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梅 范先偉
近年來,剖宮產率逐漸增加,盡管隨著手術技術和麻醉技術水平的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得以顯著提高,但是手術并發癥,尤其是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仍嚴重影響著產婦的身心健康。手術切口感染占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13%~18%,而剖宮產術后感染率可高達27%[1]。剖宮產是產科解決難產以及挽救胎兒生命的常見手術。該文對剖宮產發生切口感染產婦的相關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引起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回顧分析2002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住院行剖宮產術2166例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將其作為觀察組,同時隨機挑選50例無傷口感染產婦作為對照組。比較其中產婦的基本因素:如年齡、體重,是急診手術或擇期手術,妊娠特有因素為有無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羊水污染情況產科相關因素為產程時間、陰道檢查次數、手術時宮口開大情況、手術時間等。切口感染率1.29%(28/2166),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7.51±3.87)歲體重58~78kg,平均(67.63±6.29)kg。發生腹部切口感染28例患者中:妊娠合并高血壓3例,合并糖尿病2例,肥胖11例,貧血3例,營養不良1例,急診手術16例,胎兒宮內窘迫11例,胎膜早破12例,臀位3例,重度子癇前期5例,前置胎盤6例,胎盤早剝4例,羊水Ⅲ度污染12例,發生產后大出血4例。
2.感染診斷標準 根據衛生部印發《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即可診斷:①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膿液或穿刺抽出膿液。③自然裂開或由外科醫師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伴有發熱≥38℃,局部有壓痛。④再次手術探查、組織病理學發現涉及切口膿腫或其他感染證據。⑤臨床醫師診斷的切口感染。⑥臨床診斷基礎上,伴隨病原學診斷依據,即分泌物培養陽性。排除標準: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
3.統計學方法 實驗結果均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
1.切口感染產婦與對照組產婦的相關因素比較
其中產婦基本因素為年齡、體重是急診手術或擇期手術;妊娠特有因素為有無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羊水污染情況、產科相關因素為產程時間、陰道檢查次數、手術時宮口開大情況、手術時間等。其中觀察組患者中妊娠合并癥6例、肥胖11例,貧血3例,滯產5例、胎膜早破12例、產后出血4例。而對照組中妊娠合并癥2例、肥胖10例、貧血5例、滯產3例、胎膜早破6例、產后出血3例。見表1:切口感染產婦相關因素。

表1 切口感染產婦相關因素
2.比較結果
在本研究中,可能相關的高危因素,包括產婦基本因素、妊娠特有因素及產科等相關因素分析中:妊娠合并癥、滯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與對照組產婦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妊娠合并癥、胎膜早破差異有顯著(P<0.01)。說明妊娠合并癥、滯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是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1.剖宮產是一種非自然分娩方式,它是一種創傷性操作,手術并發癥較多。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剖宮產手術切口感染也相應增加,我院剖宮產腹壁切口感染為1.29%(28/2166)。剖宮產切口感染是一個多環節綜合因素的結果,除與手術醫師的責任心、手術過程中無菌原則的正確應用密切相關外,臨床上引起感染的原因多見于肥胖、胎膜早破、手術時間長、伴有基礎疾病或感染、陰道檢查次數過多、營養不良等。
2.術前相關因素 有報道指出:貧血、營養不良、妊娠合并癥引起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為20%~25%[2]。故孕期應加強營養,注意營養均衡,及時糾正貧血。28例中合并糖尿病2例,有糖尿病的更應積極治療,改善體內環境,加強機體免疫力。對有陰道炎的孕婦及時治療,晚期避免性生活。進入產程的孕婦應密切觀察,減少不必要陰道檢查、導尿和肛查。如果陰道檢查、導尿或肛查次數增多,可增加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對有陰道分娩困難的孕婦應及時行剖宮產術,避免延長產程。對不能進食者應注意補充能量、液體、避免水電解質紊亂。孕婦的陰道、宮頸有大量病原體存在,在手術和分娩條件下,陰道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導致菌群失調,一般情況下常為混合性感染。有報道認為胎膜早破和試產時間長是剖宮產術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3]。破膜后陰道和宮頸處細菌易進入宮腔,增加了切口感染機會,破膜時間越長,感染的機會越多。
3.術中易感相關因素 術中相關因素有:①手術時間和手術醫師的操作是防止手術切口感染的關鍵因素之一,有研究論證了手術時間過長是導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4]。手術時間延長創面顯露時間就長,細菌就增多,同時創面干燥,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有利與細菌的繁殖,時間過長也會造成造成術者的疲勞,給操作將帶來一定潛在的不準確性。手術時間延長,傷口的出血量也會增多,術中術后失血量過多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機會將增加。因此減少術中術后失血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②縫線過密:引起組織缺血、壞死及縫線的異物反應,均可造成切口感染。③肥胖皮下脂肪過厚,血液循環差,脂肪易液化感染。
4.對策與預防 針對上述易感因素,采取以下措施可減少切口感染:①指導孕產婦孕期保健,為適應胎兒生長及孕產婦各器官生理變化的需要,應在孕中、晚期補充鐵劑,加強營養,預防切口感染,但又要注意控制體重預防肥胖。②產程中適當的檢查包括陰道檢查、肛查、導尿對于判斷胎方位、評估產程進展、決定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但一定注意不要過于頻繁,根據實際需要慎重選擇。③控制手術時間和提高手術醫師操作水平是防止手術切口感染的關鍵因素之一,手術時間延長1h,感染率可增加1倍[5]。④對于滯產、胎膜早破病人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及時處理,術中盡量保持切口清潔,對于有可能污染的切口術中給予甲硝唑沖洗。⑤圍手術期合理應用抗生素是預防剖宮產術后感染的理想方法,尤其是對于有感染因素的產婦,術前應用抗生素對預防術后切口感染至關重要。⑥手術操作更加精細、準確,皮下打結松緊適中,有利于保護組織、減少損傷、止血嚴密、不留死腔、從而有效地預防剖宮產腹壁切口感染。
在可能相關的高危因素中:妊娠合并癥、滯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是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應及時干預有高危因素的產婦降低剖宮產切口感染的發生。
1 高爽,甄學慧,王義,等.剖宮產腹壁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5):4970-4971.
2 Normand MC,Damato EG.Postcesarean infection[J].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1,30(6):642-648.
3 黃云.剖宮產術后腹腔和盆腔感染4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5):92-93.
4 張蕓.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原因與對策[J].安徽醫學,2011,32(3):336-337.
5 Tully L,Gates S,Brocklehurst P,et.al.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 operation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of p ractice in the UK[J].Eur JObstet Gynecol Rep rod Biol,2002,10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