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 野
2012年3月20日,中國與BPC公司敲定2012年上半年鉀肥大合同,價格與2011年下半年鉀肥合同價持平,為CFR470美元/噸(如期裝卸完畢返20美元/噸),數量40萬噸(另加可選量10萬噸),發運日期為4月1日到6月30日。
在與B P C公司達成協議后,加拿大Canpotex鉀肥聯合銷售公司很快宣布與中化達成2012年度鉀肥供貨協議,數量50萬噸(另有可選擇量20萬噸),價格和船期與BPC相同。
這個結果要好于預期,原來有些市場人士預計的價格是到岸價470~500美元/噸,現在以其低限價格成交,說明談判取得圓滿成功。這一結果也使得中國繼續保持國際鉀肥價格的“洼地”,目前國際鉀肥市場行情為:東南亞地區到岸價535美元/噸,巴西到岸價520~530美元/噸,印度到岸價490~530美元/噸。
談判之所以能取得滿意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一個聲音對外。2005年商務部設立了“政府指導、商會協調、企業聯合對外”的鉀肥進口價格聯合談判機制,要求“一個聲音對外”,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以中化、中農等企業主談,其他企業接受談判結果,避免了外商各個擊破、內部自亂陣腳的局面。這個機制發揮得非常好,使得近些年來我國鉀肥談判都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二是談判時機把握較好。去年8月份印度與國際鉀肥大供應商達成協議,2012年一季度價格高達530美元/噸,這給今年的鉀肥談判帶來了很大難度,國際大供給商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價格不能低于印度的530美元。去年12月份后,出現了對買方有利的轉機,由于受歐債危機、美債危機等因素影響,對經濟走勢預期不樂觀,國際氮肥和磷肥價格大幅下滑,國際鉀肥價格雖然未下調,但實際成交價有所松動。但在這個時候談判,并不是好時機,因為鉀肥價格下跌還剛剛開始,再者國際鉀肥大生產商欲限產保價的意圖比較明顯。
談判時機選在了3月份,國際鉀肥市場經過一段進間的低迷后,基本上到了底部區域,另外,考慮到國際其他市場用肥季節和采購時期,印度市場將逐步進入用肥季節,巴西市場預計將在5~6月份進入需求旺季。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把國際市場價格再抬高。再考慮到國內春耕用肥已逐步開始,復合肥工廠開工率提高,國內進口庫存降低等因素,談判小組抓住時機開展多輪密集的談判,最后爭取到了談判的主動權。
三是我國鉀肥自給率上升。印度、巴西都是世界鉀肥進口大國,為何價格一直偏高?主要原因就是自給率不足,只能受制于人。經過近些年來的大發展,我國鉀肥生產突飛猛進,自給率從以前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近40%。目前我國氯化鉀生產企業約有30家,總產能約為500萬噸(實物量),其中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240萬噸,新疆羅布泊國投羅鉀硫酸鉀年產量達130萬噸,2011年我國共生產鉀肥折純量385.6萬噸,同比增長10.86%。
我國可溶性鉀資源量不足,但難溶性鉀資源卻非常豐富,近期我國在難溶性鉀資源加工多元素礦物鉀肥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專注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題下,難溶性鉀資源制肥行業將迎來比較好的發展時期,這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鉀肥自給率,在國際鉀肥談判中的地位就會更強。
四是市場貨源較為充足。2011年我國進口鉀肥640.19萬噸,比2010年增加116萬噸,增幅為22.15%,是自2008年以來進口量最大的一年。另外,邊貿鉀肥進口形勢也比較好,今年1月份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共進口鉀肥1266批次、7.95萬噸,進口量同比增長181%,環比增長142%。再者,鐵道部開展了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為期百天的鉀肥搶運行動,青海鹽湖股份公司運出鉀肥超過100萬噸,從1月初到2月24日,烏魯木齊已累計向全國各地發送鉀肥3702車22.21萬噸。這樣使得各地市場貨源充足,談判時可輕裝上陣。
當然,協議的簽訂并非只是利好中國,這是個雙贏的結果。在協議簽訂后,BPC(白俄鉀肥公司)總經理瓦列里·伊萬諾夫指出:“近期國際鉀肥市場呈上揚態勢,宏觀經濟風險降低,鉀肥庫存逐漸減少,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消費需求也日益增長,簽署這一合同有助于提高公司主要股東烏克爾鉀肥和白俄羅斯鉀肥的產能利用率。”
從近幾年的鉀肥價格走勢看,自2009年以來,國內鉀肥價格波動幅度趨于緩和。以港口俄羅斯紅鉀為例,2011年價格由年初2900元(噸價,下同),到最高價位3300元,全年最高波動幅度在400元以內。相比2010年600元/噸的波動幅度,特別是2008年近2000元/噸的波動幅度,已經明顯收窄。這次鉀肥大合同簽訂,與去年下半年價格相同,更為今年鉀肥價格穩定奠定了基礎。
從市場供需狀況分析,上半年鉀肥價格也將是以平穩為主。目前國內港口庫存和國產鉀庫存有200萬噸以上,再加上這次鉀肥大合同簽訂量90萬~120萬噸,另外邊貿4月份簽單數量據稱在15萬噸以上,最后加上國產鉀肥4~6月份三個月超過100萬噸的產量,這些總共加起來市場供應量將超過460萬噸,而春耕鉀肥需求量在500萬噸左右,供需基本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今年上半年鉀肥合同價與去年下半年相同,都是到岸價470美元/噸,但由于人民幣升值,實際上今年的進口鉀肥價格比去年下降了。去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約為1∶6.45,目前為1∶6.3左右,相當于升值了0.15,再乘上470美元,相當于進口到岸價按人民幣結算,下降了470美元/噸×0.15=70.5元/噸。在氮肥和磷肥價格都在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鉀肥價格卻有所下跌,這對農民和復合肥廠家都是很有利的。
再來分析上半年鉀肥的合理價位。進口氯化鉀合同價格470美元/噸,按1美元兌6.3元人民幣計算,相當于到岸價2961元,再加150元左右的港口費用(包括1%關稅、港口雜費、進口公司分裝灌包、人工、保險、商檢費等),港口成本在3110元左右。目前60%港口俄紅成交價在2950~3000元/噸,60%港口白鉀報價3030~3080元/噸,與這一價位相差不大。預計上半年港口地區鉀肥價格在3000~3200元/噸左右小幅波動。
在鉀肥大合同價確定后,復合肥市場最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也被消除。原來市場比較擔心鉀肥合同價上漲,進而拉動復合肥價格,因而有些企業遲遲不敢確定銷售價格,現在鉀肥合同價持平,預計復合肥價格也將是平穩為主。
按照470美元/噸的鉀肥到岸價,目前鉀肥價格與氮肥、磷肥價格的比價關系已趨于合理,這將有利于農民和復合肥廠增加鉀肥的使用,預計鉀肥需求量將會出現上升。按照我國農業部門推薦的氮磷鉀施肥配比1∶0.4∶0.3計算,我國鉀肥年需求量應該超過2000萬噸,而現在的實際年需求量在1000萬噸左右,鉀肥還有比較大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