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陽縣農機局 唐文達
至2011年底,祁陽縣農業機械擁有量達80.1萬kW/14.6萬臺,其中聯合收割機14209kW/505臺、插秧機706kW/179臺、拖拉機49939kW/3058臺、耕作機械50984kW/15953臺、排灌機械441333kW/80932臺、其他農業244663kW/40001臺。涌現農機專業合作社30個,農機大戶285戶,全縣實現農機作業服務收入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農機合作組織、農機大戶和種糧大戶通過租賃、轉包、代種等形式促成耕地流轉1.43萬hm2(21.5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36%。全縣農機大戶中,種植水稻3.33hm2(50畝)以上的有116戶,6.67hm2(100畝)以上的有35戶,13.33hm2(200畝)以上的有23戶,66.67hm2(1000畝)以上的3戶。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種糧大戶已成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政府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大力培植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推動農業機械化向中高級發展。
(1)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祁陽縣大忠橋鎮機械化種糧大戶鄧東勝,2011年來承包了本鎮羅果、江邊、星星、黃家橋和韓家洲等6個村21個組93.33hm2(1400畝)稻田,投入資金100余萬元,添置了各類農業機械20多臺套,使350多戶的拋荒稻田豐收。白水鎮新中村機械化種糧大戶黃黑生,2012 年承包稻田 76.67hm2(1150畝),其中本鎮稻田49hm2(735畝)、零陵區稻田27.67hm2(415畝),機插早稻56.67hm2(850畝)。浙江老板項兆旺,2011年6月在祁陽縣三口塘鎮承包大片耕地種植水稻和小麥,并注冊了祁陽湘浯種植專業合作社;已與三口塘鎮的兩江、上馬、古木和金鳳等16個村的農民簽訂了10年不變租賃合同,承包稻田面積280hm2(4200余畝),對加快祁陽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發展作出了樣板。要出臺支持政策,充分發揮現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
(2)改善農機作業環境。一是加強農村田園化建設。在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土地整治中,要切實加強農村田園化建設,在機耕道暢通的前提下,按照“一平二大三方正”的原則,盡量將小田改成大田,彎丘、尖丘改成方丘,以減少農機作業空轉的成本浪費,適應大中型機械化作業的需要。特別是種糧大戶和專業種植合作社,他們目前承包的稻田多、丘塊小而分散,難已適應機械化作業,各鎮村組要出面協調引導,為他們的田園化建設提供方便。二是推行連片規劃種植。實行聯片種植有利于機械化作業,更有利于土地流轉和發展規模種植。縣農業部門和鄉鎮政府要因勢利導,在規劃種植上,要統一安排部署,讓農戶盡量做到連片種植。這樣,一則可以改善農機作業環境,二則可以為土地流轉提供條件。同時,要出臺更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對從事規模化、機械化、連片種植的個人或組織實行政策傾斜,給予一定的作業補貼、燃油補貼、購機累加補貼等,引導土地向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流轉,鼓勵農民推行種植“三統一”,即統一種植模式、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機械作業。
(3)扶持機械化種糧大戶。扶植機械化種植大戶是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途徑,要及時為大戶提供政策、信息、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解決生產當中遇到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逐步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要圍繞“鎮鎮有組織、村村有大戶”的目標,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帶頭應用新裝備新技術,鼓勵開展“五統一”的規模化作業服務,做到發展一戶、扶持一戶、成功一戶、帶動一片。
(4)培育專業種植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加強組織引導和培育,把發展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專業種植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抓手,通過有效的激勵政策和扶持措施,為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社提供優惠條件,不斷壯大服務市場主體,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對示范帶動效果明顯的專業種植合作社和種糧大戶,政府要予以表彰或獎勵農業機械設備。
(5)培訓現代新型農民。以“陽光工程”培訓為平臺,把農機大戶、種糧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作為培訓重點,加強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和作業服務水平。同時,要做到長班與短班、理論與實踐、課堂與田間相結合。要細化培訓管理制度,狠抓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果。要廣泛動員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農民參與陽光培訓,爭取在農業機械化過程中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現代新型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