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繼勤 李韶華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它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交通、建筑、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
我國橡膠行業得到高速發展,已有細分行業穩中有升,新生橡膠細分行業飛速發展。橡膠制品業的工業總產值從2004年的2047.6億元到2010年的5906.67億元,增長了2.88倍。2004年到2010年間始終保持增長態勢,2004年至2007年間增長較緩慢,始終低于4000億元,2008年至2010年總產值超過了4000億元,2010年突破了5000億元。橡膠制品業勞動生產率自2000年起一直保持持續穩步增長,從2000年的5.09萬元/人增長到2009年的13.48萬元/人,增幅達2.6倍。2007年超過10萬元/人,此后一直保持在10萬元/人以上。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說明橡膠制品業的發展情況良好。
未來我國橡膠市場還是有很多的有利因素,醫藥、交通運輸業、煤炭、電力、建筑、機械等工業的發展都會拉動相關橡膠制品的發展。同時,輪胎品種結構的不斷優化,高性能l輪胎的不斷發展,會回避輪胎工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風險因素。我國的合成橡膠的生產能力提高和產量增長,也是對下游的產業發展是一種保障。從市場趨勢來講,世界及我國的橡膠需求量將會不斷平穩增長,未來的市場前景是非常好的。

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中國的植膠業是在被世界橡膠權威列為“植膠禁區”的北緯18-24度地區發展起來的。它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和現代國防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現有橡膠種植面積列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植膠總面積的6.2%。植膠業已成為我國熱帶地區的農業支柱產業,不但提供了我國國防和工業需要的部分天然橡膠,而且對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橡膠工業行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放緩。2011年以來,受我國汽車等相關行業發展減速,國際經濟復蘇緩慢,以及原材料、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橡膠行業經濟增長放緩,主要經濟指標與上年相比增幅明顯回落。2011年我國橡膠工業運行基本實現了平穩增長。根據統計及測算,2011年,全國橡膠消耗量690萬噸,比上年增長6.98%,增幅下降2.71個百分點。其中,天然橡膠消耗320萬噸,增幅下降4.44個百分點;合成橡膠消耗370萬噸,增幅下降1.24個百分點。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再起波瀾,各大經濟體再度低迷,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全球經濟復蘇無力,橡膠行業出口呈現下降趨勢。中橡協統計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7.05%,增幅回落10.76個百分點。在橡膠工業中,主要原材料價格高位波動,生產要素費用成本上升,行業效益下降。2011年一開年,天然橡膠價格一路飆升,不斷創出新高,之后又大幅波動;合成橡膠價格也隨之上漲、波動。再加上生產要素各項費用成本的大幅上升,橡膠行業效益出現下降。中橡協統計輪胎行業利潤同比下降16.19%,虧損額同比增加了92.25%,虧損面達到25.58%,同比增加6.98個百分點。2011年,雖然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增幅下降,但輪胎等產品結構以及出口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目前,以橡膠為主的彈性體材料已成為現代汽車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零部件,其重量占到整個汽車的4%~5%。除了人們所知的走行系統要求驅動、剎車、抗滑、靜音、減震、耐磨等而使用的輪胎之外,橡膠(彈性體)材料已廣泛分布在汽車的各個系統,種類在100~200種,數量高達400~500件以上。它們的重量,在乘用汽車一般已達78kg上下,在載重汽車上更高達140kg以上之多。汽車工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國家繼續提升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培育以私人消費為主的汽車市場。2007年生產汽車超過850萬輛,比上年增長15.0%;2008年以后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主要的汽車生產國。除了滿足國內大量需求外,還進入國際市場, 從2006年開始,中國汽車開始大批量向國外出口,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增加了產品的數量規模,2007年出口量達到60萬輛,出口比例為7%。汽車工業的發展為輪胎和汽車用橡膠制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中汽協預計,2012年我國汽車銷量約2000萬輛,增長8%。同時,目前我國國內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億輛,機動車保有量在2億輛以上,后市場需求增大。汽車工業的增長,將同時給輪胎及橡膠配件帶來增長空間。
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格局沒有改變,因此對橡膠制品仍有較大需求。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尚未結束,新興產業在發展,市場化在深化,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受既定項目開工和需求推動,今年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投資有望增速,對煤炭、鋼材、有色、建材等行業仍會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據有關信息,“十二五”期間,我國公路、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對工程橡膠產品的需求量將在200億元左右,與“十一五”相比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內需對橡膠行業增長的支撐仍較強。橡膠行業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在于把握機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化解風險和挑戰,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我國橡膠制品業數據分析
