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棟梁 胡衛衛 朱海洋
(黃淮學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以黃淮學院為樣本,對大學生上網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
調查方法:在黃淮學院范圍內以進行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
調查對象:黃淮學院在校大學生
調查情況:共發放問卷150 份,收回有效問卷130 份,有效問卷率:87%
通過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統計后,筆者了解到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29%的同學,在小學時已經接觸網絡,有43%的同學從初中開始接觸網絡,由此可見,黃淮學院大部分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比較早。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79%的同學在宿舍上網,可見網絡在學生中的普及率很高,而且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對問卷的分析,筆者了解到,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同學都在晚上上網(57%),而且每星期上網時間多集中在休息日期間,在有課的時候,同學們的上網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小時(79%),而在休息日,同學們上網時間普遍在2小時以上(79%)。
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在上網期間,花費在聊天和游戲娛樂方面的時間較多,不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將網絡作為自己學習和獲取相關信息的工具(占調查人數的57%)。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86%的同學表示并不過分依賴網絡,有 71%的學生認為網絡并未對自己的學習和休息帶來太大影響,大部分同學表示能合理的分配時間。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同學有過網絡交友的經歷,出現這種情況也與網絡的開放性和交友軟件的豐富以及在社會中的普及有很大關系,而大部分同學都能理性對待網絡交友。調查顯示,有 71%的同學進行過網絡購物活動,網絡購物這種現代生活方式已經深入大學生的生活中了。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同學們的網絡生活很豐富,大部分同學都能理性的看待和利用網絡。
調查還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有86%的同學認為,在網絡上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上網。有29%的同學認為網絡對大家利大于弊,有71%的同學認為,網絡利弊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綜上,網絡在黃淮學院大學生中普及率很高,同學們的上網時間較長,同學們利用網絡的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同學都能理性的利用網絡。網絡是把雙刃劍,是同學們學習和生活的一種工具,如何使用還是要看同學們自己。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 億,達到5.13 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 萬。而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互聯網使用率在2011年已達 96.1%,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占網民總數的22.4%。由此可見,網絡在中國的普及率很高,大學生是互聯網絡利用的主體力量之一。如何正確的看待和利用網絡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至關重要。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互聯網在這個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互聯網是連接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紐帶,對我們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重要的影響。科學合理的利用網絡對我們當代大學生非常重要。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在上網中度過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大學生休閑方式單一。建議院系可以多舉辦一些活動,讓同學們都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也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既可以拓展同學們的素質,又可以有效降低同學們的上網時間。
大學生雖然是網絡的主力軍和活躍分子,但是通過這次問卷調查,筆者發現,大部分同學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并不是很熟悉,在網絡上搜索信息的能力有限,能夠熟練利用網絡查找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同學還是很少,有79%的同學表示只懂得基本的網絡知識,只有 7%的受訪者表示能夠熟練的運用網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見,黃淮學院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建議學校可以針對這一情況,有針對性的開辦一些關于網絡技術的選修課程和講座,供學生選修,提高學生利用網絡的能力,充分發掘網絡中的寶藏,為我所用。
通過本次調查報告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上網時間較長,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大量的上網時間勢必會影響到學習,而且一旦沉迷于網絡,對同學們的學習也會產生很壞的影響,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應該引以為戒。針對這一問題,建議學校還是以教育為主,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網絡觀,端正使用電腦和網絡的目的,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通過這次調查,使筆者對同學們的上網情況有了更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網絡是把雙刃劍,學校應積極宣傳網絡科學知識,幫助同學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利弊,引導同學們正確使用網絡資源,使同學們端正使用網絡的目的,合理安排上網時間,讓同學們能夠對網絡游戲有更清晰的認識,文明使用網絡。同時,應該讓學生明白,雖然我們已經是大學生了,但還是要以學業為重,要珍惜這美好年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利用網絡作為輔助我們學習的手段,并通過網絡拓展我們的視野,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網絡的力量,同時讓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