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馬國偉
產學研實體的功能是滿足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創造真實的職業環境,傳播職業文化,實現服務地方和經濟發展的宗旨,探索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道路。而發展產學研實體應堅持“依托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基本指導思想,正確處理好教育教學與生產、生產與實習實訓、生產與科學研究的關系。我院產學研實體發展應堅持以實習實訓性生產和帶有產業化背景的研發為主要發展方向,堅持以產促訓,以產養訓,產訓合一,以產促研,以研帶產,以產助學的經營管理方針,建立實習實訓、職業技能鑒定、研究開發、生產經營等相關的實驗實訓場所。產學研實體的教育模式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和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將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地結合于學生培養過程之中。產學研教育形式可以達到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了解社會、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目的。產學研實體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產學研是實訓與生產、實驗與科研相結合,其實質就是教育面向企業、社會的需求。學校與企業、社會合作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技術型人才,這是辦好高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是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普通高等學校,系湖南省示范性高職院校,2010年又成功入圍全國100所高職骨干院校。近幾年來,院實驗室建設以產學研實體發展為方向,以專業特色為龍頭,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為建設目標,全面科學合理規劃,充分利用學校入圍全國骨干院校的大好時機,規范管理,以改革創新求發展,把實驗室建設成為科學研究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由婁底原五所中等職業學校整合而成,共有各類學科的教研室50余個、實驗室138個、實訓工廠2個和測試中心1個、電教中心30個、建立校外實習基地150多個。從當時的狀況看,各校有相同或相近的學科、專業和實驗室,且有較強的互補性。如原工業學校有會計專業,但實驗條件較差,而原供銷學校有實力很強的會計實驗室和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如在機電控制方面,原機電工程學校有很好的實驗系統,這正好彌補了婁職在這方面的不足;各校都有儀器設備較為先進的測試中心,但由于教學任務不足,儀器設備利用率較低。2010年學院成功入圍全國骨干院校給實驗室的建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學院黨委及有關部門以此為契機,結合產學研實體,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統籌規劃,先后投入資金3500萬元,建設了數控車床、加工中心、實訓工廠、先進制造技術實驗中心、信息技術基礎實驗室、PLC等實驗實訓中心和計算中心(CAI微機站),使實驗室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和長足發展。在學院未來五年工作計劃中將建設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示范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3個研究所,2個公共服務中心,10個實驗中心。實驗室面積15萬m2,儀器設備總值1億元,生均8000元,儀器設備1.8萬余臺(件),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92.9%。經過資源優化配置,達到了儀器設備相對集中管理和使用的目的,提高了辦學效益。
打破原有實驗室規模小、功能單一、重復建設、利用率低的格局,由合并前的100多個實驗室調整為15個基礎實驗中心和6個系部實驗室(中心)。按照“發展產學研實體、加強素質教育和結合能力培養”的原則,整合優化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實驗室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統一調發展,提升實驗室的技術含量,提高了綜合實力和效益,提高了實驗室的檔次和水平;促進了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實驗室功能拓寬,內涵更加充實;促進了相互間的協作共建,形成了以重點實驗室為龍頭,院級實驗中心為骨干,系部實驗室為主體的院系兩級管理體制。使實驗室管理體制由單一的、分散的和以課程設置的模式,向以學科類別或學科專業設置的模式轉變。通過實驗室體制改革,全面地推動了學校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長期以來,高校在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實驗內容單一、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教學模式單純等問題,直接影響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導致了實驗教學內容與學科發展水平不相適應,教學手段和方法與生產和社會實際要求不相適應,教學模式與新教育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實驗多數開出的是驗證性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出比例較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訓練的機會很少,這樣不能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對此,學院以創新教育的觀念對實驗教學提出了“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總體優化設計”的要求,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技術為主線,配以相應的實驗課題,對學生進行系統培養,形成基本實驗、開放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從基礎到前沿,從接受知識到創新探索,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一套新實驗教學體系。
實驗技術隊伍是學校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驗教學的質量。建設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事業心強的實驗隊伍是做好實驗室工作的關鍵。目前,我校有實驗人員92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41人,占41%;中級職稱人員42人,占45%;本科畢業人員80人,占70%。近幾年實驗室建設的力度加大,實驗教學改革的推進速度加快、范圍拓寬,體制改革后實驗室的任務量和工作難度增加。很多實驗室主任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兼職的實驗室主任,繁重的教學任務使他們用在實驗室管理工作上的時間太少,或管理方法欠缺,給工作帶來一定損失為此,將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充實到實驗室主任等關鍵崗位上,選配一名好的實驗室主任,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實驗技術隊伍的關鍵要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科研能力和服務水平,必須要有一名好的帶頭人和組織者,他們應熱愛實驗室工作,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對相關學科有很深入的了解,并對前沿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預見性。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加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對剛分配來院工作的碩士研究生應規定他們必須到相關實驗室工作一段時間,時間可根據具體情況定,然后再回到教學或研究崗位。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對實驗室建設、實驗室管理以及實驗人員知識結構的更新和年齡結構的調整是非常有益處的。同時,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工作,他們的動手能力、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他們今后的發展也會非常有好處。對現有實驗技術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培訓。既要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又要提高實驗能力。培訓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集中培訓、校內聽課、校外進修等。只有實驗技術人員的水平提高了,實驗室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調動起管理者的積極性,才能有利于培養一流的人才,有利于出一流的成果。
實現對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管理是實驗室管理中一項重要內容和措施。為確保實驗室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有關部門在加強實驗室建設的同時,十分重視制度建設。依據國家和教育部的有關政策和法規,結合學院的實際,教務處與實訓中心先后制定了《實驗室工作規程》、《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及《實驗人員工作量試行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對實驗室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使實驗室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要建設一流的高職,必須建設一流水平的實驗室。
經過多年實驗室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教研及科研成果。多門課程獲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多項教研項目獲獎,包括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其他獎項。具有鮮明特色的實驗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院學生在省級技能競賽,技能抽查中多次獲獎,本人也多次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在我院五年工作計劃中,提出實驗室建設的目標是:建成1個國內一流水平的公共教學實驗室。今后實驗室建設遵循的原則是“裝備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相信有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婁底市人民政府的強力支持,有學院領導的重視和關心,有廣大教師和實驗人員的不懈努力,我校實驗室建設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1]張運波.工廠電氣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劉鳳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劉鳳泰副司長在第二次全軍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
[3]杜祥培.2010學院工作報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