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榮林教授關于失眠的學術觀點以及調理脾胃治療失眠的經驗

2012-08-15 00:50:23盧建新指導高榮林
世界中醫藥 2012年3期

章 波 盧建新 指導:高榮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骨科,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北線閣5號,100053)

高榮林教授1969年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1979年考取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班,獲醫學碩士學位。高榮林教授師承路志正、董德懋二老,熟諳《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脾胃論》等多部醫學經典,崇尚仲景學說,重視人整體的協調統一,辨證注重臟腑關系,臨床講求權變調理,臨床實踐中注重對脾胃的調理,認為調理脾胃不僅可以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療,還可廣泛運用于其他系統疾病的防治當中。本文介紹了高榮林教授“五臟六腑皆令人失眠”的學術觀點,重點介紹脾胃與睡眠的關系、脾胃失調導致失眠的病因病機、主要治法。

1 五臟六腑皆令人失眠

依據中醫睡眠學說,睡眠是人體整體的生命活動形式,睡眠與人體陰陽、氣血、臟腑息息相關。陰陽的和調平秘,氣血的充盛調暢,臟腑的協調統一,氣機升降的和順,神魂魄意志的安寧,是睡眠的必要條件。因此,失眠發生的機制也是多元性的,人體陰陽、氣血、臟腑不論哪一個環節失調,都會出現睡眠障礙。可以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失眠。

1.1 心令人失眠 《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具有接受外來信息的作用。古人之所以把心稱作“五臟六腑之大主”,是與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開的。五志唯心所使,故《類經·疾病類》指出:“心為五藏六府之大主,而總統魂魄,兼該志意。故憂動于心則肺應,思動于心則脾應,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失眠總體是神志不安其舍所致,神志總統于心,各類失眠皆由心生,故心令人失眠。具體心臟而論,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如心氣不足,心血虛少,心陰虧損,心陽衰弱,血脈運行不暢,均會影響心神,出現失眠。《類經·疾病類》說:“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心之官則思,五志或擾動心神,會發生失眠。正如張景岳所說:“心為事擾則神動,神動則不靜,是以不寐也。”心為陽中之太陽,五行屬火,心火欲潛欲降,下交于腎,心火上炎,心腎不交,會產生失眠。心為君主之官,聰明智慧,不為邪侵,若痰熱沃心,心神不寧,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治療心因性失眠,常需養心、清心、通心、寧心。養心常用補益心氣,養心安神;滋養心血,養心安神;滋補心陰,養心安神;溫補心陽,養心安神法等。清心,常用瀉火導熱,清心安神;滋陰降火,交通心腎,清心安神等法;通心,或化痰泄濁,寬胸安神,或活血化瘀,通脈安神等法;寧心,可用龍骨、牡蠣、龍齒、琥珀等重鎮安神藥,或用炒酸棗仁、夜交藤、柏子仁、遠志等滋養安神藥。

1.2 肺令人失眠 肺為相輔之官,主宗氣,司呼吸,統治節。肺主一身之氣,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氣,與谷氣合而積于胸中,成為宗氣。宗氣司呼吸,貫心脈,行氣血。肺主氣,司呼吸,是人體基本的生命體征。宗氣旺盛,貫心脈,行氣血,血脈周流。呼吸節律,出入有序,宣降調暢。息道宣通,則衛津敷布周身;水道通調,則水液下輸。如是心神安寧,肺魄守舍,則睡眠安穩。若肺氣虛弱,或影響肺氣的宣發,氣道不利;或宗氣不足,波及心血的運行,血脈瘀滯;或肺不溫煦,魄神失養;或肺失濡潤,津傷魄躁;或痰濁阻肺,呼吸不暢;或肺氣不降,水道不利;或衛氣虛損,營衛不和。凡此種種,皆可導致失眠。肺臟引起的失眠,可用補肺、養肺、宣肺、肅肺、調和營衛的方法治療。補肺,重在補益肺氣,可用保元湯;養肺是指養陰潤肺,可以百合地黃湯;宣肺旨在宣表通竅,常用白牛宣肺湯;肅肺主以降氣利水,每用蘇子降氣湯。

