育’這個詞則更高級。它表明了對我們的智力品格以及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1]34。
紐曼認為,大學作為傳授普遍知識(自由知識)的地方,應注重對學生理智能力的培養。這一點可以從他對“自由教育”的總體理解中看出來。自由教育的地位在紐曼的大學思想體系中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紐曼認為,“自由”這個字眼“從語法意義上來看,它與奴性一詞相對。按照教義手冊的說法,‘奴工’一詞指的是體力勞動、機械勞作以及諸如此類的工作,很少需要或根本不需要心智活動參與……自由教育與自由探究就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動。”[1]27自由教育“以自由、公平、冷靜、克制和智慧為特征”[1]22,大學是一個培養學生理智思維能力、鍛煉學生心智的場所。
總之,紐曼認為:大學是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但不是教學場所,而是培養人才的場所;大學既傳授普遍知識,也重視對學生理智的培養。可見,解讀紐曼的自由教育思想的關鍵在于弄清楚什么是“普遍知識”,而不是其為何醉心于大學的“傳授性”而非“科研性”。
在紐曼看來,知識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實用知識”,另一類是“自由知識”。如果是為了世俗的目標,這種知識便叫實用知識。“自由知識本來就是為了引起我們思索,自由知識立足于自己的要求,不受后果支配,不期望補充,不受目的的影響(如人們所說),也不會被任何技藝所同化。”[1]28“知識本身即為目的,這就是人類心智的本性。”[1]23紐曼進一步指出:“知識之所以真正高貴,之所以有價值,之所以值得追求,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結果,而是因為知識內部含有一種科學或哲學的胚芽。這就是知識本身即為目的的理由。”[1]33
紐曼所強調的這種“用以享受”的自由知識是一種辨證的“綜合”。首先,他強調知識的整體性,認為各種事實應作為一個整體加以思考。知識的普遍性和整體性是紐曼反復強調和闡述的主要內容之一。他明確指出:“在談論學科時,我一直在使用這樣的一條原則,即所有的知識是一個整體,單一的科學是整體的組成部分。這條原則在談論學生時也同等重要。”“知識的所有分支是相互聯系的,因為知識的題材本身是密切關聯的,這正如造物主的行為和所生之物一樣。”因此,他反對在大學里進行狹隘的專業教育,因為“知識按其程度變得越來越特殊時,知識就越不能成其為知識。”[1]33他進一步指出,自由教育是有別于專業教育的。他說:“我們也可以將自由教育與商業教育或專業教育作一比較,沒人會否認,商業和專業可以使大腦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各方面的能力……但從專業的角度說,這些訓練并不能是自由的。”[1]27其次,他強調知識的融會貫通,即“使知識客體轉變成我們自身的主體事物,或者通俗地說,這是對我們接受到的知識進行消化吸引,使之融入我們原先的思想內容”,“我們不僅僅只是學習,而且把所學的知識與早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對照。惟其如此,我們才會真正感覺到,我們心智在生長、在擴展。”[1]54
要實現上述知識的整體性和融會貫通,主要有兩種途徑:其一,處理好知識和智力的關系。紐曼認為,大學雖然向學生傳授普遍的知識,但“大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學習和掌握知識,而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思想或理性。”[2]158他指出:“在現有的水平上我們是無法獲得真知的,我們必須學會概括,掌握方法和原理,并把掌握的知識進行分類和調整。”[2]158因為“在總體上對智力進行培育,這最有助于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他所處的智能狀態可以使他馬上就可以去從事我所說的這些科學和職業中的任何一種,他也可以根據他的趣味和獨特才能來選擇自己所從事的科學或職業,而且能泰然處之、優雅得體、多才多藝并確保成功。”[1]86所以,紐曼認為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是知識掌握得越多,智力就發展得越高,關鍵是看學生如何掌握知識。他認為:“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不能發展智力,只有積極思考才能發展智力。”[2]142其二,強調知識的交往性。紐曼認為“真理是很多頭腦在一起自由運作的結果”,因此他非議非寄宿性大學,認為應讓學生“生活于代表整個知識領域的人中間,耳濡目染,受其熏陶”,這樣“一大群學識淵博的人埋頭于各自的學科,又互相競爭,通過熟悉的溝通渠道,為了達到理智上的和諧被召集起來,共同調整各自鉆研的學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他們學會了互相尊重,互相磋商,互相幫助。”[1]32“倘若不這樣做,就不會看到整體,也看不到中心或本質所在。”[1]54
紐曼強調大學對人的“育”的功能,認為教育“是個體化、永久性的東西,而且通常與宗教和美德連在一起。當我們說知識的交流是教育時,我們真正所指的是知識是一種心智狀態或條件”。[1]34可見,紐曼的教育觀更強調對學生進行“精神啟示”,使學生真正地融入到一種進行自我教育的氛圍中,從而將知識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內在的稟賦”,真正實現學生的才智增長。也只有這樣,大學才能真正稱之為教育場所。而心智教育又是紐曼大學教育反復強調的內容,因為自由教育就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動”。
