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務
(華北科技學院,北京東燕郊 101601)
煤礦安全亞文化內涵的基本分析①
方元務②
(華北科技學院,北京東燕郊 101601)
煤礦安全亞文化對礦工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為更好的了解煤礦安全亞文化,本文從煤礦安全亞文化的特征、層次、功能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煤礦安全亞文化;特征;層次;功能
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文化內涵的建設是煤礦企業當前的重要任務,作為煤礦安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礦安全亞文化的研究范圍、建設措施與廣大礦工的日常生活聯系更為密切,對礦工的思想和行動的影響更大,煤礦安全亞文化研究有利于我們將注點從以“事”和“物”為中心的傳統思維中轉到更加關注“人”,進一步促進煤礦的安全生產。本文擬從煤礦安全亞文化的特征、層次、功能等幾個方面做一些探討。
按照煤礦安全文化構成元素的不同特點可以將煤礦安全文化進一步劃分為煤礦安全主文化、煤礦安全反文化、煤礦安全亞文化。
煤礦安全主文化指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為多數人所接受的文化。煤礦安全主文化當中既包括先進的文化,也包括落后的文化。先進文化包括政府所倡導的、不完全是現實、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文化規范;煤礦安全主文化中的糟粕,比如在安全方面,很多礦工都受到風水和命運思想的影響,當這種認識不對煤礦生產造成或者礦工本人造成重大影響時,這也屬于主文化,只不過屬于主文化中的糟粕;煤礦安全主文化還指長期形成的、深入礦工骨髓、成為礦工文化基因的中國傳統文化,如儒家思想,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讀不讀孔子的書,這種文化對礦工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日常生活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分正、負兩個方面。煤礦安全反文化從根本上背離和否定主文化,如黑社會的文化、淫穢文化、算命的文化,對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反文化的作用要作具體分析,反文化的性質取決于它所反對的文化的性質,反對的是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優秀文化的反文化是阻礙社會發展的腐朽文化,反對落后文化的反文化則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以前的階級社會,有一些背離、否定煤礦安全主文化的反文化,是有進步意義的,比如1922年10月爆發的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從思想文化層面表達了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反抗,對管理者不把煤礦工人當人、不管安全只顧效益的重大不滿,罷工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也推動安全文化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一般說來,煤礦安全反文化是不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的。“亞文化”一詞是由英文subculture譯過來的,又稱“副文化”、“次文化”、“小群體文化”,術語正式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芝加哥學派是最早對亞文化進行學科化研究的學派,而伯明翰學派是在亞文化方面研究成果最豐富、影響最大的學派。相對于煤礦安全主文化和反文化,煤礦安全亞文化具有以下的特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煤礦安全亞文化是煤礦安全主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一個分支,是主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觀點只看到了煤礦安全亞文化與主文化一致性的方面,沒有看到煤礦安全亞文化還有與主文化對立的一面。從屬于主文化或與主文化一致的情況,是因為亞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從層次機構的角度,如把國家文化做主文化,那么煤礦有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亞文化;以煤礦的安全文化為主文化,那么該煤礦內部不同的群體形成自己的安全亞文化,如青年的、老人的、男人的、女人的亞文化。這種情況下所形成的煤礦安全亞文化往往借用主文化的符號形成自己的風格,大多與主文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有利于維護和改善現有的社會秩序,因與主文化不存在沖突或對主文化有利,從而受到了主文化法律的保護。如青年礦工愛運動、愛交際,平時喜歡打打球、蹓旱冰、游泳等,這對煤礦工會組織一些健康的活動非常有好處。對立于煤礦安全主文化的情況,是因為主文化存在局限性,為煤礦安全亞文化的產生、傳播與流行提供了空間,構成叛逆的亞文化,在推行主文化的過程中,特定群體為了解決所面臨的生活、社會地位、待遇等問題,通過煤礦安全亞文化的形式來為解決這些問題而進行努力,并經常因為缺乏現有的解決方案而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不安,還有一些煤礦安全亞文化是為了表達特定群體對一些局面尤其是對決策層管理的不滿,特定群體在追求同一種情感滿足的過程中,產生了同類的文化意識。
