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董艷春
煤礦機電設備健康管理系統研究
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董艷春
隨著我國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步伐的不斷加快,大型集團化煤礦企業生產對機電設備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提到,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水平對提高煤礦產量,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煤礦機電設備的使用、管理、維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機電設備的健康水平,降低設備的故障率、非計劃停機時間和設備維修費用,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就顯得很有必要。
煤礦;機電設備;健康管理
隨著我國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步伐的不斷加快,大型集團化煤礦企業生產對機電設備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提到,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水平對提高煤礦產量,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煤礦機電設備的使用、管理、維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機電設備的健康水平,降低設備的故障率、非計劃停機時間和設備維修費用,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就顯得很有必要。
煤礦機電設備健康管理是伴隨著煤礦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而發展形成的一門學科。前期機電設備較少的時期,設備管理主要表現為事后維修和預防性維護等方面,隨著設備投資規模和數量的提升,設備管理逐步轉變為生產性維護、改良預測維護,交替維護等模式,隨著大型傳送、液壓設備投資規模、數量的增多,設備的型號、作用特點也各不相同,設備間協調和配合也逐漸增多,設備管理對生產的影響、對企業效益的影響也顯著提升,設備管理逐漸轉變為狀態維護和預測,設備健康周期監測等形式,對于煤礦機電設備健康的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采用設備預測與健康管理的方式對提高設備維護管理水平的優勢明顯。
(1)煤礦機電設備對安全生產影響大。煤礦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保證企業正常發展的基礎,而機電設備的安全則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在整個煤礦生產投入中,設備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最大,約一半左右,只有提高機電設備的健康系數,才能有效保證整個煤礦生產安全,消除安全隱患,提高企業總體效益。
(2)從事煤礦機電設備操作和管理的人員多。統計資料顯示,約20%的煤礦生產企業員工從事與機電設備相關的工作,因此,設備的管理水平,健康程度對員工的生命安全和經濟效益直接相關。
(3)煤礦機電設備對企業效益影響巨大。目前的煤礦生產的企業的生產模式已經發生改變,液壓支架、傳送帶、鼓風機等設備已經直接決定了煤礦產量和安全系數,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的作用明顯,因此,必須保證設備的健康使用,降低設備的維修率,避免停工事件的發生。
(1)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部分企業對設備的依賴程度過高,只注重產量和眼前利益,忽視了設備的整體管理水平,造成設備管理長期處于事后維修狀態,統計資料顯示,由于設備管理理念陳舊,管理措施不到造成的設備故障和事故占總事故的40%。設備管理的技術手段還停留在簡單的看層面,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系統化的設備管理還沒有真正全面的應用到設備管理當中。
(2)管理職責和管理制度缺失。目前,大多數煤礦生產企業都成立了機電管理部門,但工作的重點往往只側重于利用設備組織生產上,對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的職能相對缺失。同時,設備的管理缺乏明確的定期檢查、檔案管理等制度的保證,設備管理的隨意性很大,管理的系統性、前置性不夠、
(3)機電設備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嚴重不足,人員缺失。煤礦機電設備的操作和維護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目前,很多煤礦都存在設備管理人員嚴重缺乏,技術管理無法指導生產實踐,“以政帶技”現象。人員的總體素質不高,導致大量為受過機電專業培訓、理論知識不夠、實踐經驗不足的職工參與作業生產。
(4)設備維護和管理的監察力度和深度不夠。機電設備安全監察是提高設備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目前,該項工作還為引起足夠的重視,煤礦機電設備監察的人員少,隨機性大,缺乏全面性和主動性。
(1)建立健全設備管理制度。設備健康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包括從設備的采購、安裝、使用、維護、報廢的整個過程。因此,必須建立健全設備管理維護制度,針對設備的整個使用周期建立完勝科學的管理體系,對設備運行進行全過程管理,追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優化,從技術、經濟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通過設備檔案制度,點檢制、巡檢制、督查制能方式,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設備管理層級結構,全面提升設備的安全可靠性。
(2)成立專門的機電設備管理機構。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生產的分開設置是設備管理的必然選擇。設備的運行生產和設備的停工維護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所以,根據企業特點選擇合適的人員配備、體系結構和組織形式,具體負責設備的保養、維護、安全檢查、報廢認定等工作,對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的事故率都是很有必要的。
(3)建立設備計劃使用制度。機電設備計劃使用管理是機電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其核心思想是根據機電設備的技術狀態、礦井生產計劃、企業財力和物力、機電施工技術力量、技術條件手段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要求等制定機電工作計劃。建立健全綜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機電管理人員值班制、機電工作生產例會、車間班組日作業計劃制、采掘運機電區長和維護班組長例會制等。定期組織分析機電設備安全、質量、維修、動態、電力及單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況。機電工作協調平衡還要根據季節側重點有所變化。
(4)提高機電設備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建立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對設備選型、安裝調試、使用維護保養、更新改造一直到報廢進行全過程的信息進行系統的管理,同時,引入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對不同設備不同生命周期的故障點、故障周期進行預判,提高設備前置管理的水平,降低故障發生的成本,提高設備的安全性。
(5)加強設備操作和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設備管理和維護的主體是人,因此,必須提高設備操作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增強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成立專門的設備管理、工程督導、安全保障、后勤保障、技術革新和技術培訓等組織,分別承擔機電設備的引進更新、安裝施工、安全運轉、技術培訓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實行包項、包組、包點工作責任書,充分發揮各個崗位人員的主動性和責任意識,提高設備管理的整體水平。
(6)建立機電設備監察制度,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的實時管理。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要建立設備監察制度,不定期的對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行督察,對發現的問題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加強煤礦機電安全的實時管理水平。人員管理方面要做到全員投入設備管理;機電設備管理要努力使每臺設備努力處于“零故障”狀態;對需要進行維修和更換的設備要提前做好計劃;同時要建立起企業資產管理系統、配件供應系統和設備維修系統。
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煤礦生產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保證煤礦安全生產意義重大。本文在分析煤礦機電設備健康管理意義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煤礦機電設備健康管理措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總結,其結果對指導煤礦生產企業提高機電設備健康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彭旭昀.機電控制系統管理及工程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3).
[2]李平,陳健永.當前煤礦機電管理中的問題探析[J].煤礦開采,2006(4).
[3]王娟.淺析煤礦機電事故的原因和對應的措施[J].科技信息,2008(26).
[4]曲冬,杜艷華.煤礦機電設備維修技術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煤礦技術,20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