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梅娟
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屬高危妊娠的范疇。妊娠期貧血的原因很多,但孕期缺鐵導致貧血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妊娠期貧血使孕婦抵抗力減弱,對分娩、手術、麻醉耐受性下降,孕產婦風險增加,同時圍產兒風險也增加。嚴重的貧血可致貧血性心臟病、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并發癥,還可造成胎兒生長受限、低體重兒、早產、死胎等不良結局。為掌握本院住院分娩孕產婦孕期貧血的基礎資料,了解孕產婦貧血的發病情況,提高醫護人員及孕產婦貧血的防治知識,提出干預措施,筆者對2008年1月~2010年12月4876例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產婦病例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分娩的487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合并貧血1953例,患病率為40.05%,其中妊娠合并輕度貧血1328例,占67.99%;合并中度貧血450例,占23.04%;合并重度貧血175例,占8.97%。
1.2 貧血的診斷標準 采用《婦產科學》第7版標準,當外周血中Hb<100 g/L時確診為貧血。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妊娠期貧血組的早產、胎膜早破、傷口感染、低體重兒發生率較非貧血組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貧血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新生兒窒息、死胎、新生兒死亡發生率較非貧血組也增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妊娠期貧血與母兒結局(n,%)
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之一,屬于高危妊娠范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漿的增加多于紅細胞的增加,導致血液呈稀釋狀態,又稱“生理性貧血”。妊娠時并發的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與營養不良性貧血,以前者多見[1]。妊娠期貧血輕癥者對妊娠無任何影響,重癥者則對母兒造成一定的危害。早產是常見的不良妊娠結局之一[2]。研究證實孕早、中期貧血與早產有關,孕晚期貧血與早產無關。也有研究發現,孕晚期貧血孕婦早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非貧血者[3]。孕婦貧血與創傷性分娩有關。研究發現創傷性分娩的危險在孕早期嚴重貧血的孕婦中明顯上升,Hb在90~110 g/L時創傷性分娩率最低[4]。本研究發現,貧血組的創傷性分娩率明顯高于非貧血組,這可能與孕婦貧血時胎兒容易發生窘迫,而孕婦因體力下降不能自然分娩,導致手術分娩率增加有關。同時妊娠期貧血對孕婦本身也有很大的危害,在某些貧血較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甚至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貧血孕婦的抵抗力低下,對分娩、手術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嚴重者可因心肌缺氧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對失血耐受性降低,易發生失血性休克。同時貧血降低產婦抵抗力,易并發產褥感染。雖然孕婦骨髓和胎兒在競爭攝取孕婦血清鐵的過程中胎兒組織占優勢,而且鐵通過胎盤婦運至胎兒是單向運輸,一般胎兒缺鐵程度不會太嚴重。但孕婦患重度貧血時,經胎盤供氧及營養物質不足以滿足胎兒生長所需,容易造成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早產、死胎、死產等,胎兒出生體重也常小于平均值[5]。本研究結果也證明,妊娠期貧血更易發生早產、胎膜早破、傷口感染、低體重兒。妊娠期貧血組患者的妊娠高血壓疾病、新生兒窒息、死胎、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偏高,但與非貧血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首都兒科研究所.1998例中國育齡婦女貧血調查[J].中國生殖健康雜志,2002,13(3):152.
[2]Allen LH.Anemia and iron deficiency effects on pregnancy outcome[J].Am J Clin Nutr,2000,71(suppl):1280.
[3]Bondevik GT,Lie RT,Ulstein M,et al.Maternal hematological status and risk of low birth weight and preterm delivery in Nepal[J].Ae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1,80(5):402.
[4]Malhotra M,Sharms JB,Batrn S,et al.Maternal and perinalal outcome in degrees 0f anemia[J].Int J Cynaeeol Obstet,2002,79(2):93.
[5]王瞀敏,趙蘊芝.妊娠貧血對產科結局的影響[J].上海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03,24(2):38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