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猛
(黑龍江省林業設計研究院)
梁底換填50 cm砂礫墊層,并用水撼實后在上面澆注50 cm厚基礎鋼筋混凝土,同時預埋連接鋼筋,在基礎上立模板,并預埋角鋼,澆筑梁底混凝土,在角鋼上焊接5 mm鋼板做梁底。在梁端2 m范圍內加深換填深度至100 cm并設鋼筋網,加強梁底兩端的承載能力。梁底按設計要求設置拋物線反拱,有效消除箱梁在施加預應力后的上拱。
箱梁側模采用整體式鋼模板,由5 mm鋼板制作,外面用80 mm槽鋼做肋,支撐采用100 mm的槽鋼做框架,模板長度按箱梁橫隔板位置進行分節,在箱梁側模制作時,嚴格按規范控制模板的平整度、順直度,幾何尺寸等,橫隔板及梁頭模板均采用鋼板制作,橫隔板、梁頭模板與梁體模板拼接處,粘接膠條,并用螺栓連接。箱梁模板支拆時,由場地內龍門協助完成。
芯模采用鋼模板和方鋼管加勾頭螺栓做支撐,其中鋼模板采用30×150 cm的組合模板,在邊角及變截面處采用異型鋼模板。亦可采用木方做框架,木制面板外包鍍鋅鐵皮的組合。
箱梁鋼筋在鋼筋預制場下料彎制,按箱梁橫隔板,分節制作成箱梁鋼筋骨架,在梁底板上綁扎成型。在箱梁鋼筋的綁扎過程中,將預應力孔道坐標架,按設計尺寸,綁在骨架內,鋼筋的彎制、綁扎,嚴格按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執行。對張拉墊板、加強螺旋筋等的位置,要嚴格控制。安裝鋼筋時預埋設計要求的各種預埋件,并保證位置準確。
主梁孔道采用塑料波紋管。施工時,根據鋼筋骨架設預應力孔道坐標架,將波紋管按設計位置固定,接頭采用專用接頭連接。
箱梁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首先澆筑底板,然后澆筑箱梁腹板和頂板混凝土。混凝土集中攪拌,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運送,龍門吊機配合吊斗澆筑,附著式振島器為主,插入式振搗器為輔。混凝土分層澆注在內模兩側對稱均勻進行,以保證內模受力均衡,不因混凝土的澆筑及振搗而移位。混凝土澆注完成后,箱梁頂面抹平,并作拉毛處理。箱梁混凝土澆注完成后,及時清理預應力孔道,保證預應力孔道暢通。箱梁養護采用灑水并覆蓋土工布的方法,并不少于7 d。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前,對張拉機具進行檢校,確定千斤頂和張拉油泵的對應關系和不同預應力施加時的油泵的油表讀數,同時繪制張拉管理曲線,確定預應力張拉的初步施工參數;并進行預應力損失試驗,找出影響預應力損失的因素及影響參數,以便正確的指導預應力張拉工藝,使預應力的施加接近設計張拉控制值。
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后,質檢員下達張拉通知單方可進行鋼絞線的張拉工作。將鋼絞線切好,并成束,穿入預應力孔道內。張拉前檢查張拉設備是否完好。預應力鋼束張拉采用雙指標控制,即張拉力和延伸量控制,以張拉力為主,用延伸量校核。張拉順序為0初應力σcon(持荷2 min錨固),張拉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張拉順序進行,一片箱梁兩個腹板對應的兩束鋼絞線同時張拉。張拉過程中,注意使每根鋼絞線受力均勻,在達到初應力時作伸長量記錄,在達到σcon時,測量實際伸長量,并與計算值相核對,當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差大于±6%時,立即停止張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調整后,再繼續張拉。發生滑絲或斷絲超過規范要求時,進行更換后重新張拉。用無齒鋸切割多余鋼絞線。預應力張拉完畢24 h內壓漿。
管道壓漿采用真空壓漿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對孔道進行抽真空,使之產生-0.1 MPa左右的真空度,然后用灌漿泵將優化后的特種水泥漿從孔道的另一端灌入,直至充滿整條孔道,并加以≤0.7 MPa的正壓力,以提高預應力孔道灌漿的飽滿度和密實度。
壓漿后對需要進行封錨部分進行混凝土的施工,將梁頭鋼筋綁扎固定好,封錨混凝土端面做到豎直,不超長。當孔道壓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即可移梁。
箱梁為簡支轉連續形式,預制箱梁全部采用跨墩龍門安裝。用貝雷片拼裝2套30 m跨徑的龍門架。用預制場地的定點龍門吊將預制箱梁吊起,平移到跨墩龍門的運梁平車上,用卷揚機帶動運梁平車,緩慢的將預制梁送運到待安裝的孔位上,用跨墩龍門將預制梁吊裝到位。
箱梁采用龍門吊機安裝就位主要操作程序如下:
(1)檢查支座墊石的標高,平整度,設置臨時支座并安裝好永久支座。
(2)牽引運梁線上的運梁平車,將梁運送到待安裝橋孔處。
(3)將梁吊起,梁底部高于支座墊石頂面50 cm左右,對正后緩慢下落就位。
(4)經檢查,如達到安裝質量標準,則可進行梁體橫向連接加固,如達不到安裝質量標準,應進行調整或起吊重新就位。
箱梁安裝合格后,鋪設墩頂連續段底模并連接墩頂連續段預留鋼筋。綁扎現澆橫梁鋼筋,支立側模,設置接頭板束波紋管并穿束。在日溫最低時,澆注連續接頭混凝土、中橫梁混凝土及負彎矩束范圍內橋面板,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對稱張拉負彎矩區預應力鋼束,并壓注水泥漿,張拉順序先兩側后中央。墩頂連續接頭施工完成后,澆筑剩余部分橋面板濕接縫混凝土,最后拆除一聯內臨時支座,完成體系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