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城區水利局 張 華
開封市五區農村飲水現狀研究
開封市城區水利局 張 華
開封市五區即順河區、禹王臺區、新區、鼓樓區、龍亭區,五區由于北臨黃河,受側滲的影響,農村飲水以淺層地下水為主,取水形式多為手壓井和自吸泵抽水。境內的惠濟河、東郊溝中下段、開蘭河、馬家河等四條河流受到的污染較嚴重,馬家河北支七支排以下段近幾年也受到了污染,致使沿岸村民淺層地下水污染無法飲用。
開封市位于我國南北氣候由暖溫帶過渡到亞熱帶的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54.9 mm,多年平均蒸發量1 930 mm,蒸降比較大,淺層地下水含鹽量、含氟量較高,據權威部門測定,含氟量在1.1~ 4.0 mg/L,已超過我國規定生活用水中氟化物小于1.0 mg/L的標準。東郊、南郊、西郊、汪屯等地區地下水污染嚴重,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身心健康。廣大農民群眾普遍要求解決飲水不安全問題,特別是受到污染的村莊,以及高氟區、高鹽區的群眾更是要求迫切。
1.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分析。根據飲水安全評價指標,城市近郊的20個村飲用城市自來水,農業人口14 421人,供水水質、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證率等指標均為安全;其他基本飲水安全人口57 480,飲水安全和基本安全普及程度為39.94%。截至2009年底,共建成集中供水到戶工程48處。運行48處,受益農業人口44 467人,加上飲用城市自來水的農業人口14 421人,共有58 888人飲用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約為32.71%。
2.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
(1)工程數量與受益人口。城市近郊20個村飲用城市管網自來水,五區現運行集中式供水工程48處,受益農業人口44 467人。供水方式均為供水到戶,屬無凈化設施的簡易自來水(均為地下水)。日供水能力20~100 t的集中供水工程30處,受益人口22 102人;日供水能力101~200 t的集中供水工程10處,受益人口10 300人;日供水能力201~300 t的集中供水工程4處,受益人口5 959人;日供水能力在300 t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4處,受益人口6 106人。
(2)供水方式與受益人口。用正規自來水供水20個村,受益農業人口14 421人,正規自來水普及率約8.01%。簡易自來水的受益農業人口為44 467人,簡易自來水普及率約24.70%。
(3)工程管理。五區正在運行的集中供水工程都采取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方式,這種方式以保本經營,維持運行為目的。按管理方式可分為以下4種。
第一種是按戶抄表收費,這種方式屬現代水費管理方式,每戶都裝有水表,每月或兩個月抄表收費,數量清楚,群眾明白,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也很高,如西郊鄉高屯村、每噸水費1元。
第二種是集體無償供水。大部分集中供水工程均采用此種方式,水費由集體負擔,雖然給群眾帶來了福利,但容易造成水的浪費,如楊莊每月集體負擔電費超過1 000元,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不高。
第三種是按人數收費。這種方式只按人象征性地征收抽水所用的電費,來維持工程的運行。如大蘇村每人每月1元錢,屠府墳村每人每月0.7元,橫船灣每人每月0.5元錢。所收電費往往不夠,需要集體補貼,如橫船灣每月須補貼電費200多元,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也不高。
第四種是水費加在電費里。如北官莊即采用這一方式,把水費加到電費里,折合后每度電收費0.75元,群眾參與工程承包的積極性很高。
3.分散式供水基本情況。五區分散式供水農業人口共有121 118人,一部分為手壓井,另一部分為自吸電泵抽水。飲水水質確定采用直觀調查方法。供水質量不能保證。
1.水資源開發,利用及可用作飲用水源的狀況分析。五區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為9 001萬m3,多年平均可利用的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為8 170 m3,五區環抱開封市區、北臨黃河,2009年引入黃河水量7 333萬m3,用于工農業生產并補充地下水。2009年有機電井2 513眼,可開采淺層地下水量9 212萬m3。五區八條排河,除了黃汴河、惠北泄水渠、馬家河北支七支排以上段外,其他河流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惠濟河、馬家河、東郊溝等排河的水已不能用于農業灌溉。五區高氟區、高鹽區、地下水污染嚴重地區及水稻鄉、柳園口鄉的屬于季節性缺水嚴重的高灘區,飲用水源須打深井解決。
2.水資源保護規劃及其影響。開封近年根據水利部統一部署,開展了地下水保護行動,取締、填封了城市規劃區內的小淺井和無證井,這一政策對五區農村目前尚無影響。
1.解決飲水問題的政策和辦法。按照水利部、省、地方對農村飲水工作的各項政策文件,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結合現狀調查,有關職能部門對飲水進行科學規劃、設計,以保證飲水安全。
2.解決飲水問題的典型案例。北郊鄉北官莊村自1987年集中供水工程建成之日起,便建立了工程運行制度及供水制度,群眾積極維護供水設施,并劃出了水源保護范圍。村兩委制定了合理的水價,干部群眾積極交納水費。近年來,該村又引入市場機制,讓群眾竟包管理權,調動了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工程運行近20年來,設施定期維修保養,保持了良好狀況,水質定期化驗,保證了群眾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
book=20,ebook=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