1.3 肝膽令人失眠 《靈樞·本輸》:“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膽藏精汁,與其他五府傳化物,轉糟粕不同,故稱中精之腑。《素問·靈蘭秘典論》:“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中正之官,故能主決斷。《素問·六節臟象論》說:“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肝主藏血,體陰而用陽,能夠疏泄條達,調節情志,疏調氣血,促進膽汁分泌與排泄,協助脾胃消化,又疏通水道,調理沖任。《靈樞·本神》說:“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魂以血為養,肝血充足,則魂得血養,魂安其舍,夜寐安寧;肝氣健行,魂得溫煦,運作自如,睡眠平和。肝主疏泄,氣機疏通暢達發泄,升降出入有序,氣血和調,臟腑協調,魂魄安康,睡眠和諧。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血液運行,經脈流暢,營衛營周不休,夜半而大會,人即安眠。肝主疏泄,調節情志,精神舒暢,魂守其舍,人能安眠。肝陰、肝血不足,魂失所養,魂魄飛揚,失眠多夢。肝血虧損,筋脈不榮,拘攣抽搐轉筋,發生失眠。肝藏魂,與睡眠的關系尤為密切。肝氣虛則恐,魂受驚擾,忐忑不安,發生失眠。思慮、喜怒過度,致肝氣郁結,肝失疏泄,氣血不和,魂不安其宅,發生失眠。或氣郁化火,火熱擾心,可致失眠。怒則氣逆,肝陽上擾,血隨氣涌,亢而不下,升降失調,魂魄不寧,發生失眠。或肝郁化火,火熱內逼,神魂被擾,發生失眠。或情志不遂,疏泄失職,生痰(濕)化火,痰(濕)熱內擾,也會出現失眠。膽主決斷,心膽虛怯,心神失養,神不收持,膽難決斷,則發生失眠。膽氣郁阻,肝失條達,氣機不暢,魂不守舍,發生失眠。肝臟令人失眠,治療常從補肝、柔肝、疏肝、平肝、清肝、溫膽等方面來治療。肝陰、肝血不足者,治以補肝,陰血充而魂自安,常用一貫煎、四物湯等。肝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或肝陽上擾者,治以柔肝、平肝,常用芍藥甘草湯、鎮肝熄風湯。肝氣郁結者,常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湯。肝郁化火者,治以清肝,用丹梔逍遙散,而痰熱、濕熱者,治以清熱化痰、清利濕熱,可以黃連溫膽湯、龍膽瀉肝湯。心膽虛怯者,治以溫膽寧心,可用十味溫膽湯。邪郁少陽,膽郁痰熱者,治以和解利膽,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安神定志丸。

1.4 脾胃令人失眠 胃為水谷之海,受納腐熟水谷,其氣通降下行,與脾以膜相連,脾胃相表里。《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脾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者,倉廩之官,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入出者也。”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散精于肝,濁氣歸心,精氣歸于肺,留于四臟,臟腑調和,人得以安眠。脾胃是氣機升降的樞紐,脾的清陽之氣主升,津液賴脾氣上升而輸布周身,胃的濁陰之氣主降,糟粕得以下行,六腑滿而不實,升降出入,新陳代謝,氣機和諧,人能安眠。若脾胃功能失調,后天虛餒,氣血乏源,脾胃氣虛、心血不足,肝失血養,肺氣不續,腎精匱乏,臟腑失和,發生失眠。若脾胃中焦壅塞,肝氣不疏,肺氣不肅,心不下交,腎乏上濟,氣機失調,升降乖張,則發生失眠。治療當調理脾胃,補脾、運脾、和胃、通腑,以復其常,人即安眠。補脾,可用四君子湯。運脾,可用六君子湯。和胃選用平胃散、半夏瀉心湯之類。通腑,常用酒大黃、熟大黃、焦三仙、萊菔子、火麻仁等藥。

1.5 腎令人失眠 腎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腎精充足,則身體強壯,腎精化氣,腎陽溫煦臟腑,為全身功能活動的原動力,腎陰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為人體最寶貴的精微物質,腎精充盛,氣化健旺,五臟的得養,動力有源,臟腑和調,睡眠安和。心火腎水,一陰一陽,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陰陽交通,人即安眠。腎陰充足,滋養肝木,肝陽和平,人得安眠。若腎陰虧虛,陰不斂陽,陽氣浮越,發生失眠;或腎氣不足,精神不振,神思恍惚,則睡不深沉;腎陰虧耗,不能上濟,心火浮躁,心腎不交,發生失眠;腎居下焦,為濕熱穢濁留聚之所,若濕熱下注,熏蒸上擾,神魂不寧發生失眠。腎令人失眠,治以補腎溫腎、清腎、交通心腎法;補腎可選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湯;溫腎可用右歸丸、金匱腎氣丸;清腎或用知柏地黃丸;交通心腎用交泰丸。

