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軍
為客戶持有的金融資產提供服務,是商業銀行延伸業務,提升業績的重要領域。金融市場發展催生金融資產服務需求,這類服務針對客戶金融資產的籌集和形成、交易和管理、保值和增值等需求,向客戶提供包括投行、理財、交易、融資、結算、托管等一攬子金融服務。通過對金融資產的服務和管理,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隨著客戶經濟資源的不斷豐富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資產已經成為客戶資源管理的重要工具,金融市場則正在成為客戶運作資源的重要領域,商業銀行的業務體系也將逐步打造成能夠為客戶金融資產提供服務的綜合平臺。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銀行業傳統的經營模式都開始悄然發生變化。經歷了多個經營模式的轉換:傳統的存款、貸款的模式,靠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收取利差,承擔利率和匯率風險。銀行作為融資中介,承擔了風險吸收者的責任,雖然目前存款、貸款仍然是多數銀行經營的主要模式,但由于潛在風險較大,銀行無一例外在積極縮減所占比例。
進入上世紀60至70年代,出現了將信貸產品轉變成交易產品的經營模式,又叫衍生交易模式,銀行主要透過資產證券化,以經過標準化處理的貸款為抵押,向市場發行債券,把信貸產品變成交易產品,把信用風險轉變為市場風險,銀行成為交易中介。這種模式下銀行成為風險分配者,自身仍然承擔一定風險,并有可能將風險擴散為系統性風險。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價值管理為內核金融資產服務的模式在從歐洲興起,銀行作為信息中介,主要向客戶提供信息服務,既不承擔利率、匯率風險,也不再作為做市商從事交易活動,銀行承擔的只是少量涉及操作帶來的風險。該種模式隨后流傳到美國,并且在各國大行其道。本世紀初金融資產服務傳入中國。目前我國的銀行業已經開始大量提供理財計劃,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等方面的服務。
金融資產服務需求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現階段成長性公司為例,實施了現代企業制度之后,在擁有現金和存款等資產的同時,他們還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票據等方式從市場籌集資金。隨著公司生產水平提高,經營領域的拓寬,富余資金逐漸增多。除了將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以外,其金融投資需求也越來越大。它們就可以通過投資股票市場、購買債券等方式,進行產業擴張,為其他公司提供資金來源,積累了自己的金融資產,獲取投資收益。隨著各類交易的日益頻繁、金融資產類別逐漸豐富、金融資產服務需求大量涌現,推動金融市場呈現出了“投資有工具,交易有市場,資產有收益,服務有機構”的良好局面。
金融資產服務范圍橫跨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和保險市場,產品種類眾多、功能結構復雜、市場信息繁雜、技術框架先進,需要在銀行、證券、保險混業經營有效監管的環境下,積極穩妥深入探索。目前,銀行的金融資產服務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存在業務計量、客戶準入、風險管理、產品營銷、信息資訊、專業人才等方面的不足。為此,需要在以下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
深入掌握金融資產服務的客戶需求。金融資產的服務對象多、服務項目多,深入了解需求是前提。要了解客戶金融資產的規模和價值波動情況,評估客戶所處的層次及需求偏好。要了解客戶金融資產的品種,金融資產服務個性化強,品種不一樣,服務方式就不同。要了解金融資產服務的成本、風險和收益,對金融資產服務進行綜合測算,在注重服務質量的同時,不斷提高服務收益水平。
扎實做好金融資產服務的業務計量。金融資產服務的業務計量是基礎。計量工作的原則:一是全面反映,凡是屬于金融資產服務業務范疇的都要反映;二是收(入)資(產)對應,要將金融資產與收入對應;三是統一規則,各類金融資產服務業務要有統一規則;四是合理劃分,清晰界定收費業務、價差業務和利差業務;五是全程銜接,統計要覆蓋資產和對應收入的每一個環節。銀行應在這一原則下,建立健全金融資產服務業務統計制度,對各項金融資產服務進行歸類,對各項業務數據進行整理,對各項服務情況進行分析。
建立健全金融資產服務的業務管理。要建立準入體系,形成業務審批機制、授權管理機制、資產質量評估機制、監測匯報機制及業務停牌、復牌機制和退出機制等。做好前、中、后臺職能部門定位,對于前臺營銷部門和產品部門,要明確推廣過程中的盡職調查要求和售后客戶管理要求;對于中臺審查部門,要明確審查要點、收益要求和風險承擔等要求;對于后臺風險管理部門,要明確風險組合配置、產品創新核準、監督檢查要求等。
科學開展金融資產服務的風險評估。金融資產服務不含信用風險,但仍有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建立金融資產服務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委托機構與合作方進行風險評估、機構評估。對金融資產服務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產品評估。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客戶評估、市場評估。對項目的風險水平要進行項目評估、最大承受評估。
積極推進金融資產服務的產品營銷體系建設。金融資產服務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市場的眾多產品、多家公司、多個機構、各類客戶群體,容易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為此,前提是切實優化金融資產服務產品體系,實現普通產品標準化,高端產品個性化,以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為抓手,實現對客戶的各類金融服務需求的有機整合。同時要優化金融資產服務業務的營銷流程,建立客戶部門全產品營銷、產品部門負責產品支持的流程式營銷架構。凡是客戶需求,始終由一個部門進行對接、引導、響應。通過優化構建內部服務團隊和系統平臺,為營銷提供全方位支持。
加強金融資產服務的人才培養和系統建設。一方面,應按照“需求響應要快、專業知識要精、服務手段要新、產品開發要準、市場研究要深”的標準,培養高級證券人才、投資及其相關業務人才、高端理財師和私人銀行業務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服務平臺化為目標,構建基于客戶統一視圖的服務平臺,整合相關服務和產品,提供連續、動態、實時的在線服務,支撐金融資產服務業務的健康快速發展。
企業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兩個概念,在會計處理方面有著相同和不同之處。一般情況下企業為了更好地利用資金創造價值,往往會選擇把閑置的資金投放于各類金融資產,以期獲得更高的收益。金融資產的分類和金融資產的計量密切相關,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其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都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雖然備受人們的喜愛,不過關于藍寶石你又知道多少呢?你知道這種來自星空的石頭為什么是藍色的嗎?藍寶石都是藍色的嗎?藍寶石的主要產區又有哪些?本期《旅游世界》一一為您解答。
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四類,以公允價值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以公允變動價值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企業持有的到期投資;企業的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包括可供出售債務工具和可供出售權益工具)。
對于在活躍市場有報價的金融資產,可以對其進行公允價值計量,且將變動計入當期金融資產損益,歸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某項市場有報價的金融資產,不同的企業可劃分為不同類別金融資產。劃分標準取決于企業管理層的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
