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宇行,李 晶,胡家慶
醫院船遠海醫療服務的思考
費宇行,李 晶,胡家慶
醫院船;醫療援助;衛生勤務
醫院船作為海上大型醫療救治平臺,以其可移動的特點,在執行海上醫療救治、遠海醫療援助等醫療活動中均可發揮獨特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發揮醫院船的整體功能、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對遠海醫療援助具有重要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1-2]。“和諧使命-2010”是海軍首次組織醫療船赴亞非5國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服務,此次任務圓滿、高效、安全地完成,為今后完成非戰爭和多樣化軍事任務衛勤保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現就執行任務過程中的體會提出幾點思考。
海外醫療服務以診治當地常見病、多發病為主要內容。醫院船遠離本土執行任務,缺乏岸基依托和后方支援,醫、護、技、藥人員的組成、比例以及所攜帶物資的數量、種類無法現場補充。機關相關部門先期抽調人員進行考察,了解到訪國家的衛生健康情況、醫療條件、常見疾病的疾病譜,并與當地醫療部門聯絡,確定開設醫療點岸基的位置、預計就診的人員數量等。根據前期調研的疾病譜并兼顧遠航官兵常見病診治、預防、保健的需要,確定內、外科中各亞專科醫師人數及技術職務構成比例;根據疾病譜及預測的就診人數量估測所需藥品及醫療耗材種類和數量,并與相關行政部門及專家探討、協商,根據各個抽組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作細微調整,保證完成任務所需人員和物質準備充分[3]。
遠海醫療服務不同于既往抗擊非典型肺炎和抗震救災等大型醫療救助行動,因為:(1)任務場所不同。根據任務要求,此次醫療活動到訪5國,每次執行任務地點自然環境、氣候環境、人文環境各異。(2)服務對象的社會環境、風俗習慣、語言不同,社會、交通治安情況不一。(3)各國常見疾病的疾病譜不同,包括蟲媒傳染病、血液傳染病、腸道傳染病等。
出海前期和航渡階段集訓期間,組織全體人員聽取任務介紹,學習到訪國家疾病譜、到訪國公共衛生狀況及傳染病疫情、醫源性感染和傳染的預防、控制、海洋法律知識講座、外事教育、到訪國家外交禮儀、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保障注意問題、災難醫學救治基本流程和語言培訓等專項講座;通過講座和學習,可以提高醫、護、技人員對任務的認識,也是提高執行任務能力另一種補充,保證在執行醫療任務時,尊重到訪國家的宗教、習俗[4]。
無論醫療工作還是科學研究均需相互間密切配合。海上醫院人員組成不同于岸基醫院,成員可能來自各個醫療、科研、教學單位,人員性格、生活習慣、工作方式、職業專長不同,以往相互間接觸不多,多為完成任務臨時抽組集中。為能展示每個人的能力、專長,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出海前和航渡期間可以通過集訓、舉辦趣味活動等,增加彼此的了解;通過模擬醫療服務,熟悉各自的工作習慣。伴隨集體共同生活時間延續和工作接觸的增多,彼此間配合會更加默契。生活中的困難相互幫助,工作中的難題相互配合;揚長避短,發揮每一個人的專業特長,才能形成團隊力量[5]。
本次任務中多次遇到同一個患者合并多種疾病,經大家集體會診討論解決問題;尤其在孟加拉國救治一名妊娠合并心臟瓣膜病孕婦,剖腹產后出現急性肺水腫,經團隊連續多日的治療、護理,母嬰平安。
醫院船人道主義援助是一項系統組合工程。第一次海外醫療服務,海上醫院無經驗可借鑒,既往陸地的行政管理方式在流動醫院上如何應用,對機關領導是一種考驗,也是磨練。醫務人員管理、使用不同于一般艦員,大部分醫務人員長期從事醫務工作,由于工作條件所限,接受正規訓練的時間較少或基本未接受培訓,有些同志甚至沒有出海的經歷;長時間遠洋航行,季節、氣溫、濕度變化大,艦船搖擺顛簸,對人員的身體、精神均有一定影響;醫務人員的管理、使用必須人性化,充分考慮個人需求,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
本次醫療服務特點:地域廣、疾病譜不同;就診人數多、語言不通;醫務人員少、輔診設備展開受限。為保證醫療安全、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效果,必須根據任務性質制定不同人員編組方案、診治流程,優化組合、提高人員工作效率和效果,使有限的時間和人力、設備資源達到最大化效果。
長時間海上航行,生活枯燥、飲食單調、活動空間狹小、睡眠不規律、長期搖擺勞累及高溫、高濕、高鹽等因素,對艦員和醫務人員生理、心理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
本次任務中,全船醫務人員共計數百人,人數多增加了住宿、就餐的壓力。在保障全船人員就餐質量上,后勤保障部門以“吃到營養、吃出口味、吃得健康”為目標,保障主、副食多樣化,為豐富業余生活,根據海上生活的具體條件,添置了多種文體器材,舉辦撲克、棋類、乒乓球、趣味運動會比賽和文藝演出,改善海上相對枯燥的業余生活,調節人員緊張、焦躁情緒,努力營造現代遠航艦艇文化。
醫院船開創性地赴國外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服務,是海軍衛勤適應維護國家海洋安全、捍衛國家海洋權益的戰略需要。完善海上醫療救護體系,鍛煉海上衛勤保障力量,探索當代信息化條件下遠海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衛勤組織指揮和協同,對提高海上綜合保障能力、提升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海上衛勤保障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海上救治平臺的醫院船,適時開展人道主義援助,可以充分展示國家綜合實力和海軍風采,展示我國積極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負責任大國形象,展示人民軍隊維護和平、關愛生命的積極態度,達到鍛煉隊伍、建立制度、積累經驗的目的,為醫院船從事緊急醫療救助打牢基礎。
[1] 張雁靈.非戰爭軍事衛勤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4-25.
[2] 胡家慶,劉勇,王猛,等.醫院船執行非戰爭軍事衛勤保障任務現狀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5):454-455.
[3] 第35屆國際軍事醫學大會交流文章主要觀點綜述[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5,30(1):85-87.
[4] 楊國斌,易學明.從海地救援談醫院非戰爭軍事衛勤行動衛勤保障[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7):626-627.
[5] 李衛東,鄭春雨.著眼多樣化軍事任務保障開展實戰化衛勤訓練[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6):567-596.
R821
B
1009-0754(2012)01-0002-03
100048 北京,海軍總醫院(費宇行、李晶);海軍醫學研究所(胡家慶)
2011-05-04)
(本文編輯:彭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