橡膠制品業工業總產值情況分析
橡膠制品業的工業總產值從2004年的2047.6億元到2010年的5906.67億元,增長了2.88倍。2004年到2010年間始終保持增長態勢,2004年至2007年間增長較緩慢,始終低于4000億元,2008年至2010年總產值超過了4000億元,2010年突破了5000億元。
橡膠制品業總資產貢獻率情況分析
橡膠制品業總資產貢獻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06年與2008年略有下降。2003年至2006年總資產貢獻率較低,只有在2005年超過了10%。自2007年起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09年與2010年呈現較高的比率,分別達到15.18%和15.36%。2009年與2010年貢獻率數值上較接近。
橡膠制品業從業人員
化學工業從業人員總體保持增長趨勢,橡膠制品業從業人員增長趨勢符合工業行業總體趨勢,持續緩慢增長。橡膠制品業需要的勞動力較多,所以2006年從業人員總數平均在80萬人以上,2008年同比增長幅度最大,2009年和2010年增幅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增長,在2010年橡膠制品業從業人員數量達到100萬以上。
橡膠制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數量
就化學工業整體來說,大中型工業企業數量逐年增加,但產出占比徘徊不前,產業集中度低問題明顯。橡膠制品業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數量不多,從2005年的374個到2010年的521個,增加數量小幅超過一百,增幅較小,但是橡膠制品業集中度較高,因此橡膠制品業工業易形成規模經濟。
橡膠制品業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析
橡膠制品業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近年來變化比較平緩,并且保持持續下降的態勢,從2005年66.83%到2009年60.29%,降幅不大,但總體始終保持在60%以上,高于全部工業中化學工業的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
橡膠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
“十一五”以來,中國化學工業6大行業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9年化學工業總產值達到8.74億元,化學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94%,2010年和2011年化學工業繼續保持較好增長態勢。橡膠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自2000年起一直保持持續增長趨勢,且增幅較大,從2000年的218.98億元到2009年的1320.69億元,增幅達6倍。2008年達到了1000億元,此后一直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
橡膠制品業勞動生產率
橡膠制品業勞動生產率自2000年起一直保持持續穩步增長,從2000年的5.09萬元/人增長到2009年的13.48萬元/人,增幅達2.6倍。2007年超過10萬元/人,此后一直保持在10萬元/人以上。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說明橡膠制品業的發展情況良好。
我國橡膠制品業的趨勢預測
通過上述分析統計,可以看出未來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趨勢是良好的,各方面的指標都在穩步上升。
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涉及橡膠行業的有特種橡膠、有機硅材料、高性能氟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發展重點主要是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并舉,走精細化、系列化路線,大力開發新產品、新牌號,改善產品質量,努力擴大規模,力爭到2015年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70%。擴大丁基橡膠(IIR)、丁腈橡膠(NBR)、乙丙橡膠(EPR)、異戊橡膠(IR)、聚氨酯橡膠、氟橡膠及相關彈性體等生產規模,加快開發丙烯酸酯橡膠及彈性體、鹵化丁基橡膠、氫化丁腈橡膠、耐寒氯丁橡膠和高端苯乙烯系彈性體、耐高低溫硅橡膠、耐低溫氟橡膠等品種,積極發展專用助劑,強化為汽車、高速鐵路和高端裝備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專用材料開發。
同時,在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兑巹潯访鞔_要求,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準煤?!兑巹潯诽岢觯窈髮⒁蕴岣呤a品附加值為重點,大力發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等高端或專用石化產品,加強可再生樹脂的研發和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節能環保型丁苯橡膠、丁二烯橡膠、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的新產品、新牌號,積極推進節能型溶聚丁苯橡膠的應用。隨著國家改革和宏觀調控工作的不斷深入,國內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這是橡膠行業保持平穩增長的重要支撐。2012年,橡膠行業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在于把握機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化解風險和挑戰,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今后橡膠制品業的發展將繼續持續穩定發展;中國橡膠需求量將持有供需平衡趨勢;橡膠制造業的發展趨于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