有一種觀點認為主文化與亞文化的區別不能簡單的以奉行人數多少來判斷,某種文化在一定時期盡管被多數人奉行,也仍有可能屬于亞文化,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伯明翰學派指出:“工人階級亞文化在人數上看屬于少數。”蘇茜·奧布賴恩、伊莫瑞·西澤曼在著作《大眾文化》一書中明確指出:亞文化總是代表少數對抗多數。煤礦安全亞文化代表了煤礦內部小群體的一種亞文化意識。
煤礦安全亞文化既給煤礦安全主文化帶來了沖力,也帶來了活力,有的時候,煤礦安全亞文化甚至會成為主文化的前奏,過去的亞文化成為今天的主文化,今天的亞文化與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文化。比如領導帶班下井制度,一開始屬于礦工的亞文化,少數人礦工在井下嘀咕,發泄的對領導的不滿,后被政府采納,從提倡到強力推行,逐漸成為主文化的組成部分,從小范圍擴展到大范圍,逐漸發展成為社會的共識。所以,對煤礦安全亞文化要進行積極的收編,引導煤礦安全亞文化朝著我們想要建立的主文化的方向發展。
按伯明翰學派的理解,亞文化這個字眼暗示著秘密、共濟會誓約和“地下世界”。部分煤礦安全亞文化既具有邊緣性也具有隱蔽性,比如貼吧上出現的匿名的表達對安全管理領域某個領導的不滿,也招來了部分人的響應,但是不敢公開自己的姓名。但隱蔽性并不是亞文化的共同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部分亞文化群體也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自己的某些行為和觀念做宣傳,充分發揮網絡等媒體的監督作用,以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推動自己面臨問題的解決。比如部分青年充分表達自我,在網絡上公開自己的照片,表達對安全生產領域某種現象的不滿,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這也是一種煤礦安全亞文化的表達,這種不滿在小群體范圍內得到大家的認可,大多數人對某種現象習以為常、見怪不怪,這種情況下的煤礦安全亞文化具有邊緣性但不具有隱蔽性。
煤礦安全主文化總會這樣那樣、自覺不自覺地對煤礦安全亞文化和反文化進行規范和限制,煤礦安全亞文化和反文化對于規范和限制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煤礦安全亞文化和反文化都屬于少數的文化,煤礦安全反文化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挑戰現有的煤礦安全秩序和現有的安全價值觀,煤礦安全亞文化的政治色彩沒有反文化那么明顯,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表現形式上而是實質上帶有一點政治色彩。煤礦安全亞文化與主文化、反文化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線,因此煤礦安全主文化要對煤礦安全亞文化進行積極的收編,防止部分煤礦安全亞文化發展成為反動的反文化。
煤礦安全亞文化從形態上可以分為物質態煤礦安全亞文化、觀念態煤礦安全亞文化、行為態煤礦安全亞文化等三個層次。
物質態煤礦安全亞文化指由煤礦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這些器物成為亞文化的載體,表現出煤礦和礦工的亞文化價值觀。
對于煤礦來說,工作環境、生活區里的安全設施建設、所貼的標語往往表現的是煤礦的主文化,但從中也能透出一些亞文化的信息,如部分櫥窗里、專欄上所宣傳的內容長時間不變,字跡出現了模糊,膠沒了導致紙張鼓起,有的內容旁邊貼著許多小廣告,這反映出煤礦中某個部門沒有好好執行上級的要求,屬于表面上重視,缺乏持續的維護和更新,這種情況在環境好的礦上不容易看見,環境越差的煤礦越容易出現,存在“馬太效應”,比如山西潞礦集團王莊煤礦生活區的環境就非常好,看不到任何的小廣告,礦上安排有專人打掃衛生,不允許張貼任何的小廣告。另外還包括煤礦里一些應急救災器具的擺放(空間布局方面是否有越位和缺位的現象)、機器運行狀態的維護與管理、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改情況等,這些是不能通過閱讀文字材料所能了解到的,必須深入煤礦才能了解到。有的煤礦企業抱怨煤監部門的檢查太多,標準太多太細,有的難以做到,時間一長產生厭倦情緒,出現一些做假現象,文字方面自我標榜在安全設施方面加大了多少多少投入,設備如何如何的先進,但到煤礦一看,設備老化,安全設施根本不到位,這種情況反映出了煤礦管理層的亞文化價值觀。
礦工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包括生產區、家屬區、單身宿舍等。在一些隱蔽的空間里,大量在工作環境中被壓抑的亞文化價值觀念都會通過一些細節表現表現出來。比如宿舍墻上某些員工的胡亂涂鴉卻能表現出員工的一種真實的心態,反映出某個群體的思想觀念。要了解煤礦真實的煤礦安全亞文化狀態,就必須深入到礦工工作的一線,盡量接觸到礦工工作與生活的真實狀態。進而對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進。
觀念態煤礦安全亞文化屬于煤礦安全亞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礦工的年齡和工種往往有很大的關系。
觀念態安全亞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表達特定群體對安全管理、安全培訓、安全制度的不滿。比如在安全培訓方面,剛參加工作的青年礦工往往帶有很大的叛逆性,一般來說他們剛進入煤礦,礦上要對他們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但他們往往不愿意參加這種理論學習,視參加這種學習為浪費時間,這種觀念很容易在青年礦工中得到認可,具有極強的感染性;臨時工對培訓也有很多的抱怨,他們認為,正式工是帶工資培訓的,而他們培訓時間內沒有工資,由此產生不滿,不愿意參加安全培訓,對培訓很不重視;還有的礦工認為抓安全生產是干部無所事事、不務正業的表現,安全檢查是故意找岔子,干部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職工待遇上。