人是統一的整體,五臟相關,發生失眠各臟腑可能會相互影響,或為多個臟腑的功能失調,治療當統籌兼顧,和調臟腑關系,靈活運用,不必拘泥。神統攝于心,無論什么原因發生失眠,治療時均應治心調神以為常法。

2 脾胃不和臥難安

《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脾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者,倉廩之官,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入出者也。”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為后天之本。

2.1 脾胃和睡眠的關系

2.1.1 化生精微,濁氣歸心,散精于肝 脾胃為倉廩之官,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飲食的納化,水谷精微的輸布。《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臟,氣歸于權衡。”說明脾胃所化水谷精微營養肝臟,肝體得養,肝體陰而用陽,肝臟的生發功能才得以正常發揮。食氣入胃,濁氣歸心,精微物質營養心臟,有了物質基礎,心主神明功能才能正常發揮。人體是有機的統一整體。脾胃為后天之本,孤臟以溉四旁,五臟六腑皆秉脾胃之氣以升息。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由先天之精化生而來,其后則賴后天之精不斷地補充滋養。正如《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所說:“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也,非胃氣不能滋之。”因此,脾胃發生病變,必然影響到其他臟腑,引起疾病。如脾胃氣衰,則元氣不足,心火獨盛,營血大虧,而生心病,脾胃虛弱,不能散精于肝,或土壅木郁,而見肝病。脾胃在整體中具有重要地位,善治脾胃者,可以調五臟。同時,調五臟也可以治脾胃之病。

2.1.2 升清降濁,交通心腎,和胃安神 脾胃位于中焦,心位于上焦,腎位于下焦,正常情況下,心火下降于腎,腎水上濟于心,心腎相交,人體陰陽平衡。病理情況下,心腎不交,腎水不能上濟于心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遺精等一系列病證。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論》中云:“人之有生,心為之火居上,腎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矣,故生意存。”指出只有水火既濟,陰陽相應,才是人體的正常情況,同時亦指出,水火陰陽相濟,全賴于升降,心火下降于腎,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于心,使心熱不亢。陰陽、水火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為用。然而心處上焦,膈膜之上;腎居下焦,臥于腰府,位置一上一下,相距甚遠,心腎又是通過何種途徑相交。唐容川指出:“水火兩臟,皆系先天,人之授胎,以先天生后天,從之既有,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兩臟全賴于脾。”從先后天的關系之中闡述了心腎與脾胃的關系,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將攝入的水谷轉化成精微物質,一方面化生先天之精藏腎,使先天得后天之滋養,另一方面化生的精微物質在心火作用下,生成血,藏于肝。正如《血證論》中言:“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氣生于腎而上注于肺,其間運行上下者脾也。”脾氣健運,生化無窮,則心火壯,腎水盈,升降有源充沛。又脾氣主升,胃主降,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水火運行之通道。”《四圣醫源》曰:“脾為己土,以太陰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為降……中氣者合濟水火之機。”由此可察,腎水可借太陰之所升而升,心火可倚陽明之所降而降,使水火交泰,坎離互濟。《四圣醫源》又示:“脾升,腎肝高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表明只有中焦脾胃升降得暢則水火既濟。若有形之實邪困阻脾胃,清氣不升,濁陰不降,轉樞失靈,水火不得升降,交通受阻,或脾胃氣虛,心腎無滋,水火交通無源,均致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正如清代醫家張乃修所說:“不知水火之不濟,非水火之不欲濟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樞是也。”此中樞即脾胃。以上充分說明中焦脾胃的功能對心腎相交的作用。