那么,自由教育的目標是什么?大學“育”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呢?紐曼認為自由教育的具體體現,是集智慧、勇敢、寬容、修養等于一身的“紳士”。“這種心智培養已將紳士特有的優點考慮在內”,他們“具備有教養的才智,有靈敏的鑒賞力,有率直、公正、冷靜的頭腦,待人接物有高貴、謙恭的風度……它們都是大學的目標”[1]40。
紐曼認為:“大學教育是通過一種偉大而平凡的手段去實現一個偉大而平凡的目的。”“若大學課程一定要有一個實際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因為“大學并不是詩人或不朽作家的搖籃,也不是學校奠基人、殖民地領袖或民族征服者的誕生之地。”“它旨在提高社會的益智風氣,旨在修養大眾身心,旨在提煉民族品味,旨在為公眾的熱情提供真正的原則,旨在為公眾的渴望提供固定的目標,旨在充實并約束時代的思潮,旨在便利政治權利的運用和凈化私人生活中的種種交往。”[1]98可見,紐曼的自由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一種心智的鍛煉;不僅為學生的個體前途著想,還強調大學所應承當的崇高使命和與之相應的社會和諧,在這個層面上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集中統一在“紳士”身上,讓大學的培養目標更加具體,讓“紳士”不再空洞。
紐曼的大學理念有其進步的一面,但也有其保守的一面,如:在工業革命不斷深入,大學與工業的關系日益密切的時候,維護教學作為大學唯一職能的傳統職能觀,排斥大學的科研職能;當專業教育日益興起,日益為人們所接受時,旗幟鮮明地捍衛大學的自由教育,反對專業教育。今天我們探討紐曼的大學理念,以反思我們的高等教育。
首先,要反思我們的大學是否過于重視科研而輕視教學了。教學、科研、為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三大職能,但在如今多出成果、拿下課題才是硬道理的大環境下,大學還有多少人能夠潛心、安心于教學?教師往往為了評職稱而心于科研、發表論文,高校往往為了申碩、申博而致力于拿出科研成果、科研業績。教學沒有太多硬性的指標可考量,也不至于從根本性上影響個人的發展前途。在此背景下,科研往往成了教師的主業,教學則成了副業。長此以往,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變成單一的“授業”,“教書”和“育人”被割裂開來。如此一來,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何提高?高校的長遠發展又從何談起?!
其次,要反思我們的大學有多少自由度。如今的大學教師總能感受到諸多方面的約束所帶來的不自由。這種不自由既來自于一系列量化指標的控制,又來自于不恰當的學術規范的束縛,如對教師的評價重視量而忽視質、考核周期短、按發表論文的數量和科研經費的多少考核業績等。
再次,要反思我們的大學內部人們的交往是否過于功利化。大學校園里,師生關系越來越凸顯工具化取向,學生間的交往也已不再那么單純,學分成了大學生交談和關心的主要話題,一些學生甚至懂得如何討好老師獲得高分,對知識的渴求度也有所降低。
最后,要反思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否過度專業化。在越來越講求實用的今天,大學生當中存在“專業知識才有用、通識課程大可不必”的短視。在過于追逐實用的潮流中,專業教育日益成為大學中的主導教育模式,人文學科受到了冷落,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悄然退至次要位置,其負面效果值得深思。
[1]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想:節本[M].徐輝,顧建新,何曙榮,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JohnHenryCardinal Newman.The Idea of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M].Loyola UniversityPress,1987.
Newman’s University Idea and Its Enlightenments for Modern University
LI Bin-qin
(College ofEducation Science,JiayingUniversity,Meizhou 514015,China)
Newman’s university idea is broad and profound.He believes that the university is to transfer the general knowledge and a place ofcultivatingtalents,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mental ability;he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thinks that in knowledge transferring process,university should handl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technique,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communication.There are 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universitytodiscuss Newman’s universityidea.
Newman;liberal education;the idea ofa university;modern university
G640
A
1008-178X(2012)02-0138-03
2011-10-25
李斌琴(1980-),女,福建福安人,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