觀念態安全亞文化中還有一部分屬于消極心態。有的存在迷信心理,經常燒香拜佛;有的存在僥幸心理,一次沒出事,二次沒出事,就認為沒事了,從此認為遵守安全規程純粹是多此一舉,他不再嚴格地按規章制度去辦事,而是按他自己過去的一套經驗去操作,這些都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行為受思想控制,許多事故的發生與習慣性行為有很大關系,習慣具有非常頑固的力量,與標準的要求有一定的沖突,對此我們不可小視。如在輸送帶停止的情況下,違章用手清理帶式輸送機尾處的雜物,一旦輸送帶運轉,容易造成事故;井下運輸坑木、支架、軌道等顛簸材料不使用專用材料車,違章用礦車拖拉等。作為煤礦領導和煤礦監管部門來說,我們對一些不良習慣絕不可忽視,絕不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姑且放過,應及時、有力、明確的予以糾正。
亞文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特定群體面臨的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煤礦安全亞文化反映了特定群體在煤礦安全文化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或者反映了特定群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正在進行的努力。比如部分礦工經常去寺廟祈求平安,這反映出部分礦工生活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下。因此,管理層對礦工在安全亞文化方面的表現要進行認真的分析,比如說對于礦工“發牢騷”等要反思而不要反感,對存在的一些亞文化現象,要指導而不要指責,否則會挫傷特定群體的積極性,引起特定群體的逆反,導致特定群體的煤礦安全亞文化轉化為反文化。
煤礦安全亞文化一旦成為特定群體的共同觀念、共同規范,對特定群體都會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一般的說,這種亞文化雖然沒有強制力,但每一個成員都會自覺的遵守,當群體中出現了有悖于這種亞文化的思想和行動,就會對這個群體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甚至會改變群體的煤礦安全亞文化價值觀的取向,從而有可能被主文化收編;部分煤礦安全亞文化雖然暫時還沒有被主文化收編,但代表了一種新生事物,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這樣的煤礦安全亞文化最終會逐漸發展成為主文化的內容,將特定群體在心理和行為上聯結到一起,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向心力。領導層要了解特定群體的煤礦安全亞文化,善于發掘這種煤礦安全亞文化當中蘊含的積極力量,利用廣大員工的共同心智,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穩定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對某些對安全不利的亞文化,不能過于迎合和縱容,要進行積極的引導。
安全生產方面的消極認識一旦成為某個群體的煤礦安全亞文化,就會對主流文化產生巨大的抗拒力,耗散主流文化宣傳的作用,這種消極影響甚至會向群體外擴散,對此我們絕不可小視,要采取積極的措施,把煤礦安全亞文化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比如部分礦工對安全培訓作用的消極認識,會在整個班組內造成不好的影響,時間一長,勢必會弱化企業安全培訓的積極作用。
[1]迪克.赫伯迪格.亞文化:風格的意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陶東風,胡疆鋒.亞文化讀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陳殿林.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機制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4]方元務,王淑江.安全亞文化概述[J].煤炭經濟研究,2008,(12):84-85
Fundamental analysis of the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s connotation
FANG Yuanwu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jiao Beijing-East101601)
The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 has the enormous influence to person's thought and behavior.To understand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 better,which should be analysed basically from its features,levels and functions in the paper.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features;levels;functions
TD76
A
1672-7169(2012)01-0089-04
2011-10-07。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華北科技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B009036)。
方元務(1975-),男,安徽潛山人,碩士,華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煤礦安全文化、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