2.2 現代脾胃失調失眠的病因

2.2.1 思則氣結 七情為病,《內經》有“百病生于氣”的論斷。《素問·舉痛論篇》說:“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又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脾在志為思。現代社會起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競爭激烈,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健全,加之世界金融危機,股市動蕩,市場不景氣,人心浮躁。為了工作和生活,人們不得不增加精神和體力的投入,想方設法適應環境的變革,形成多思慮,費心計的特點。思則氣結,《素問·舉痛論篇》又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脾氣健運,氣血化生,五臟得養。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脾胃功能減弱,脾胃氣虛,可以影響睡眠。脾氣不運,精微不生,營衛虛少,濁氣不能歸心,則心神乏養,不能散精于肝,肝血不足,則魂失所養,神魂不安,發生失眠。脾氣郁結,納呆不饑,或食而不化,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氣機失調,中焦滯塞,正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景岳書·不寐》說:“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這就是說,氣血生化不足,致氣血虧虛,不能養心,心神失以所養,可以導致失眠。思慮過多,可生濕成痰。脾運失常,飲食不能化生精微,留而為濕,聚而生痰,濕痰阻滯,則見失眠。

2.2.2 飲食勞倦 現在飲食不節,宿食停滯,致脾胃受傷者臨床非常多見。《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脾胃過勞,功能損傷,形成脾胃虛弱的病癥。同時肥甘厚味,高粱醇酒,釀痰生濕化熱,濕熱、痰熱壅塞脾胃,胃氣失和。正如《張氏醫通·不得臥》云:“脈滑數有力不得眠者,中有宿滯痰火,此為胃不合則臥不安也。”西風東漸,生活的快節奏,使人們偏愛快餐和方便食品、飲料,西方的快餐業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都大舉進軍中國,迅速占領中國餐飲市場,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一些所謂垃圾食品。監管失職和不法商家的利益驅使,食品添加劑的失控,時有發生。快節奏的生活,還形成了人們進食過快的習慣。《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脾胃常實而滿,違背了“倉廩之官,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入出”特性。有些人,飲食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損傷脾胃生氣。也有些人為了滿足社會某些偏見,過分追求“形體之美”,節食、少食,甚至不吃主食,長期以往,損傷脾胃,形成脾胃虛衰,食欲大減,人體消瘦,氣血虧虛。凡此種種,正在不知不覺中損傷人們的脾胃,影響脾胃運化和升降出入,是失眠的重要原因。《素問·舉痛論篇》曰:“勞則氣耗”。有些人迫于生計,過度勞累,日夜操勞生活毫無規律,“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氣耗津傷,損傷脾胃。正如《類證治裁·不寐》所說:“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

2.2.3 痰熱 因平素心膽虛怯,決斷無權,膽氣不足,復由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擾,膽胃不和。膽為清靜之腑,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導致膽怯易驚,心煩失眠。如《雜病源流犀燭·不寐多寐源流》云:“有心膽俱怯,處世易驚,夢多不祥,虛煩不寐者。”2.2.4 素體不強、病后體虛 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或病后體虛,脾胃功能虛弱,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導致心、脾、腎(肝)虧虛,氣血衰少,不能養心,也可致失眠。

2.3 脾胃失調失眠的病機

2.3.1 脾胃陰陽失調 中醫認為,臟為陰、腑為陽。就脾胃而言,脾為臟,屬陰,胃為腑,屬陽,脾與胃由筋膜相聯,互為表里,成為陰陽對立的統一體。同時,脾胃自身的陰陽則是脾胃功能的特點體現。明·萬密齋《養生四要》指出:“受水谷之入而變化者,脾胃之陽也;散水谷之精氣以成營衛者,脾胃之陰也。”同時,《靈樞·營衛生會》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營氣、衛氣都屬于人體的營養物質,來源于脾胃運化所產生的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失常,化生精微不足,則使營衛虛少,致運行遲滯,使衛氣當出于陽而不出,當入于陰而不入,常常引發不寐,可見脾胃氣機不暢引發失眠的原因在于使陰陽失調、營衛不和。因此,治療上需著重調補脾胃陰陽,進而調暢脾胃氣機,交通三焦,令營衛循行有序。同時又因脾胃為后天之根本,萬物皆生于土,因此脾胃陰陽失調常可致他臟之陰陽失和。

2.3.2 心脾兩虛 心藏神,心脾有母子關系,脾胃與心經絡相通。《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注曰:“足太陰脈注心中,從心中循手少陰脈行也。”血液充盈,則心有所主,而只有當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其化生血液的功能方能旺盛。李東垣說“心主榮,夫飲食入胃,陽氣上行,津液與氣入于心”“若胃氣正常,飲食入胃,其榮氣上行,以舒心肺”。若脾胃虛弱化源不足,則子病及母,而至心失所養。《景岳全書·不寐》曰:“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不守舍。”

