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 王華雨
當今世界,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占有率的競爭。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利于保護環境與資源,有利于促進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成果轉化的規模和速度已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關鍵和實質。成果轉化渠道暢通,規模合理,轉化率高,就能促進經濟增長,就有利于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和良性循環。但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長期以來“散(力量分散)、少(應用開發類成果少)、低(成果轉化率低)、?。ǔ晒a業化規模?。?方面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導與拉動作用還不明顯。
1.科技成果轉化力量分散重復??萍汲晒D化存在多頭管理,缺乏統一協調,部門分割、條塊分割、行業分割,各打各的牌子,各拉各的隊伍,沒有形成合力,進而造成科研課題重復設置現象普遍,政策透明度不高,政策落實不到位,使“了解政策難、落實政策難”的現象多有發生。
2.科技成果眾多,但科技成果過剩和短缺并存,尤其應用開發類成果少。近年來,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增長,年投入額達到4 600多億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萬多項。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一方面,科研院所和高校尤其是高校的很多研發方向與市場需求不一致,另一方面是市場急缺的成果尤其是應用類成果存在研發空白,造成科技成果過剩和短缺并存,科技成果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受到制約。
3.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增加,但成果轉化率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高??萍汲晒跗谝宰约恨D化為主,孵化了北大方正、清華同方、清華紫光、東軟股份、復旦復華、華工科技、江中制藥等一批著名高科技企業,之后各高校也逐步創辦了技術轉移機構。同時,我國通過建設國家高新區、創業中心(孵化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高科技園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等,也逐步形成了科技產業化的支撐服務體系,促進了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雖然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明顯增多,但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仍然偏低,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的轉化率相距甚遠。
4.科技成果產業化規模小。我國科技成果尤其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產業規模小、企業形象差、生產能力低、重復投資建設和產業分散、管理難度大的問題。
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體系不健全、機制不完善、信息不對稱、轉化主體不明確、投入不足、成果不成熟、推廣難度大、科技中介功能缺位和市場不規范等。
1.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運營機制。目前,以市場為導向、以發揮科技資源優勢為重點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尚未形成,影響了成果轉化效果。政府科技成果轉化缺少強有力的組織協調,部門分割、條塊分割、行業分割嚴重,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
2.企業和科研單位之間信息不對稱,造成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與市場需求脫節??蒲腥藛T的研究與實際結合不夠,研究開發項目的選題和成果的目標對市場、用戶及營銷服務的要求考慮很少。因此,所研究出來的成果或者成熟度偏低,難以滿足實際應用;或者技術太超前,市場需求不旺盛;或者因單一技術成果,難以提供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使企業難以利用。
3.成果轉化主體不明確,力量被分散,機制不健全。我國現有科技體制下,至少存在著3類成果轉化主體:一是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及其自辦企業,二是各類企業的自辦科研實體,三是各類中介機構及其他經濟主體??萍汲晒D化的力量被分解,各自均存在缺陷。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及其自辦企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轉化意識不強,即使有轉化的意愿也可能因為經驗缺乏而導致失敗。各類企業往往把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成果視為商業機密,擁有的重要的、核心的技術成果根本不會去市場進行推廣,更不會主動尋求市場進行成果轉化。各類中介機構及其他經濟主體需要充分調動研發方及轉化方的積極性,才能進行成果轉化,任何一方不積極合作,成果轉化便不能成功。
4.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不足。科技成果大量閑置,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資金投入不足,尤其是缺乏用于成果轉化的創業風險投資。首先,政府撥款比較少,特別是用于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更少。其次,企業沒有把技術投入提到應有地位。最后,金融融資方面體現在金融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不夠。
5.我國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發展不完善,服務種類單一、組織形式單一。西方發達國家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種類繁多、組織形式多樣、專業化程度高、活動能力強,在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國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數量少,人員素質低,專業化程度低,運作不規范,而且科技成果中介機構和常設技術市場、高素質的技術經紀人隊伍以及中試基地也極為缺乏。
1.逐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發揮國家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步伐,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制體系,形成一個鼓勵各方聯合、同時規范各方行為的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加大政府的資金支持力度,可以采取美國等國家的做法設立專項資助基金,支持和扶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并進一步建立激勵性的財稅政策,加大對科技成果的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在現有基礎上,對科技成果轉化給予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等方面的優惠,加大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支持。
2.明確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緊密結合,確定合理的科研項目,提高預期轉化率。在科研活動開展、科技研發投入、科技成果轉化3個環節中,都要強調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強從研發立項到成果應用以及商業化的全過程管理,確保研發項目實現預期目的。特別是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過程中,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形成以企業為主導,與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的模式,使研發的科技成果直接面向市場,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企業的需求。
3.構建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強化對轉化人才的培養??萍汲晒唐坊a業化的關鍵是市場化,而市場化的關鍵就是運用市場化的手段和方法、市場化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市場化的盈利模式和盈利指標的要求,建立一種技術成果與投資孵化之間的長期互動平臺??萍贾薪榉阵w系作為我國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政府、各類科技產業發展主體與市場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發揮著關鍵性的促進作用。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提高中介服務質量,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化解風險、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要積極實施包括海外人才、國內專家學者、企業技術開發人員等為對象的人才集聚工程,吸引高層次人才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時完善技術、知識、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充分調動人才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4.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提高技術研發者開展成果轉化的動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建立健全產學研合作機制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根本途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資源相融,優勢互補,是科技成果生產力轉化的有效途徑,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必由之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各方應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如共建技術開發中心、合作辦學、合作研究開發等多種多樣的合作模式。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企業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成果轉化意識。高校應針對科研人員的各類研究建立不同的評價體系;要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于為企業創造了明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科研人員,可以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
5.建立多渠道的融資渠道,構建市場化運營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資金或專項貸款,并盡可能給予貼息優惠。通過政策導向,鼓勵民間出資設立各種基金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成果應用者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融資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