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 吳榮平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社區學院建設正逐步成為我國教育的一種新模式。社區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是社區學院建設的關鍵。本文,筆者就社區學院師資聘任及隊伍建設等問題進行探討,分析當前社區學院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社區學院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培訓模式,對我國的教育能起到很好的補充與完善,使更多的需求者獲得幫助和學歷的提升和技能的提升,高郵社區培訓學院以高郵中等專業學校為主,各鄉鎮社區教育培訓中心為分支,構建了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的格局,協調、開發、利用社區內優質教育資源,為居民提供非營利性社區教育的機構。
滿足社區政治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以轄區青年學生和其他成人為主要對象,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為主,同時承擔社區現代化遠程教育、大學后繼續教育、職業教育與資格培訓、崗位培訓以及社會主義文化生活教育等教育職能的中等職業教育機構,是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面對豐富多變的社會培訓需求和多層次的培訓需求,高郵社區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就顯得更為關鍵。社區教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良好的師資隊伍是社區學院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高郵社區學院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采用專兼職教師共建的方式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同時克服了大多數社區學院只重引進,不重建設的問題;在教師聘任上,既重視教師學歷水平,也重視教師技能水平和教學能力,避免了社區學院重名人效應而不求教學實效的做法;在教師管理中,采用多種激勵措施,加強教師培養體系、評價體系建設,克服以往建設過程中重引進而不重管理的做法。
1.制定科學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社區學院教育和培訓要求較為廣泛,對師資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既要與時俱進,又要具有較廣的前瞻性。高郵社區學院在師資隊伍配置上做到了科學合理,既保證了教師年齡層次的不同,又有知識結構的不同;既保證社區教育與培訓的近期需求,也保證了社區教育與培訓的長遠發展。在以上構建策略基礎上,高郵社區學院制定了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并制訂師資隊伍長期培訓計劃,合理構建了師資隊伍結構及比例。
2.建立規范的人才聘任機制,擴展師資引進渠道。社區學院師資隊伍建設需要一支懂理論、會技能、結構合理、比例適當/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所需要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從政府部門、企業單位和社會基層引進兼職教師,但由于社區培訓教師的穩定性對社區教育培訓的質量有很大影響,這不是一條長遠之計,因此,社區教師隊伍建設要專兼并建,深化教師聘任機制,制定合理的人才引進與淘汰機制,擇優選用優秀人才,激發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在聘任教師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教育經歷、年齡、學歷、職稱和技能水平等信息,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方可對其正式聘用。另外,社區培訓承擔著對社會培訓的職責和義務,能得到政府、單位方面力量支持和個人支持,為加大引入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和專家教師庫隊伍建設提供了較好的社會基礎。
3.深化社區教育教師管理機制,構建可行的激勵措施。在管理機制中,既要重視對教師的“管”,又要重視對教師的“培”。對社區教育的教師不僅僅是“管”和“用”,而且要重視教師的“培”和“養”。部分社區學院只注重追求經濟利潤,大量外聘教師以達到教育成本的最小化,只注重如何使用教師和管理教師,而不注重對教師能力的提升和培養,也不注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福利待遇,這種教育質量最終會被社會否定的。高郵社區學院長期以來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的聘任環境、崗位培訓、激勵機制建設,為師資隊伍建設的穩定性提供了較好發展基礎。新教師到崗后,加強崗前培訓,以提升教師的教育和管理能力,對于技能稍欠的教師,采用送出培訓的方式提升個人技能;定期開展崗位培訓,強化教師教學基本能力和教學科研能力。建立健全的職教師資管理制度,明確教師的上崗要求、工作職責,客觀公正地評價其業務水平和工作實際能力。
為了保護專兼職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責任心,該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師保護和激勵機制,對于教學質量優秀、社會聲譽好、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較高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對于積極開創工作并取得社會表彰的教師,不僅給予獎金的發放,更在課時薪酬上予以提升。這樣,既保證大多數教師的基本保障,更有力地促進了整體師資隊伍的健康穩定及良性發展。
在社區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中,經過多年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高郵社區培訓學院已建有專門領導班子,設有專職管理人員,專職教師256 人,專業課教師165 人,雙師型教師占80%以上。在政府號召和學院自身宣傳的感召下,學院建有“志愿者”隊伍,吸收各產業、行業內的專家、行家180 多人到社區培訓學院進行免費義務教學、培訓、指導。目前,該校已建有一支專兼結合、靈活而穩定的師資隊伍,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發展,實現了校園文化人本化、專業文化企業化,有效地提高了社區培訓教育質量。學院已形成成人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與社區教育三大功能板塊,發揮著“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載體,大眾技能提高的培訓基地,市民終身學習的指導中心現代教育服務的拓展平臺”的多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