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千
“食客在線”努力搭建的“3G物聯網智慧社區”產業模式,將物聯網、云計算等科技應用到餐飲及食品領域,在通過平臺整合資源,完善生態產業鏈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有意義的探索。其案例對于訂餐網站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食客在線”總經理丁勇一直在思考軟件企業未來轉型之路,通過研究新加坡和美國的國外社區模式,然后參考中國現狀,他最終發現雖然房地產飛速發展,但是,國內社區物業服務這塊市場幾乎是一個空白,很多社區的物業還停留在水、電費收繳、業主糾紛調解等比較粗放的物業管理模式上。經過半年的考察,丁勇決定將軟件企業轉型為為社區居民提供傳統產業服務,打造“智慧社區”的理念。但是,這個理念太大,從哪里入手、怎樣入手,丁勇陷入了困境之中。于是,丁勇主動和社區物業管理員交流,不斷摸索切入點。他發現,社區中吃、穿、住、行樣樣離不開,但是吃是每個人每天必須的,可以先從“吃”上面入手。“我要怎么做呢,難道我一個做高科技公司的,去開餐館,開超市?搞不明白,這時我又陷入另外一個困境里。”丁勇說,“我查閱了國內外很多資料,終于發現有一種物聯網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2010年,丁勇開始學習這個技術,憑借這個技術的概念,從廣州、杭州等地引進相關設別,但是這些引進的設別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丁勇就買回了一些樣品自己進行研究,在不斷的改進、測試,然后再改進、再測試的艱難探索中,一個能夠實時接收、信號發送,最后實時打印的無線網絡訂餐(訂購)機終于研制成功。
從訂餐(訂購)機設備研制成功到投入使用取得成效的過程快得讓人驚訝,通過“食客在線”(5175917.com,諧音我要吃我就要吃)訂餐平臺,武漢各個寫字樓的白領們只需要在電腦面前動動手指,午餐、晚餐、點心、下午茶、休閑食品等就有了著落。
“科技改善世界、技術服務生活”是“食客在線”的綠色科技觀。2010年,中國政府提出了“感知中國”計劃,要大力扶持物聯網產業發展,并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食客在線”正是通過3G物聯網、互聯網、云服務、移動互聯網和視頻直播等技術打造示范型“3G物聯網智慧社區”產業模式,表達科技服務于社區生活的追求。

“食客在線”廣泛應用于社區超市、農產品、農業生產基地、點餐外賣、連鎖餐館、飯店呼叫中心、酒店、快餐店、奶茶和快遞等。通過“食客在線”平臺為居民服務,市民只需輕點鼠標,就有新鮮瓜果魚肉食品免費送到,居民通過信息平臺實現買米、買油、水果、蔬菜、換水等外賣服務和房屋修繕服務,標志著“食客在線”走出書齋和走出概念,通過企業品牌服務經濟建設。
丁勇介紹說,“食客在線”從商業模式上講,是面向消費者的物聯網“云食品”社區平臺。它收集和建立全面的食品信息,通過云計算中心提供的超級存儲及處理能力,有效地建立起可供社會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共享食品安全資源。云計算中心可以極大減少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建設的重復投資。云計算的按需分配服務具有獨特優勢,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個性化需要。
目前“食客在線”網站已擁有近600家商家加盟,近1萬會員,每天有近1000名活躍用戶,近萬元的訂單。
在不少訂餐網站舉步維艱的情況下,“食客在線”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丁勇說,這與公司提供的一些附加服務不無關系,比如,公司針對合作餐飲商家專門研發并免費贈用訂餐機,因為無需手工采集訂餐及就餐數據,而且能及時知曉訂餐信息,為商家轉向訂單式生產預留了極大的工作時間。
丁勇表示,訂餐網站在發展初期盈利空間很有限,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很難熬下去。擴大商家的種類,增加附加服務,有助于訂餐網站的生存。“今年3月,我們和好品客凈菜中心達成合作,為用戶提供家庭配餐服務。‘食客在線’幫助素食商家和素食愛好者籌辦‘自然素食聯盟網’,并增加了有機生態食品訂購服務。接下來,我們還在籌備將大型超市也納入到平臺中來,在物流派送方面也可以開設一些拓展服務。”
“食客在線”的網絡訂餐模式已經得到市場認可,迎合了現在追求方便、健康和高效率的都市生活。但是,丁勇說:“做網絡訂餐,賣訂餐(訂購)機都不是我的本意,它只是一個切入點,只占到整個項目的20%-30%。為什么叫‘食客在線’,‘良’+‘人’為‘食’,我們就是想做一份良心事業,我想做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資源整合,完善生態產業鏈。讓農村的食材直接到都市人餐桌上,流轉過程中省去很多中間環節,力所能及地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在丁勇的創業邏輯中,“食客在線”是借助IT技術,進行“食”文化傳播的網站,他覺得讓網站傳播“食”文化比賺錢更有意義。

