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 高 磊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報告中明確指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轉化機制。
企業主體、協同創新、轉化能力,是當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詞,只有堅持“產”為主導,有效整合產學研力量,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研發創新機制,才能準確把握創新方向。這其中技術轉移工作是重要環節。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著力構建制度、組織、機制三位一體的技術轉移體系,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國家競爭力。歐盟建立跨國技術轉移組織網絡——歐盟創新驛站(原IRC,現已并入EEN),通過設立在大學技術中心、商會、區域發展機構和國家創新機構中的各創新驛站,為促進歐盟跨國的中小企業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合作提供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其成功經驗對于中國構建新型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借鑒意義。
中國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已具有相當的規模。通過機構網絡化和功能加裝,有利于發揮現有優勢、集成資源,形成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的新格局。目前各地建設中國特色創新驛站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近兩年,累計走訪企業6 000家/次、調研企業需求4 800余項、整合共享創新資源信息8 800余條、開展協同合作770余次、完成服務項目800余項,中國創新驛站試點各項工作初見成效。”科技部中國創新驛站人員統計指出,中國創新驛站找準了影響我國技術轉移發展的關鍵環節,初步構建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以內部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為指引的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技術轉移服務網絡組織。凝聚了一批服務機構和工作團隊,探索了適合我國的技術轉移服務模式,為全國加快技術轉移工作奠定了基礎。
1.構建新型技術轉移服務大平臺。自2010年科技部認定首批11 個試點省以來(2012年7月,科技部批準河南省為試點省份之一),各試點根據創新驛站目標任務,努力謀劃區域服務體系,以企業需求挖掘和技術轉移服務為重點,培育簽約大批技術經紀人,與近千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專業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中國創新驛站工作在規劃、方案制定、實施等各環節,提倡以政府為第一責任主體,通過政府有關部門推進該項工作。北京充分發揮國際技術轉移優勢,構建技術轉移生態鏈。四川省、安徽省等試點省將創新驛站工作納入各自科技工作重點任務,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深圳建立深港澳臺技術轉移聯盟,探索自身市場化建設與經營。
站點間的緊密協同是中國創新驛站的一大特色。站點間協同開展各類科技成果和企業創新創業需求對接與交易等活動,為中小企業尋找合作伙伴、專利協議、技術合作的后續服務,切實促進了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中國創新驛站通過解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的各個環節中遇到的難題,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在充分整合資源后必將實現產業組織者的功能。上海創新驛站圍繞改性塑料產業,組織了相關機構、企業,建立了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使“化工—改性塑料—新材料應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同時,中國創新驛站在國際技術轉移方面也產生了積極作用。北京與意大利共建中意技術轉移中心,上海分別與芬蘭、俄羅斯共建中芬環保技術轉移平臺、中俄機電技術轉移平臺。湖北、四川、天津等區域站點先后與歐盟進行對接,為推動我國與歐洲企業合作、尋求商機開辟了渠道。
2.服務模式獨具特色。中國創新驛站創新的工作模式加快了我國今后技術轉移工作的進程。以廣大中小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服務企業創新全程化。全國多家區域站點、基層站點均建立了專家團隊,圍繞區域主導產業,深入走訪企業,挖掘、識別技術需求,利用中國創新驛站平臺,進行跨區域、跨領域的高效優化配置,戰略性整合和集成行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投融資機構、行業專家和簽約技術經紀人等作為中國創新驛站的核心合作伙伴,為企業實現產學研對接、技術交易、集成開發、知識產權、技術咨詢、可行性論證、投融資等在內的“一站式”全程服務。
河南省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改革開放30年來,河南省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南省特色、符合河南省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全省經濟發展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并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12年,河南省中小企業總數達40 萬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9%,全省共180 個產業集聚區,其中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4 個。2011年9月29日,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是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區域性的科技創新中心。2012年11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的《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明確提出河南省要有序承接產業轉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河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把“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八大重點戰略部署之一。因此,今后一個時期,以提升河南省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為切入點,中國創新驛站必將助推河南省技術轉移工作實現跨越發展。
1.壯大中國創新驛站河南省區域站點組織,推動全省技術市場一體化。河南省是工業大省,18個地市企業數量眾多,技術市場需要進一步活躍。作為試點省,河南省要以此為契機,通過設立創新驛站工作站點,盡快形成覆蓋全省的服務網絡體系,逐步發展河南省18個地級市部分行業、機構工作站(點)100家,服務范圍覆蓋全省158個縣市區。讓全省的企業了解創新驛站,使用創新驛站,通過創新驛站加快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河南創新驛站的建設將本著“整合資源、協同創新、加速轉化”的工作思路,由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牽頭,在豫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相關單位參加,形成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河南區域站點。2013年由鄭州市科技開發中心牽頭組建鄭州市基層站點,服務范圍覆蓋金水、二七、中原等6區5市1縣以及鄭州新東區、鄭州航空港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由洛陽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牽頭組建洛陽國家級高新區基層站點,服務范圍覆蓋洛陽高新區全區2 000余家企業。未來三年計劃年采集技術信息不低于2 000條,年走訪3 000家左右的企業。同時,利用創新驛站整合全省創新服務資源,形成統一標準、統一培訓、統一流程,實地走訪與平臺交流相結合、產學研等各方主體緊密合作的全省技術市場體系。
2.在全球視野下培養提高技術轉移服務能力。中國創新驛站不僅匯聚國內各類創新要素,而且更加密切國際技術轉移機構,先后與54個國外技術轉移機構建立聯系,尤其是與歐盟創新驛站形成了直通車式的合作關系。中國創新驛站的建立,為國內企業的技術合作提供了雙向的機遇與高效的撮合機制。一方面,加速國內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另一方面,為有技術需求的企業實現準確的對接服務。河南省作為我國中西部省份迫切需要這種機遇和機制服務河南省中小企業。同時,河南省在技術轉移領域要積極建立相關培訓、制度、規范辦法等,充分利用中國創新驛站、國際技術轉移機構網絡資源,實現河南省區域站點與全球技術轉移組織的信息共享與合作。
3.強化為河南省產業集群發展的服務。企業是產業集群發展的主體,是推動集群形成的主導力量,為促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解決產業集群在發展中的需求、導向等問題,必然要發揮中國創新驛站的作用,以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以建立健全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為目標,圍繞支柱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初步搭建了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專業機構、龍頭企業等服務主體并存,信息發布、技術交易、轉化推廣、評估、咨詢、培訓等服務內容并存,適應技術市場發展需要的新型技術轉移體系,進而有組織地形成產業鏈,服務河南省產業集群發展。
4.助推技術轉移隊伍服務能力。技術轉移培訓要面向以企業為主的技術應用方,以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輸出型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為主的技術輸出方開展,通過培養機構自身的專業技術轉移人才,提升機構技術轉移能力,帶動全社會的創新發展和科技服務業水平的整體提高。同時,通過培訓建立起技術轉移人才網絡,有力推動形成科技服務體系快速響應機制,進一步提升河南省科技服務水平,促進技術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