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菁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何 菁
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不扎實、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就業思想不穩定等問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當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重點,學校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及學生的綜合素質來制定符合高職發展現狀和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建筑裝飾;雙元化
在高職院校任職幾年來,我對高職院校培養模式稍有了解。高職院校主要是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要的教學責任。那么高職院校在專業的開設上來看,主要是以社會、企業對于崗位的需求以及職業要求為基準來開設所學的專業和科目。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建筑工程裝飾技術的重要的陣地,在近些年來的發展令人感到欣喜,然而,在發展勢頭喜人的狀況下依然有令人擔憂的一些地方。例如說,基礎不同的學生的統一教學模式、藝術與技術結合得不夠緊密等等。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的這種新形式下,我們該如何與歐美、港臺甚至是沿海發達地區的先進設計教育理念接軌,如何讓我們的學生適應市場的需求,如何形成我們高職院校所特有的教育特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行探索和研究。
(一)針對高職學生特點的因材施教
高職高專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的學生招生的來源往往是從文史類和理工類學生中招收,很少一部分是從藝術類學生中招收。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我院建筑學院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每年的招收新生的人數大概是在200人左右,而其中從藝術類學生中招收的人數不超過40人,不到1/5。而從建筑裝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看,主要的是培養建筑裝飾設計及施工人員。既然是設計類的專業,起碼的美學素養是必需的,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從零開始。針對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我們必須從素描、手繪、構成開始教學,而另外那少于五分之一的藝術生,往往又缺乏必要的技術基礎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從基本的工程知識開始灌輸。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以學生個體差異為中心,因材施教就顯得格外的重要,針對這樣的情況,我想是不是可以在一年級學習專業基礎課的時候將藝術生和普通生分為不同的班級,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的側重點,大二再統一回到專業課的教學。
(二)實用性人才培養的定位
通過暑期對武漢的一些大中型的裝飾公司的專業調研以及對往屆畢業生的回訪,我們發現,在裝飾公司所有的崗位中,最為稀缺的是設計師這一崗位,而我們的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主要應聘的也是設計師這一崗位。但是往往因為經驗、技術的不足從事的是業務、客戶經理等工作,只有一些畢業一年以上的畢業生從事的是設計師的職業。究其原因,主要是設計師這一職業需要比較高的綜合業務能力,需要精通設計、熟悉材料、了解工藝以及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這其中,設計中的大部分能力是在學校可以培養的,而對于工地以及材料及工藝的掌握在裝飾公司的實習之中可以學得更快更全面。那么,我們高職高專院校就應該發揮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優勢,以裝飾設計為中心,以工程技術貫穿始終,培養一畢業就能上崗的優秀畢業生。
(三)三年學制的合理利用
在我們國家,高職高專一貫采用的三年六學期的學制。一方面,我們主要的任務是為社會、企業輸送畢業就能工作的一線人員。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著學生基礎差、學制受限的制約。在大一的一學年,我們必須為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補上他們欠缺的美學知識和設計能力,為沒有技術基礎的學生補上工程技術知識,另外還有英語、政治等基礎課程的課時分攤,這樣一來,就會壓縮掉我們的專業課程。到了大三的下學期,學生又面臨著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的制作,這樣一來,看上去的三學年六學期實際上只剩下三個學期的時間讓我們教授專業課程。那么怎樣在這有限的三個學期完成我們既定的培養目標,也是高職院校教學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四)教師素質及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的素質和教學的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高職院校的大部分教師,往往常年在學校教學,疏于社會上的專業實踐,實踐經驗的缺乏往往使得課堂教學生硬,實例少,教學的方法落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筑裝飾的教師就必須轉變傳統觀念,要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機會來鍛煉自己,改變教學方式,多方面提高教學素質。以我本人為例,以前在上“建筑裝飾材料”等課程的時候,往往只是單純的講一些材料的書面知識及應用,使得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但是通過2008、2009、2010三年的暑期到裝飾企業的實習,使得我在上課的時候有很多生動的實例給學生做講解,學生像聽故事一樣的聽課,也有熱情,記得也牢。
(一) “雙元化”教學體系的建立
