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面再上皮化是愈合的重要環節,殘留皮島的數量和質量決定愈合后瘢痕的質量。皮島的匱乏,如燒傷、創傷及醫源性創傷可導致創面不能一期愈合,其瘢痕在形態和色澤上與周圍正常皮膚相比差異性較大。理想的做法是把相匹配的表皮細胞移植到受區部位,并使其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從而加速上皮化過程,提高創面修復質量,避免形成瘢痕。ReCell細胞再生培養試劑盒即是基于這一想法而發明的技術[1]。其原理是采集表皮真皮交界處的皮膚,放入1∶80擴增率的組織培養瓶,培養擴增表皮真皮交界處的細胞。創面<2%~4%體表面積時,可將創面本身作為組織培養系統,無需實驗室培養。細胞增殖后含有大量的角質形成細胞、黑色素細胞和乳頭狀成纖維細胞,移植到創面后細胞在創面表面的遷移可使皮膚再生出相匹配的顏色和紋理特征。我科率先將此技術引入國內臨床應用,并完善了相關的操作護理流程。現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共招募病人32例,男18例,女14例;面部痤瘡瘢痕20例,成熟性瘢痕6例,燒傷后皮膚色素減退3例,色素不均勻3例;年齡17歲~43歲,平均年齡27歲。病人選擇標準:①面部痤瘡瘢痕部位;②面部色素不均勻皮膚部位;③面部增生的瘢痕;④顏面部愈合皮膚區域的色素減退;⑤成人的治療面積<2%人體表面積。排除標準:已知的局部或者系統的細菌感染;已知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如惡性腫瘤或者終身免疫性疾病;腎功能障礙(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服用會影響傷口愈合或者色素沉著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維A酸);在移植前服用超過48h抗生素的病人;有其他并發癥;對胰蛋白酶或者Hartmann溶液過敏者;精神疾患。
1.2 器械 ReCell細胞再生培養試劑盒(3類醫療器械,澳大利亞AVITA醫學公司臨床中心提供,已經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認證)。
1.3 方法 術前、術后進行拍照以備以后對皮膚缺損的深度及特征進行評價。全部病人創面處理均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耳后切取刃厚皮片,取樣的大小和細胞噴劑制備的量根據需要重建的缺損區域面積而定。一次供區取皮面積不超過(2×2)cm2斷層皮片。檢測ReCell細胞再生培養試劑盒無誤后,將供區皮片置于酶溶液中溫浴15min,分離真皮與表皮。同時受區行皮膚砂輪磨削及清潔。創面覆以1∶30000腎上腺素生理鹽水紗布,間隔數分鐘更換紗布直至完成止血。將皮膚標本從酶溶液中移出,置入培養皿中分離表皮和真皮,如果無法分離,應重新浸浴5min~10min后再進行分離。分離真皮及表皮后,將其放入B溶液以中和消化酶,然后放回培養皿中,分離并暴露出表皮與真皮的連接面。添加乳酸鹽溶液,刮除交界處的細胞,轉移到裝有乳酸鹽溶液的5mL注射器中,制備單細胞懸液。過濾后,將細胞轉移至5mL注射器,連接噴嘴。根據創面的位置和大小決定噴灑單細胞懸液的量[2]。
1.4 術后評價 分別于術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和6個月進行評估。評估標準:①傷口愈合時間,表皮愈合度(%);②瘢痕:顏色、色素沉著、質地紋理(分為1級~3級,3級為匹配,2級為輕微不匹配,1級為顯著不匹配);③供區部位的外觀(分為3級,1級為未愈合,3級為完全愈合);④供區部位疼痛(根據病人的主訴分為1級~10級);⑤并發癥;⑥第三方醫師評價及病人的自我評價[3]。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病人的主要思想演變過程為痛苦、緊張、恐懼、焦慮、孤獨、悲觀、絕望等。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要給病人以安全、舒適感,消除緊張情緒,使其安心接受治療。與病人進行心理溝通,給予宣教指導,從具體情況出發,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全面、準確的護理計劃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是保證病人身心健康的關鍵。
2.1.2 術前準備 術前遵醫囑化驗、檢查,術前正常進食,術前排尿。術前2周開始戒煙。原則上手術前2周應停用一切與手術無關的藥物。術前沐浴,清潔術區皮膚,刮去術區較長的體毛。