2.3.3 脾虛生痰 脾喜燥惡濕,燥則脾之清氣上升;胃喜潤惡燥,潤則胃之濁氣下降,如果脾胃氣機運動升降失常,則清陽不升,津液不化,濁氣不降反而隨經脈上逆,聚而生痰濕。若因痰生熱,壅遏于中,痰熱上擾,心神被擾,而致失眠。《張氏醫通·不得臥》云:“脈數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2.3.4 肝與脾胃不和 肝屬木,主條達氣機,正是由于肝的升發與疏泄,能協助脾胃功能正常化,因此在生理和病理的關系上,肝和脾胃之間影響最為密切。肝的疏泄正常,則氣的升降出入有序,脾胃氣機調暢,運化正常,氣血和調,使人心境平和,神魂安定。正如《丹溪心法》說:“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當升者不升,當降者不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若肝由外邪、情志等致病因素所傷,郁而不暢,就會直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出現如上述陰陽失調、心神失養、痰濕積聚等病理變化以致失眠。

2.3.5 病理性質為虛實互見,相互演變 虛證多因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心脾兩虛,心神失養而致多夢易醒,心悸健忘;或心膽虛怯,痰濁內生,擾動心神,則不寐多夢,易于驚醒。實證多因飲食失調或宿食停滯,痰濕化火,痰熱上擾,則失眠,頭痛,痰多胸悶。總由邪火擾心,心神不安所致。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虛實共見,或以虛為主,或以實為主。

3 調理脾胃治療失眠的經驗

3.1 健脾益氣法 臨床表現:失眠,入眠困難,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弱。證候:脾氣虛弱。治法:健脾益氣安神。方藥:六君子湯加減。

病例1:某,男,55歲,2009年12月24日初診。主訴:失眠2個月。現病史:右側肺癌,切除術后。2個月來睡眠不好,平臥后出現腹中不適而欲起床,入睡難,睡眠淺,易醒,醒后或不能入睡,房顫時作,痰中有血,大便日7~8次,不成形,無腹痛,面色暗,舌紅苔邊黃,脈細弦。中醫診斷:失眠。辨證:脾虛不運,痰濕中阻。治法:健脾益氣,化痰安神。方藥:六君子湯合溫膽湯。黨參 10g,白術 10g,竹茹 10g,枳實 10g,半夏9g,陳皮10g,茯苓15g,炒酸棗仁15g,遠志10g,石菖蒲10g,白扁豆10g,生龍骨、牡蠣各30g,側柏葉10g。7劑,水煎服,日1劑。2009年12月31日二診:睡眠有明顯改善,大便稀好轉,但仍未成形,次數減少,腹中不適有改善,痰中仍有血,舌邊尖紅,苔黃稍膩,脈右關滑。辨證準確,前法有效。上方去白扁豆、側柏葉,加蘆根、白茅根各30g、黃連2g、肉桂1g,7劑,水煎服,日1劑。

按語:患者失眠起自肺癌術后,患者氣血虛弱,加之精神緊張,出現失眠。大便日7~8次,不成形,此為脾虛表現,脾氣虛弱,生化失常,水谷不化生精氣,反成痰濕,痰濕中阻,上擾心神,故而失眠。治療以扶正祛邪并進,用六君子湯健脾扶正,溫膽湯化痰理氣和胃,炒酸棗仁、遠志、石菖蒲、生龍骨、牡蠣安神。二診時睡眠明顯改善,大便好轉,脾虛得以緩解,原方加用交泰丸,交通心腎安神以取效。

3.2 補益心脾法 臨床表現:失眠,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面色少華,肢倦神疲,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證候:心脾兩虛。治法:補益心脾安神。方藥:歸脾湯加減。

