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密處 錢曉輝 袁智強
新形勢下,高校保密工作保密對象和內容、保密環境和條件以及保密形勢和手段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給高校保密工作提出了挑戰。隨著新一輪保密資格審查認證工作的深入開展,科研院所優秀的保密管理值得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員關注。學習科研院所的先進管理經驗,加以吸收消化,積極探索保密工作的管理創新,是擺在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相比高校,科研院所一個較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所有員工都涉密,即便個別不涉密的工勤人員也納入保密教育管理體系中,這種全員涉密的單純人員結構使得科研院所在人員保密教育方面做得很出色。科研院所的每位員工都接受了上崗前的保密培訓、在崗中的保密教育、離崗后的保密承諾,良好的保密意識在每位員工身上得以體現。
高校的人員管理一直是保密管理工作的難點,因為高校的人員構成相比科研院所復雜得多。涉密人員就有涉密管理人員與涉密科研人員、涉密教工與涉密學生之分。非涉密人員就更加復雜,包含教師、學生、工勤人員、外籍人員以及因校園開放而存在的社會人員等。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員應當全局考慮人員管理問題,從兩方面開展此項工作。第一,給人員分類。將教職工、學生以及工勤人員納入學校保密管理體系中,進行不同程度的保密教育。針對社會人員和外籍人員這類特殊群體,則側重做好關注與防范工作。第二,對納入保密管理范圍的人員進行針對性教育。借鑒科研院所的管理辦法,全體人員,而不僅僅是涉密人員,都應進行保密法等基本保密知識的培訓,使其明白保守國家秘密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這項工作的開展,旨在使高校全員樹立良好的保密意識,改變保密僅僅針對涉密人員的舊觀念,在教會涉密人員不外泄的同時,也杜絕非密人員去接觸。而針對涉密人員,應學習科研院所重視專業知識的特點,不僅學習保密基礎知識,更注重信息安全等專業知識,有的放矢,全方位武裝每一位涉密人員。
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另一劣勢就體現在科研場所分散方面,毫無疑問,科研院所全封閉的場所管理為其保密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便利,人員、設備以及資料的出入得以把控就使得秘密信息在基礎環節得到了有效控制。與此相反,高校因為學院、系所以及項目組的分散導致科研場所分布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散落的科研場所就使得對人員、設備和資料的把控更加困難。
現行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實現科研場所集中,實行全封閉管理難度較大,但并不等于高校無法實現這一模式。借鑒科研院所的全封閉管理理念,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員應積極探索這一途徑,開展創新工作。近年,隨著保密工作的發展,高校很多涉密學院、系所以及項目組已經漸漸采取涉密辦公、科研集中的管理模式。例如在科研場所規定一個或多個辦公室為保密室,所有與涉密相關的工作均在此進行,這就便利了保密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員應開闊思路,積極探求集中全校涉密科研場所的辦法,力爭實現類似科研院所全封閉管理的模式,或者在現實與理想中尋找平衡點,做到更進一步的相對集中,為實現保密工作有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涉密信息不上網,上網信息不涉密,科研院所為做到此點,嚴控互聯網在所內的布點和使用。現有的科研院所互聯網管理模式基本為:固定場所內指定少量計算機可連接國際互聯網,供所內人員查詢資料使用。然而,與此相反,高校則遍地都是互聯網計算機,可以說高校的保密管理就是在整個互聯網計算機大環境下保護小范圍的涉密計算機。
基于以上原因,高校的互聯網管理更應借鑒科研院所一些好的方式,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科研院所在所內登錄互聯網需要核對身份,實名上網,并記錄上下網時間。高校因為登錄互聯網的點很多,場所不固定,因此做到身份核對和時間登記比較困難,但做到初步實名上網是可行的,例如IP地址實名登記、MAC地址綁定等。第二,科研院所的互聯網計算機均加裝“上網行為管理系統”等各類上網行為監控與審計軟件,使用先進的管理系統是保密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上網行為管理系統可以做到訪問控制,規定人員必須使用身份卡等登錄互聯網,這樣就簡便地實現了實名上網并自動記錄上下網時間功能。此外,上網行為管理系統可以對上網者的行為進行監控和審計,提醒上網人員在進行信息傳遞等重要操作時注意保密問題,例如在發送或接受信息前再次確認信息的合法合規性。同時,管理系統的審計功能還可以事后查看人員上網行為,有無違規傳遞信息等。高??梢越梃b此做法,選擇合理的“上網行為管理系統”,這將給保密管理工作帶來長足進步。第三,借鑒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最值得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員注意的是嚴控移動存儲介質的使用。高校移動存儲介質的廣泛使用給保密工作帶來難度,對于既有涉密計算機又有非涉密計算機的涉密人員,往往容易產生交叉使用移動存儲介質的違規行為,學習科研院所的經驗,嚴控涉密人員的移動存儲介質可有效防止違規行為的發生,這對保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高校保密工作因高校性質的特殊性,存在一些管理難點,正視這些困難,與具有先進保密管理經驗的科研院所加強溝通和交流,得到好的啟示,結合自身實際,不斷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使用新的管理系統,必能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為科研生產工作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