2.2 術中護理 將ReCell細胞再生培養試劑盒取出置于無菌器械臺上,檢測試劑盒能夠正常工作,給ReCell試劑盒加溫。依據組織的厚度設定酶溶液溫浴時間(常規15min,樣本較厚,則需增加至30min),時間到后試劑盒會發出蜂鳴提示音。術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保護磨削后的創面,配制1∶30000腎上腺素生理鹽水紗布。注意傾聽試劑盒蜂鳴提示音,及時取出組織標本。創面進行細胞轉移覆蓋后應用保護敷料覆蓋,外用無菌敷料及棉墊加壓包扎。
2.3 術后護理
2.3.1 供區護理 術后觀察供皮區有無滲血及血腫,2d或3d更換敷料,7d拆線。
2.3.2 受區護理 保持包扎敷料的固定,5d首次更換外層敷料。傷口應用保持水分的乳膏,2d更換1次,持續4周。注意觀察創面敷料有無滲血、滲液,有無異味,妥善固定、制動。禁止在受區肢體進行輸血、輸液、測血壓。測血壓可致受區創面出血,產生皮下血腫,影響植皮成活率[2]。
2.3.3 其他護理 加強全身營養支持,促進創面愈合。術后1周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煙酒,拆線前避免沐浴。術后遵醫囑口服抗生素3d預防感染。
本組病人傷口愈合時間為5d~10d,平均8.9d。瘢痕顏色、色素沉著、質地紋理2級、3級為96.3%,供區100%3級愈合。1例出現受區感染。第三方醫師評價及病人的自我評價滿意率為93.7%。感染病人經局部引流及抗感染治療后愈合。
創面瘢痕的形成與再上皮化過程緊密相關。“早期關閉”傷口表面可以限制炎癥反應,而炎癥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次性皮膚細胞覆蓋創面可以實現早期關閉創面,降低增生性瘢痕發生率。Wood教授發明的ReCell細胞再生技術通過胰酶降解等方法,用自體刃厚皮片制備自體皮膚細胞單細胞懸液,再將其噴灑于磨削去表皮或具有新鮮肉芽的創面,將匹配的混合細胞移植到受區部位,使其表皮均勻、快速再生,促進上皮化過程,提高創面修復質量、避免形成修復瘢痕。ReCell細胞再生技術是一種安全、可靠、便捷的方法,可明顯促進創面的愈合質量和時間,可以促進創面處表皮細胞的再生、明顯改善色素不均勻及色素減退。這一技術已在歐洲多國完成了臨床試驗,納入臨床治療常規,并正在申請美國FDA批準。截至2007年,就已經有超過3500例應用于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意大利、美洲、日本等數十個國家。2008年國家藥監局批準ReCell細胞再生培養試劑盒進入中國,未見不良反應的應用報道[4]。這一技術的應用將為各種瘢痕、新鮮肉芽創面及色素改變性病變的治療提供新方法。我科率先將此技術引入國內臨床應用,并完善了相關的操作護理流程。圍術期護理關鍵在于術前心理護理、術中操作配合及術后受區保濕護理,從而確保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1] Wood F,Stoner M,Fowler B,etal.The use of non-cultured autologous cell suspension and integra dermal regeneration template to repair full-thickness skin wounds in a porine model:A onestep process[J].Burns,2007,30:2491-2500.
[2] Gravante G,DiFede MC,Araco A,etal.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ReCell system of epidermal cells delivery versus classic skin graf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s[J].Burns,2007,33:966-972.
[3] Goodman G.An automated autologous cell transplantat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opigmented scarring[J].Dermaol Surg,2008,34:578-581
[4] Cervelli V,De Angelis B,Spallone D,etal.Use of a novel autologous cell-harvesting device to promote epithelialization and enhance appropriate pigmentation in scar reconstruction[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09,35:77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