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香
(廈門市集美職業技術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22)
《食品營養學》 是中職學校食品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選擇食物、合理搭配,以及在食品加工、 烹調和儲藏過程中防止營養成分的破壞與損失,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等。 學好本課程為學生今后從事食品專業具有指導性意義。 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中職生是中考失敗者,大部分中職生從小到大的學習成長過程不被老師重視、肯定,長期以來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存在自卑情結。 而自信心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斯多德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 喚醒、鼓舞。 ”每個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才能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的潛力。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是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在這個問題上筆者的做法是:上好第一堂課,給學生鼓勁。 每學期學生拿到新書,總會帶著期待,希望自己能夠學好。 我會告訴學生:《食品營養學》這門課適用又有趣,書中所講的知識內容就是教我們怎么保護食品營養, 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飲食。只要我們認真學,每個同學是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的,并且還能讓所學知識指導我們吃出營養,吃出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不管同學們以前學得怎樣,現在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零開始,在老師的心理永遠沒有學不好的,只有不好學的。 同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每堂課至少表揚一位同學,如筆記記得好的、寫字工整的、發言積極的、善于置疑的、作業優秀的等。 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學生觀,堅定“我能行”的信念。 通過長期的鼓勵,慢慢地學生變了,他們期待上課了,熱愛上課了,喜歡這門功課了。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充分認識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把鑰匙,而生動活潑的互動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較為有效的途徑,它啟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求知欲和探索欲。
互動式教學方法很多,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應用。首先,教師應該常常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精心制做多媒體課件,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例如,在講授營養素缺乏癥時,課前將全班分成四組,布置學生分別上網收集蛋白質營養不良、相關圖片,上課時教師將各組收集的圖片進行播放,當學生從圖片上看到各種營養素缺乏的臨床表現時,很震驚,于是同學們自覺地討論開了,教師再讓每組同學派代表講述各自討論的結果,教師再做總結歸納,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營養素缺乏癥狀的印象,同時,也使學生更深刻認識到營養不平衡的嚴重性,自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其次,教師應該注重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教會學生提問。 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環境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了融洽的課堂氣氛,學生才能踴躍發言。 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置疑,并鼓勵學生問學生答。 例如在學習蛋白質與氨基酸這一章節時, 先讓學生用幾分鐘的時間看書,再分別讓學生提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提出問題數多的及準確回答問題數多的小組取勝,并分發小獎品。 同學們非常積極,爭先恐后,問題一個接一個,一堂課下來,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完全蛋白質、半完全蛋白質、不完全蛋白質有什么區別;簡述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種類;何謂蛋白質互補;為什么要食物多樣化;哪種烹調方法制作的雞蛋最營養; 簡述蛋白質的食物來源;為什么應大力倡導我國各類人群增加牛奶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費等等。 還沒等同學們問完問題,許多同學早就找好答案了,同學們都很興奮,進行搶答,真是熱鬧非凡! 最后,教師對今天的教學內容做個總結。 這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大大提高了學生說的機會,營造了一種和諧的交際環境,使學生學得開心,激發學生積極愉快的情感,同時又將知識內容掌握得很透徹。
“任務驅動”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師將教學內容蘊含在任務中,通過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學習,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內容。 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完成任務的過程,讓學生不斷產生成就感,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圍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任務,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營養配餐與食譜編制這一章節的內容時, 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片,如下:

并引導學生學習營養食譜編制的原則:首先,膳食應滿足人體對能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其次,各種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適宜,要保證優質蛋白質占適宜的比例,以植物油作為油脂的主要來源,同時還要保證糖類的攝入;第三,食物搭配要合理,注意主副食、粗細糧及葷素等食物的平衡搭配;第四,三餐要合理,膳食中能量來源及其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要合理,早餐大約占30%,午餐大約占40%,晚餐大約占30%,成人三餐定時定量,兒童三餐外再加一次點心,老人也可在三餐之外加點心。 接下來布置學生給自己的家人編制食譜。 有的同學給爺爺奶奶編,有的同學給父母編,有的同學給弟弟妹妹編,有的同學給自己編。 編好之后,選幾個有代表性的食譜在全班分享,讓同學們分析討論這些食譜是否科學合理。 以下是一位同學給他爺爺編的食譜:
早餐 饅頭(面粉40g) 牛奶燕麥粥(牛奶250g,燕麥25g) 茶葉蛋1 個(60g)
點心 蘋果(100g)
午餐 米飯(大米250g) 胡蘿卜肉絲(豬瘦肉25g,胡蘿卜50g) 素炒萵苣(萵筍100g) 紫菜粉條湯(紫菜15g,粉條20g)
點心 香蕉(50g)
晚餐 烙餅(面粉70g,肥瘦豬肉10g) 紅豆小米粥(紅豆15g,小米35g) 素炒合菜(綠豆芽100g,香菇10g,冬筍50g,菠菜50g,韭菜20g,豌豆苗100g)
點心 橘子(50g)
全日烹調用油 植物油(20g)
很明顯,這份食譜編制得很合理,適合老年人。 由此可看出,只要學生興趣所至,他(她)絕對會用心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在學習中體會樂趣。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教師尊重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相應地學生也會積極回報教師。 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會促使他們對教師所授課程的熱愛,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正所謂是“愛屋及烏”。
學生學習質量的優劣取決于師生間的雙向努力,取決于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 教師對學生應在學習上關心,在生活上幫助,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以及殷切的希望。 同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學識和敬業精神分不開。 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一個學識淵博,熱愛教育事業,勤奮努力,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學的教師,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學生喜歡接近這樣的教師,并以教師為榜樣,專注于課業的學習。相反,學識淺薄,敷衍塞責,馬虎應付的教師則不可能有這樣的感召力。
總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必須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把學習看作是一項愉悅的活動,而不是苦役加身。 中職學校在為適應社會需求進行一系列教改的同時,更應關注到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校園中形成一種人人愛學,人人愿學的氣氛。
[1]何旭明.學習興趣的喚起:教師的教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2.
[2]陳桂珍.《Flash 動畫制作》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簡說[J].職業教育研究,2011,2.
[3]周才瓊.食品營養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