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杰 劉文霞
鶴輝高速公路是河南省規劃的8條橫向高速公路干線之一范縣至輝縣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為豫、晉間穿越太行山又一東西向公路快速通道。項目建成后對完善豫、晉高速公路網布局,改善豫西北和晉東南地區東西向交通運輸狀況,促進區域資源開發和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等有著重要的意義。2006年,項目完成了《工程可行研究報告》及項目《申請報告》,2007年通過了河南省發改委的核準。
1)對走廊帶局部經濟狀況再研究。受自然地形條件和行政區劃的分割,項目走廊帶內自發形成了三個相互獨立的經濟板塊,即淇縣經濟板塊、林南盆地經濟板塊、南村盆地經濟板塊。以臨淇鎮為中心的林南盆地經濟板塊目前已具備相當規模,發展潛力非常之大,而原《工可報告》推薦方案路線避開了林南盆地經濟板塊,削弱了項目對林南經濟的帶動作用。因而,優化路線方案,緊密銜接區域內三個經濟板塊,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充分發揮路網功能,提高路網經濟效益,成為本項目的更佳選擇。
2)對自然地形條件再研究。原《工可報告》推薦方案路線后30 km橫穿太行山余脈,溝壑縱橫,地勢起伏較大,海拔高度從110 m~893 m,為典型的山嶺區地形,路線布設困難,橋隧等結構物工程規模較大。而原《工可報告》比較方案后30 km橫穿太行山余脈和林南盆地,橋隧構造物相對南線有所減少,缺點是在穿越林南盆地時,占用農田較多。如果在臨淇鎮附近對原工可比較方案進行優化,使路線緊貼山腳前行,可妥善解決占用農田這一問題。
3)對建設規模及技術標準再研究。路線所經地區基本為太行山余脈,線形布設空間較大,只要合理避開復雜地形,設計速度采用100 km/h的標準是不難實現的,工程規模即使略微增加也是可取的,原《工可報告》82%的路段選用80 km/h設計速度標準顯然偏于保守。
4)對壓履礦藏再研究。穿越了廟口煤炭資源是原《工可報告》比較方案被否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原《工可報告》推薦方案避開了廟口煤炭資源。如考慮原《工可報告》兩個方案結合則能解決壓履礦藏問題,同時能減少大量的橋隧構造物。通過以下的再研究我們認為:原《工可報告》只分別對原推薦方案和比較方案進行了相對孤立的研究,忽視了對它們各自優勢的綜合權衡和優化取舍,有進一步的優化空間。
《鶴輝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修改報告)》在編制過程中,依據了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方案,首先批判性地繼承和接受原《工可報告》的部分成果,借用初步設計勘察基礎資料,擬定優化后的路線比選方案。在此基礎上,依據區域交通經濟發展趨勢重新預測交通量,并對項目的技術標準、工程規模、建設條件、社會經濟效益、節能環保等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項目推薦方案。
根據項目所在的路線通道總體走向及項目起終點位置,結合沿線地形,城鎮布局等情況,按照路線總體走向基本順直、工程量小、經濟合理、有利于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的原則,經現場踏勘與調查,充分考慮項目沿線各種影響因素的優劣對比,報告提出了兩大走廊帶方案,即北線方案(K線)—新方案、南線方案(AK線)—老方案。分述如表1所示。

表1 北線方案(K線)與南線方案(AK線)建設規模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北線方案的構造物工程規模比南線方案小,其中大橋縮短2 021.36 m,隧道縮短4 115 m。
綜上所述,將本項目北線方案(K線)與南線方案(AK線)從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地形條件、工程技術難度、工程造價、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比較后得出:北線方案(K線)優于南線方案(AK線),見表2,因而報告將北線方案(K線)作為項目的推薦方案。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見表3。國民經濟評價結果表明,項目將給社會帶來較好的國民經濟效益,并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因而項目投資在國民經濟上是可行的。

表2 北線方案與南線方案綜合比較表

表3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表(稅后)

表4 財務評價指標(稅后)
由表4可以看出,項目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貸款償還能力。
根據國民經濟敏感性分析結果,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良好,抗風險能力較強。根據財務敏感性分析結果,在建設費用增加10%,效益減少10%的情況下,項目內部收益率大于基準收益率6%,項目財務效益良好,具有良好的抗風險能力。
工可修改報告報河南省發改委后,河南省發改委本著科學、嚴謹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重新對工可修改報告進行了評審,認為新的方案更科學合理,并于2008年對鶴輝高速公路項目工可修改進行了補充批復,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