病例2:某,男,51歲,2010年11月30日初診。主訴:失眠7年。現病史:入睡需1~2h,多夢,睡中易醒,脫發,疲乏無力,心煩急躁,手心汗出,納谷不馨,體重下降,大便溏薄,舌有齒痕質淡稍暗舌苔薄,脈沉細。中醫診斷:失眠,心脾兩虛,肝熱擾神。治法:補益心脾,清肝安神。處方:歸脾湯加減。黨參10g,白術10g,茯苓 15g,半夏 9g,白芍 15g,當歸 10g,牡丹皮10g,炒酸棗仁 15g,遠志 10g,龍眼肉 10g,陳皮 10g,石菖蒲10g,生龍骨、牡蠣各30g。7劑,水煎服,日1劑。2010年12月07日二診:失眠減輕,入睡稍快,有夢,睡中易醒,醒后可再睡,心煩消失,氣短乏力,手心汗出,大便正常,舌有齒痕質淡紅苔薄,脈沉細。病證減輕,治療有效,守法以治,上方加黃連3g,谷芽、麥芽各15g,7劑。2010年12月14日三診:失眠減輕,入睡好,睡中易醒,多夢,氣短疲乏減輕,腰酸痛,手心汗出,大便干,4~5天1次,舌有齒痕質淡尖紅苔薄,脈沉細。病證好轉,兼以和胃通腑。上方去谷芽、麥芽、龍眼肉,加熟大黃5g、炒梔子3g,7劑。2010年12月21日四診:多夢,睡中易醒,氣短,太息,腰酸,大便日1次,痔瘡,舌質淡苔薄,脈沉細。仍以前法,上方去熟大黃、梔子,加地榆 10g、肉桂 1g,7 劑。

按語:本例失眠入睡難,多夢,睡中易醒,脫發,疲乏無力,納谷不馨,體重下降,大便溏薄,舌有齒痕質淡稍暗舌苔薄,脈沉細,是心脾兩虛的表現,失眠,心煩急躁,手心汗出,為肝熱擾神。治以補益心脾,清肝安神取效。

3.3 清熱化痰法 臨床表現:癥見失眠不寐,胸悶心煩,頭暈目眩,嘔惡痰涎,納谷呆滯,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證候:痰熱擾心。治法:清熱化痰安神。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

病例3:某,男,82歲。主訴:失眠15年。現病史:患失眠15年,入睡困難,每天必須服用安定后才能入睡,每天半夜會醒,醒后入睡難,每天睡4~5h,胸悶,心煩急躁,腿軟,周身乏力,耳鳴,大便干,小便頻,舌胖暗苔中黃稍厚膩,脈左弦,胃脈滑。中醫診斷:失眠。辨證:脾胃失和,痰熱擾心。治法:清熱化痰,和胃安神。方藥:黃連溫膽湯合交泰丸加減。黃連6g、肉桂1g、陳皮 10g、半夏 9g、竹茹 10g、枳實 10g、白芍 15g、生地黃15g、熟大黃6g、炒酸棗仁15g、遠志9g、石菖蒲9g、生龍骨、牡蠣各30g。7劑,水煎服,日1劑。二診:入睡仍然困難,服用安定,胸悶,惡心,乏力,頭暈,大便干,耳鳴,心煩急躁,不欲飲食,小便夜2~3次,舌淡苔中黃厚膩,脈左沉細。病證同前,再循原法。黃連6g、肉桂1g、陳皮 10g、半夏 9g、竹茹 10g、枳實 10g、白芍15g、炒酸棗仁15g、遠志9g、石菖蒲9g、生龍骨、牡蠣各30g、玫瑰花10g、火麻仁10g。7劑,水煎服,日1劑。運用上法加減治療3個月,患者入睡困難消失,偶服用安定,每夜可以睡眠6~7h。

按語:患者病史較長,每天睡眠時間少,有胸悶,心煩急躁,大便干,舌胖暗苔中黃稍厚膩,胃脈滑,明顯是脾胃失和,痰熱擾心的表現,故以調理脾胃,清熱化痰治療。經過近2個月調理后,又酌加骨碎補、黨參等補腎益氣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3.4 理氣和胃法 臨床表現:失眠、眩暈、頭重、痰多目眩、胸悶惡心,腹脹納呆、舌質淡、舌體胖或有齒印,苔薄白、脈濡滑。證候:胃氣不和。治法:健脾和胃安神。方藥:平胃散或半夏瀉心湯合溫膽湯。