金融資產分類是管理目的體現。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作為企業兩類重要的金融資產,在企業的會計處理中有相似之處,也存在諸多不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容易混淆。本人就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中的異同做如下對比和分析:
作為金融資產服務不可或缺的資產流動與變現環節,實現交易與出售,是延伸與升級服務的關鍵。商業銀行與企業客戶根據《會計準則》積極探索,在對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方面的會計處理,已經形成了雙方認可操作方便的業務流程,核心就是在會計處理過程中,需準確把握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都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是確認和計量這兩類金融資產的關鍵。以公允價值作為這兩類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為了反應該類金融資產相關市場變量變化對其價值的影響。
企業在取得以上兩類金融資產所支付的價款中,如果包含已到付息日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或已公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單獨確認為應收款項,作為企業的資產處理。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兩類金融資產都應當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按照不扣除將來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來計量。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當公允價值大于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時,應當調增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反之,則應減少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調整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是為了把金融資產更加緊密的和市場結合起來。
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項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同時把公允價值變化形成的累計變動額轉出為投資收益。企業在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比較;企業在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比較。同時還應將原來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
不同之處:
交易費用是指可直接歸屬于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費用。是指企業不購買、不發行或不處置金融工具就不會發生的費用,即交易費用一定是與取得金融資產相關的、新增的費用。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作為該類金融資產初始入賬金額的一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取得過程中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應當作為初始入賬金額。
持有兩類金融資產期間,企業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收入應當計入投資收益,但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區別,都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但企業擁有的債券類金融資產在計息日的會計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按債券的票面利率計算應收利息,確認為企業的投資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來確認企業當期的投資收益。
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該變動是計入所有者權益,還是計入當期損益,關鍵要看金融資產所屬的分類,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企業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應將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當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時,就形成企業的當期收益;反之則形成企業當期的損失。企業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動幅度較小或暫時性變化時,企業應當認為該項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在正常范圍的變動,將其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項下)。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制定日,對其擁有的金融資產賬面價值進行檢查。預計未來金融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或是下降趨勢為非暫時性,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了減值損失,應確認減值損失和計提減值準備。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在以后的會計期間,可以通過損益轉回,但可供出售的權益工具一旦確認,即使以后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的價值已經恢復,原確認的減值準備也不能通過損益轉回。
某項金融資產一旦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后,不能再度重新分類為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也不能再度重新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必須遵守有關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等三類金融資產之間可以轉換,但不得隨意重新分類,轉變兩類不同資產的性質。
企業應按照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收入,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企業的投資收益。為了正確地核算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應當結轉相應的科目。企業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當將原來由于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對應轉出投資收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需要將原來由于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對應轉出為投資收益,作為核算該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