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東 李曉艷
在工程建設中,材料質量是否滿足設計或國家產品標準,對工程質量至關重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脊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若使用到工程上就像缺“鈣”的人一樣,必將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且會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因此,嚴把建筑材料的進場驗收,必將對工程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產品質量法,任何產品都應有明確的標示,寫明產品名稱、規格、產地及產品其他信息。質量員、監理員應當對銘牌標示的規格、等級、批號、重量、生產日期等內容與材質證明書上對應的內容核對,若有矛盾之處,該批鋼材不應進入施工現場。特別是螺紋鋼,其材料上標有明確的廠家代號、級別、規格等信息,這些信息必須與銘牌、材質證明書上的內容相符。同時還應對其外觀質量(如有誤裂紋、銹蝕及直徑)等內容進行檢查,進口的鋼材還應檢測其中文標志及檢驗報告等。在對材料的基本信息和外觀質量檢驗符合要求后方可卸貨,這樣就避免因卸貨后其不符合要求重新吊裝退貨的麻煩和經濟等損失。
目前我國對鋼材的進場驗收實行二次報驗制度,即進場報驗和見證復試報驗。進場報驗通過后及時見證復試,當復檢結果是合格的可再次向監理等單位進行報驗后方可使用。1)若復檢部分指標不合格的且符合加倍檢驗條件的可以見證加倍復檢,若加倍復檢合格的報請監理后可以使用。若加倍復檢該指標仍不合格,則判定為不合格,必須及時通知相關單位和人員在其見證下退場。2)若復檢結果一次性判定為不合格的材料,及時報請監理在相關單位和人員見證下退場。
混凝土目前在我國大多地區實行集中攪拌或預拌商品混凝土制度。可以說混凝土拌合物的質量相對有了一定的保障,但也不容樂觀。
在預訂混凝土前應組織監理、建設等單位的專業人員對混凝土供應單位的生產資質、生產能力、生產水平、相關設備的鑒定認證、材料的使用管理、復檢情況、技術人員的執業資格、質保體系等情況做詳細的考察。
混凝土拌合物進場后應檢查供貨運輸票據(交貨單),核對混凝土的生產單位、混凝土強度等級、出料時間及到場時間等內容,并檢查該批混凝土的材質證明書(堿集料評估報告)、配合比通知書及相關材料的復試報告等是否滿足訂貨或設計要求。
第一車到場的混凝土必須及時抽查坍落度,其坍落度應符合設計及訂貨要求。所測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的,對該車混凝土進行二次測試,若二次測試坍落度仍不合格的,該車(該批次)混凝土不能用于工程上。其后進場的混凝土應加大比例抽檢其坍落度。若坍落度檢測值比較穩定,應按比例(或施工方案)對進場的混凝土進行坍落度抽查。進場的混凝土拌合物應均勻,顏色一致,不得有離析和泌水現象、骨料級配不符合設計或使用要求等現象。不同車次運輸的混凝土色澤應當一致。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還應當對配比中的外加劑進行考察,以及冬施混凝土中水泥最低含量應當符合冬施技術規程的要求。混凝土進場時還應當對混凝土的出罐溫度進行檢查,能否滿足訂貨或冬施等要求。
水泥作為一種膠凝材料,被廣泛的運用于建筑工程中,加強對水泥的進場驗收和使用過程控制至關重要。1)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 175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等的規定。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1]。在非素混凝土結構當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2)見證檢驗方法。取樣應有代表性,可從20個以上不同部位或20袋中取等量樣品拌和均勻,重量不少于12 kg,分成兩等份存儲到防潮容器中,一份送驗,一份密封保存備復驗用。
電線、電纜、導管等材料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功能性材料。不合格的電器材料使用壽命短且易造成電氣短路,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1)進場的電氣材料應按批檢查其合格證(標有生產許可證號),安全認證標志、質量檢測證明文件等。外包裝完好,絕緣層完整無損,厚度均勻。電纜無壓扁、扭曲等。2)在包裝及相關檢查合格后,應對導線截面積、電阻值進行見證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3)對PVC電線管主要檢查其壁厚、韌性和阻燃性能;如果是鋼管應主要檢查內壁是否有毛刺,且鍍鋅層是否完好。對其質量有疑義時,應當見證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
建設工程是由不同品種、性能的建筑材料經一定的工藝、工序組合出來的產品。為此,工程建設各責任單位嚴把建筑材料的進場檢驗是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
[1]GB 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2]王建平.淺談項目工程材料的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2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