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 附屬民族學院 劉海霞 肖卓峰
復習課是中學數學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可以系統地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自身的能力。
目前,普通中學一般采用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樹立復習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然后通過例題講解這些知識點,并進行變式鞏固,最后對所講授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重點高中由于學生基礎好,能力強,一般是課前學生自學,課中老師根據作業的情況進行講評,課后學生改錯的教學模式。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具有容量大、節奏快的特點。這需要學生要有很好的數學能力或學習品質和語言理解能力,而內地西藏班學生由于語言理解力薄弱、邏輯抽象思維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達到上述要求。因此,要想達到教學的高效率,就不能照搬這種教學模式。筆者通過多年研究和實踐比較,認為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方法比較適合該校學生的學情。
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以預習學案作引導、為載體,以教師指導為主導,通過師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中滲透“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以學論教,當堂訓練”的理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尋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學生的基本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學力水平。
1.知識梳理部分。通過設問的形式考察每節課的知識點和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建立知識結構,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便于學生以后的運用。
2.基礎達標部分。設置一組簡單的、能涵蓋本節知識點的習題,讓學生在課前練習中能運用本次課的知識點解決基本問題,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準備質疑。
3.典型例題部分。要選擇基礎性、代表性的例題,要有較強的可遷移性、啟發性,不同的例題之間要有梯度。例如《解三角形》的導學案可以選擇如下例題:
例1,在△ABC中,若∠A=60°,∠B=45°,BC=3,求AC。(主要練習正弦定理)
例2,設△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a=1,b=2,cosC=1/4 求sinB。(主要練習正余弦定理)
例3,已知a,b,c分別為 三個內角A,B,C的對邊,有
acosC+asinC-b-c=0。
(1)求A。(2)若,△ABC的面積為;求b,c。(主要練習綜合運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能力)
通過上述例題的講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這些題的入手點、考點及解題關鍵,使學生認識到例題所含有的數學思想,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1.預習展示,歸納質疑。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小組代表在黑板前歸納知識、講解解題思路和步驟,說出學習心得與體會;允許多種形式呈現,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力求優、中、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2)同學們展示完后,針對展示情況,教師及時點評,或進行反問,追問、質疑及補充,深層次探究問題。展示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如特征、規律及進一步的啟示、感悟、實際聯系等;還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神態、動作、情感、書寫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通過師生共同評價修正、質疑答辯,學生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又學到了別人的方法,進一步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認清了相關知識的聯系。在這一環節中,要注意抓住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抓住知識間的聯系,明確了例題所體現的數學思想。
2.精講點撥,思維訓練。為了學生在復習時有新鮮感,教師要營造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如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固定問題改為開放題等方法,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根據問題解決的思路和自我反思所呈現的問題,通過交流,歸納出方法、規律、技巧,為下一步應用創新奠定基礎。
例如: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Sn=-n2/2+kn,k∈N,且Sn的最大值為8。
(1)確定常數k,求an;(2)求數列{(9-2an)/2n}的前n項和Tn。第一問,引導學生識別Sn=-n2/2+kn是二次函數,從函數角度解決此問題。第二問,精講錯位相減法的步驟,及適合的數列、應注意的地方。
3.應用拓展,整合創新。復習課練習的特點與新授課練習的特點不同,應換個角度,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復習等比數列時,可以給出一個這樣的題目:已知等差數列{an}前三項的和為-3,前三項的積為8。(1)求等差數列{an}的通項公式;(2)若a2,a3,a1成等比數列,求數列{an}的前n項的和。以達到綜合性、啟發下節課的目的。
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運用課堂激勵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進來,把握好解題規律和方法。教師要關注成績差的學生,設置一些容易題,提高差生的自信心。要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戰勝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