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廳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城市燃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由燃氣企業負責編制。由于種種原因,個別燃氣企業尚不知道如何規范地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不少預案內容不完整或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即使編制了預案,平時也不演習,形同虛設;一旦有事,倉惶上陣,顧此失彼,損失慘重。
在安全檢查工作中,接觸到一些單位編制的應急救援預案,但總體印象比較粗糙,可操作性不是很強,應急救援預案包含的內容大體應該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好像不是很用心的去編寫,似乎有相互抄襲的嫌疑,也或不知道怎么去編寫。下面就發現的幾個問題加以探討。
一個完整的應急救援預案一般由一個主件和若干附件組成。主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總則、應急組織體系與職責任務、預警機制、應急響應、處置方案、應急程序、善后處理、保障制度、應急演練計劃等。附件有:廠站(單位)平面圖、危險源分布圖、消防設施分布圖、組織機構名單、通訊錄、裝備清單、廠站(單位)周邊資料等。
大多數的預案都包括有總則、應急組織體系與職責任務、應急響應、處置方案、應急程序、保障制度、組織機構名單等內容,而缺少預警機制、應急演練計劃、通訊錄、應急物資裝備清單、善后處理、廠站(單位)平面圖、危險源分布圖、消防設施分布圖、廠站(單位)周邊資料等。
這樣的預案是不完善的,遭遇突發事故,因為事先準備不足,沒有預防措施,沒有進行模擬演練,造成在事中突擊搜集相關資料,倉促了解相關情況,也或因為搶險隊伍動作生疏,不能及時形成針對性措施,延誤最佳救援時機,而在事后不能妥善處理現場,系統收集資料,難以撫平事故創傷,不能很好總結經驗和教訓,不能避免次生災害的產生,使預案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一個預案的組織體系,由很多崗位和人員組成,預案啟動后,相關人員按照自己在預案中的崗位和責任各司其職,積極應對。這里強調的是:有很多的預案中存在的問題是,預案中的崗位,針對的是一個平時的職務,而不是具體的一個人。
也許有人會說,具體到一個人上,那這個人調走了,不是就沒有人負責了;或是說,調走一次就得重新調整一次預案,太麻煩,具體到職務,誰在這個職務誰負責。
那我說,事故具有不可預測性,假如這個職務暫時空缺,或職務更換交接之中,而偏偏這時有了事故,就真是沒有人負責了或造成相互推諉,延誤搶險的寶貴時間。
所謂的責任到人,就是要把責任具體到一個人身上,而不是具體到一個職務上。同時,也要求在預案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要有具體的責任劃分,有崗位有責任,以增加每個人的責任意識,讓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去做,增強預案的可操作性和責任追究的針對性。比較重要的崗位,更要考慮設立A,B角,A角不能到位,B角要馬上頂上。而預案也就是要時時根據人員和條件的變化隨時更新,隨機應變,決不能一成不變,以一當十。
應急預案針對的是事故的預防和事故狀態下的應急救援,而事故的可能發生部位和薄弱環節,容易引發事故的人及物的因素,就是危險源。所以要對本單位可能發生事故的部位以及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途徑和安全隱患等人及物的因素進行仔細認真的排查分析研究,一一羅列,同時按可能發生的事故的大小、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及波及的范圍,對危險源進行分級分類,逐一編號,以制定不同級別和不同范圍的、針對性強的、具體的預防及應急措施,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措施到位。
按照事故潛在的危險程度和可能的發展趨勢,在預案中應設置一系列事先監督、預防、報告、應急等人員、設備、物資的應對體系就是預警機制。有的預案只有事后的應急措施,而沒有預警機制,對事先的預報和預警沒有體現,容易錯失對危險源的防護、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最佳時機。
做好預警機制,充分發揮“預”字的作用,就是在對危險源的時時監控的基礎上,發現事故的先兆后,可以避免事故發生的,應該采取的一系列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難以避免的,在事故發生之前,提前做好各項應急人員、設備、物資的準備,對事故周邊人員、設施采取避險、疏散、撤離等措施,減少事故損失及次生災害的發生。
預案制定好以后,除了讓預案所涉及的人員認真學習,牢記自己的分工和責任,還有對各項應急措施和設備的熟練掌握,對安全意識、責任意識、應急意識的鍛煉。
模擬演練計劃就是要針對預案中可能出現的各類級別不同的事故類型,針對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在一定的時間里,每一次針對一種事故類型,進行一次或幾次模擬演練。
只有在平時不斷的進行模擬演練,不斷協調各個組織之間的有機聯系,不斷熟練掌握應急技能,不斷熟練掌握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不斷鍛煉應急隊伍的應急意識,把指揮機構和各應急組織和部門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應急隊伍,才能在事故狀態下,指揮機構正確行使指揮,各應急隊伍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分工協作、有條不紊、緊張有序的排除險情、控制和消除事故影響、救死扶傷,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善后處理工作,是指在應急救援工作基本結束,險情排除,人員搶救完畢,應急隊伍已經撤離事故現場以后所要從事的工作。就是對事故現場的恢復重建、事故原因的調查、涉及傷亡人員的賠付及家屬的接待和安撫、事故損失的調查和賠付等等。
善后處理工作,直接關系到一個單位、一個整體的安定團結,關系到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工作目標、得力的善后人員、穩妥的工作方法,不可等閑視之。
有些預案,在文本的最后單列一章通訊錄,無可厚非。但我認為,更好的方式是在預案的崗位人員名稱的后面緊跟著寫出他的聯系電話,比較直觀和快捷。這樣人員、電話、責任一目了然,比較方便,操作性比較強。而在通訊方式上,手機號碼、辦公室電話號碼、家庭電話號碼要一應俱全,確保聯系暢通、人員及時到位。
圖紙的作用在于它的一目了然,在于它的方便快捷,比如廠站(單位)平面圖、周邊情況布置圖、危險源分布圖、消防設施分布圖、應急物資倉庫位置圖等。
一旦發生事故,根據各類圖紙,可以很快知道發生事故的地點、周邊情況、是否會影響其他危險源、周圍有否可利用的消防設施及應急資源和應急人員,可以就近向事故地點靠攏,以節省寶貴的應急搶險救援的時間。
有些預案,只有預案文本,沒有應急物資,或物資不全,沒有針對性,有些物資過了保質期和有效期,難以發揮應急作用。
應急物資是用來應急和救援的,考慮到事故地點可能斷電、斷水、斷路、有毒氣、有輻射、有腐蝕性氣液體、有火災、有水災等現狀,有人員傷亡、有人員聚集鬧事、需要上樓、下坑、鉆洞等情況,有些現場還需要專業工具和物資等等,所以應急物資中應該包括應急物資、救援物資、人員安全保護物資、人員救治物資、專業用具、專業物資等等,要分門別類的加以準備,時時更新,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
簡而言之,為了能預防事故的發生、縮小事故的發生范圍、減少事故的損失程度、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最大的保障,必須要制定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全體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加強對應急救援的演練、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還應該建立以下相應制度:
1)值班制度。
建立24 h值班制度,遇有問題及時上傳下達,要求所有應急救援人員聯絡暢通,隨叫隨到。
2)檢查制度。
每月由應急救援領導組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核對人員及物資,檢查應急演練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例會制度。
每季度由應急救援領導組組織召開一次領導組成員和各救援隊伍負責人會議,通報上季度工作,安排下季度計劃,檢討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辦法,改進以后的工作。
以上所述各項,是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易被忽視卻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的毛病和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共同做好應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