病例4:某,男,53歲。主訴:失眠30年。現病史:每日睡眠3~4h,胃酸,燒心,納可,耳鳴,腿痛,四肢無力,大便正常,小便調,舌質紅,苔黃濁,脈左弦。中醫診斷:失眠,胃氣失和。治法:和胃安神。方藥:半夏瀉心湯合四逆散加減。半夏9g,黃芩10g,黃連6g,干姜6g,黨參 10g,柴胡 10g,白芍 20g,枳實 10g,炒酸棗仁15g,遠志 9g,石菖蒲9g,生龍骨、牡蠣各 30g。7 劑,水煎服,日1劑。二診:入睡難,每日睡眠5~6h,胃脘灼熱,泛酸,心煩易怒,耳鳴,周身酸軟無力,大便正常,小便調,舌顫質暗紅苔薄,脈沉細。仍以和胃安神為主,兼以補腎平肝,半夏瀉心湯加減。半夏9g,黃芩10g,黃連6g,干姜 6g,黨參 10g,牡丹皮 10g,生地黃、熟地黃各 15g,砂仁 3g,白芍 20g,炒酸棗仁 15g,遠志 9g,石菖蒲9g,生龍骨、牡蠣各30g。7劑,水煎服,日1劑。三診:入睡難,睡眠6h左右,胃脘灼熱消失,泛酸,心煩急躁,耳鳴,四肢無力,大便正常,小便調,舌質紅苔薄,脈沉細。證屬肝熱擾心治以清肝寧心法,丹梔逍遙散加減。柴胡 10g、白芍 15g、當歸 10g、白術 10g、茯苓15g、牡丹皮 10g、炒梔子 6g、香附 10g、炒酸棗仁 15g、遠志9g、石菖蒲9g、生龍骨、牡蠣各30g。7劑,水煎服,日1劑。

按語:患者初診時失眠,每日睡眠3~4h,胃酸,燒心,四肢無力,為脾胃失調,水濕不運,阻滯中焦,郁久化熱,寒熱錯雜,故用半夏瀉心湯合四逆散加減。二診兼以補腎平肝,三診時睡眠改善,胃脘癥狀消失,心煩急躁,故改用清熱疏肝法調理善后。

3.5 疏肝和胃法 臨床表現:睡臥不安,心煩急躁,胸脘痞滿,不思飲食,或食后噯氣泛酸,泛惡嘔吐,腹脹,大便秘或黏滯,舌淡紅,苔黃濁,脈左弦右滑。證候: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方藥:逍遙散合溫膽湯。

病例5:某,男,22歲。主訴:失眠2個月。現病史:2個月來失眠,脫發,每天睡眠少于6h,白天容易疲乏,入睡可,容易醒,多夢,納佳,小便可,大便調,舌淡暗苔黃濁,脈右沉細。中醫診斷:失眠、脫發。辨證:血虛肝郁,痰濁擾心。治法:養血疏肝,化痰安神。方藥:柴胡 10g,白芍 20g,當歸 10g,夜交藤 30g,女貞子 15g,墨旱蓮15g,川芎6g,炒酸棗仁15g,牡丹皮10g,竹茹10g,枳實10g,生龍骨、牡蠣各30g,7劑。二診:夜寐尚可,夜間已經不醒,多夢減輕,周身疲乏,舌質暗,舌苔黃厚膩,脈沉細。患者舌苔黃厚膩,痰熱漸顯,改用黃連溫膽湯加味。黃連6g,肉桂1g,枳實10g,竹茹10g,半夏 9g,陳皮 10g,茯苓 15g,柴胡 10g,白芍 15g,炒酸棗仁15g,遠志9g,石菖蒲9g,生龍骨、牡蠣各30g。7劑,水煎服,日1劑。三診:夜寐尚可,夜間已經不醒,多夢減輕,疲乏好轉,舌暗苔黃厚膩,脈沉細。前方加膽南星3g,7劑。四診:夜寐入睡可,夜間不醒,脫發已經不明顯,疲乏消失,大便正常,舌胖稍暗苔黃濁,脈沉細。上方去黃連、肉桂、膽南星,加夜交藤15g、生地黃15g。

按語:本例失眠,脫發,多夢,易醒,既有肝郁血虛的一面,又有痰濁的一面,初診以疏肝養血為主,患者痰熱漸顯,隨證改為清熱化痰法為主,待痰熱清,漸加養血之品取效。

(2012-01-09收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免费|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久久久黄色片|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91|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一级毛片高清|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精品va|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亚洲成年人片|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中文一级毛片| 色综合手机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久久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中文字幕1区2区| 97在线碰|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熟女AV| 欧美精品成人|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内a级毛片| 中国毛片网|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成人日韩精品|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熟女视频91|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a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日韩专区| 黄色成年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香蕉|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操国产美女|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www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