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穎 孫文文
(1、河北衡水中學, 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為了深入了解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我們課題小組對我市十幾所學校的青年黨員教師(1971年以后出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等方法,先后召開了座談會 8 次,訪談對象 200余人,發放調查問卷1000 份,其中有效問卷993 分,有效率99.3%。
在調查分析中,我們發現,積極進取、愛崗敬業、健康向上仍然是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主流,大多數青年教師黨員在大學期間即已加入黨組織,他們在思想認識上、在教學業務上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政治上,他們觀點正確,能夠同黨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對黨的指導思想,國家根本政治、經濟制度等重大問題認識到位。在調查問卷統計中,98%以上的人贊同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95%的人選擇“共產黨員具有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很重要”。
但青年黨員教師在思想政治方面反映出來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主要表現是:1、部分青年黨員教師對黨的認識不夠深刻,對政治關心程度不高,參加政治學習積極性差。 2、人生價值觀念出現偏差。受利益原則的驅動,部分青年黨員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傾向比較明顯,大局意識、集體意識淡薄,敬業精神弱化。用市場原則對待教育教學工作,模糊了道德責任, 3、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部分青年黨員教師存在著消極應付的現象,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創新缺乏探索研究,對工作沒有熱情,對學生關心不夠。4、對貪污腐敗現象的整治缺乏信心,對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涉及民生的敏感問題充滿擔擾,對教育體制、工資待遇存在不滿的情緒。
(1)學校在思想政治工作認識上存在誤區。大部分學校把對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當作務虛工作,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必然造成大部分活動都流于形式。
(2)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缺乏創新。長期以來,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停留在一種程式化的狀態。所謂思想政治工作無非是參加一些政治理論學習,聽聽講座、記記筆記。這種學習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過于陳舊,缺乏創新,很難調動教師們學習的積極性。
(3)對教師績效的考核評價標準不夠全面。我國教育的現狀,導致各個學校把“升學率”作為衡量一位教師的唯一標準,在教師的考評上只注重教學效果、學歷高低,而對其政治思想素質的高低沒有過多的去關注或僅作參考。
(4)成長過程和教育經歷的不利影響。這些青年黨員教師都出生在和平時代,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艱苦歲月的磨礪,對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缺乏深入的認識和感受,而且從小經歷的是應試教育,對思想政治學習都維持在書本知識的層面。
(5)生存現狀和社會問題的不利影響。青年黨員教師作為社會生活的一份子,其思想水平和行為方式勢必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現實社會中流行的“自我中心論”的價值觀念使他們更關注自身的發展和利益,較少考慮到集體和社會的要求。住房、醫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方面帶來的經濟壓力也迫使很多教師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從事各種兼職活動。
3.1 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教師是關鍵,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教師特別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將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發展方向,因此,各級學校一定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站在政治的高度來認真對待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認真研究青年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的思想政治問題,分析原因并實事求是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突出重點,切實提高青年教師隊伍的整體政治思想素質。
3.2 創新載體,切實加強青年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政治理論學習要結合青年特點,創新活動載體,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實效。一是改變過去一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聽講座、學文件、開座談會、寫心得體會的枯燥、乏味的說教方式,引入生動活潑的全新學習形式,如頌黨歌詠比賽、黨建知識競賽、紅色基地現場教育等,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開拓思路,定期開展各項專題活動。學校政工部門應當具備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前瞻性,根據黨和國家的政治理論導向,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洞察教師們的思想變化,適時推出各項專題教育活動。三是深厚氛圍,使思想政治學習教育深入人心 。
3.3 以人為本,切實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問題。學校政工部門應該密切關注每青年黨員教師的思想動態,注重收集相關思想政治變化的信息,并認真分析其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青年黨員教師的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使他們能安居樂業,熱愛本職工作,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1]陳國權、肖書源.針對青年教師隊伍現狀進行分層次培養 【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1(2)
[2]阮緒和.教師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 www.jjtu.edu.cn
[3]石佳.高校青年教師的壓力分析及策略研究[J], 中國科技創新導刊, 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