“雙元化”指的是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利用兩個基地實現“工廠化”技能培訓特色,這里主要就是要做好校內和校外兩個實訓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要充分的利用本校現有的資源優勢,發揮其環境特點,充實和完善校內實驗室、校內基地,并憑借先進的實驗教學設備、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營造出真實或者仿真的職業活動氛圍,縮短學校和社會企業之間的差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應依托企業作為學生學習技術的基地,培養學生能夠擔任企業的一些技術性工作的能力。在企業進行專業教育,能夠使學生盡快與企業聯系,使學生自己就明白企業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盡早調整心態及學習方法,及早適應企業的需要,為步入社會加入企業做良好的準備。“雙元化”的教學模式是高職高專的教育工作與企業的重要的結合點,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3+2的教學模式
剛才提到了我們高職院校教學時間和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沖突,實踐上我們可以采用3+2的教學模式,即在大一、大二學年結束的暑假做一個短學期教學。這一學期,可以由我們的專業老師分組帶隊,帶到企業進行鍛煉和實踐。這樣能夠緩解專業課程教學時間上的不足,像我們建筑裝飾的一些專業課程,實際上在工地上進行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反而更好,因為學生走出了課堂,不光能夠聽教師講解,還能在現場觀看、觸摸、實踐,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記憶。同時讓學生提早進入企業,也是為學生個人確定學習目標及就業計劃做準備。
(三)專業教師全程指導畢業設計
在往屆的畢業生回饋中,畢業設計這一教學環節與大學生畢業就業之間形了比較突出的矛盾,這應該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畢業生往往奔波于各大企業應聘或實習,忽略了畢業設計的制作,使得畢業設計往往是應付了事。針對這一現象,各大高職院校也采取了各種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院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大三上學期就開始進行畢業設計的準備工作。我們要求專業教師在大三上學期的期末就對畢業設計教學環節進行教學組織,規定所有的學生全部不準提前離校。根據學生課題自選的原則,我們把學生分為若干的小組,由指定的專業老師進行全程的畢業設計與制作的跟蹤指導工作,并要求每周至少進行兩次的輔導工作,及時指出畢業設計的不足和改進方法。從設計思路到設計草稿到設計定稿到設計說明,都必須要有指導老師的簽字才能進行下一步驟的工作。在畢業設計和畢業答辯完成之后,再進行畢業設計的展覽和企業人才招聘會。而且我們是將畢業設計的展覽和企業人才招聘會結合在一起,一方面企業招聘可以看到我們學生的真實水平,從而能夠擇優錄取,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通過畢業設計的展示來向企業展現學校的教學實力,加強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
(四)構建與國際全面接軌的教學方式
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從轉換角色入手。我們要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從教學的傳授者轉換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從單純的教學演示角色轉變成為復合型的教學導演的角色,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要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啟發式教育為主,改變過去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鼓勵我們的學生創新及發展個性,加強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將課堂演變成裝飾公司,使學生變成設計師,老師變成客戶,加大情景教學的力度。
(五)加強學生就業心理培訓和引導
通過暑期的企業調研,我還發現我們的學生存在一個極大的問題,就是就業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1.崗位把握不準。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在什么崗位上工作,做客戶經理的時候覺得業務賺錢,想做業務。到做業務的時候又覺得設計師風光,想做設計師,不能從自身的條件和公司的需要上全面考慮個人發展問題。2.對自身價值期望過高。往往我們的畢業生一畢業,他們想的不是如何更快的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而是期望獲得更高的工資。本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你能創造多高的價值相應企業會給你多大的回報。可是,我們的畢業生往往也不會這樣想,他只想更快地獲得經濟效益,在經濟與期望不成正比的時候,他們就跳槽,所以最后的結果是哪里都呆不長,哪里都沒有學到有用的知識,錯過了畢業第一年的最佳個人學習期。我們接觸的裝飾公司的總經理就告訴我們,必須在學校里給學生做好心理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我覺得這是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1]龐貴凌.學生畫展在建筑裝飾專業教學中的作用[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01).
[2]徐思田.關于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1).
[3]楊曉光,張曉丹,王春梅.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制圖課程改革探索[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4]孫亞峰.高職建筑裝飾專業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01).
[5]王濤.室內設計創新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責任編輯:何 巖
G712
B
1671-6531(2012)04-0152-02
何菁/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學院助教(湖北黃岡 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