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水利局 張紅哲
開封市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多年平均降雨量662.7 mm,地表水資源量4.58 億m3,地下水資源量9.47 億m3,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水資源總量12.20 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72.9 m3,僅相當于全省人均占有量的59%、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2%。年均用水量約14 億m3,其中農業用需水量為11.16 億m3,占總用水量的83.3%,農業為用水大戶。
由于國家對灌區投資力度有限,灌區管理體制仍存在很多問題,渠道及建筑物配套不全,工程老化失修,損壞嚴重,導致引黃工程的供水能力下降;加之降雨量的減少、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開采,開封市的水資源逐年減少,灌區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問題已嚴重影響灌區的可持續發展。采取合適的節水措施,提高開封市引黃灌區的用水效率是解決灌去缺水問題的主要措施,已成為實現灌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1.加強灌區的水資源控制。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水利工作的重視,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實施了全過程管控。對于城市居民實行階梯水價制度,用水越多價格越高;對于商業和工業用水大戶也要有嚴格規定,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同時要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對嚴重污水生產企業,一方面,企業要提高自身的水資源保護意識,采取必要的防污措施,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嚴重污水生產企業的監管,采取適當的獎懲措施,降低這類企業對水資源的污染。
2.加強農業澆灌用水的管理。農民在澆灌土地的過程中,要合理使用水資源。針對澆灌土地中出現的問題,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予以解決。以干渠跑口為例,干渠跑口淹沒農民的土地和莊稼,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有些農民在澆灌農田的過程中,任意從干渠上扒口,不但影響到干渠下游的農田澆灌,還會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浪費。相關水利部門要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杜絕農業澆灌中水資源的浪費。
3.對灌區現有渠道進行更新改造。開封市引黃灌區興建于1957年,除擔負著城區農業灌溉用水之外,還擔負著城市工業、居民生活用水、水產養殖、灌淤改土、補充地下水等任務。灌區渠道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且多為土渠,渠道運行已超過50年,由于年久失修,導致水利用率降低,用水浪費嚴重。加之灌區缺少控制性建筑物,計量設備落后,很難按計劃調配水量和控制黃河水流向。農民灌溉長期實行大水漫灌,既浪費水資源,又不利于田間管理。如此惡性循環,導致了毀渠棄灌現象的出現。渠道的現實狀況令人擔憂,河道於堵阻水,給放水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對灌區現有渠道進行有效治理,同時加強管理,將會有效提高灌區的水資源利用率。根據具體區域的需水量,有計劃、有步驟地放水,可以有效杜絕水資源的浪費。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由于開封市引黃灌區現有渠道為土渠,且跑冒滲漏現象嚴重,水利用系數低,因此,可通過硬化渠道來改善跑冒滲漏現象,從而提高灌區水利用率。
(2)更新嚴重老化的閘門、閘板,重新修繕阻水嚴重的危險橋梁,險工地段要重新設計,使工程設計更為合理,更為標準。
(3)在灌區設計、安裝新的計量設備,提高用水計劃的有效性,將過去大水漫灌變為現在的計劃用水。
4.加強引黃灌區的管理工作。在灌區管理機構全面,管理人員要落實到位,使每段渠道都有專人負責,對渠道管護、工程維修、供水用水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制度,激發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對于渠道的分管,要形成以干渠為主導、支渠為紐帶、田間工程為基礎、專管和群管相結合的灌區區、鄉村管理服務體系。對骨干工程,實行由管理處管理的制度,并簽訂目標管理責任制。使人人頭上有責任,個個手上有任務,實現分級、分層管理,改變過去責任缺失的混亂現象。盡快將灌區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節水改造建設。加強灌區建設資金的投入,拓寬灌區水利建設的渠道,提倡社會辦水利、民辦水利。
5.加強水資源節約宣傳工作,提高居民的節水意識。通過改革,使各級政府要廣泛宣傳,統一思想,改變群眾以往用水、節水意識淡薄,水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增強群眾“水是商品”的意識,從而提高廣大群眾對水利工作的重視。節水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作為城市居民,要節約生活用水;作為農民,要節約灌渠用水。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政要重視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實現水資源的市場化,并讓民眾廣泛參與,以達到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的目標。
6.實行雙水供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可將生活用水、沖廁用水分開供應,實現水資源的重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