全息自然農法
基于目前深受大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丁勇提出了“自然食材代耕”的想法,并努力幫助“食客在線”的商家加入到這一計劃中來。丁勇說,“自然食材代耕”的目的是以技術標準精準采購目標客戶,可以說是目前廣為流行的CSA(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升級。它相對消費者來說,是享受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相對餐飲企業來說,是建立更健康更安全的食材基地;相對農業來說,是名副其實的渠道商,“食客在線”充分利用自有的渠道優勢貼近市場需求,組織消費客戶再反向匹配生產,把鄉村生態產業結構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它與踐行“全息自然農法”標準(主要指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規則來種植)的農民緊密合作,促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丁勇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安上了攝像頭,通過遠程視頻設備裝置,讓食客們只要輕輕點擊視頻,就能看到田地的情況,看到田園風格,猶如真實版的“開心農場”。“我是學3S(GIS、GPS和RS)出身,具有高科技的優勢,農民會種田是農民的優勢,餐館做菜是餐館商家的優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農民只管種好自己的田,餐館做好自己的菜,高科技的事情可以交給我們來做。”談及平臺的運營,丁勇坦言最大的難題是讓所有的技術落地,跟商家磨合、交流、培訓,讓農戶學習自然農業,把物聯網、視頻直播、云服務等高科技做到讓餐飲、商家、農民也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對于如何識別平臺采購的種類,是否是健康安全,一方面通過視頻技術展示農田形象,讓人們可以通過視頻來監督食材生產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一方面也經常組織消費者到田里實地考察,組織民間認證,突襲式去農場考察,組建消費者聯盟進行識別。
“我們最近正在和一家西餐廳洽談合作,在餐廳的每個桌上都擺上我們的廣告位,對我們的農民進行介紹,這是一個嶄新的模式。”丁勇說。“愛之深,責之切”,也許就能解釋為什么他們對農戶要求那么嚴格,跟農民兄弟站在一塊,為食客著想,最終讓“城鄉合作智慧社區”的理念著陸。丁勇還組織了綠色“筷”聯盟,在“食客在線”的平臺訂餐10份以上的送一雙環保筷,讓用一次性筷子的人越來越少;倡導用自然農耕的食材,逐步讓使用地溝油的商家越來越少等等。他們的著眼點是民以食為天,關注環保事業。
“食客在線”的生態有機食品品種已經有100多種,正在努力建立連鎖模式。同時,“食客在線”與武漢多家有機生活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書,攜手共創“樸食有機生態健康食品商城”,資源整合后,將建立武昌魯巷店、漢陽江灘店、漢口常青店三家實體店鋪。“食客在線”計劃1年內在武漢開設30家有機食品專賣櫥窗(櫥柜),覆蓋中高端消費群體密集的商業區、住宅區,形成以實體店支撐,網店、網絡配送為主的專業連鎖綠色生態健康食品(禮品)配送的健康服務企業。目前,“食客在線”正在積極參與杭州有機產業協會籌辦工作,將成為首批會員單位,推動有機事業的發展。
丁勇說:“我的夢想就是把湖北的田園向全世界展示,把自然農人(指遵循全息自然農法的農民)向全球展示,希望全球的焦點能夠關注到湖北的農業,希望都市人能和農民們一塊來關注食品安全,熱愛我們的地球。”

訂餐機

送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