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蔡澤偉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近百年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傳承寧波商幫精神,培育現代商幫人才”的辦學特色,探索實踐了鑒于“總部-基地”思想的縣校合作模式和“四個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構建的“縣校合作”模式,既符合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又對接了地方經濟和產業需求,開拓了高職產學研發展的新路徑。“總部—基地”辦學模式是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借鑒總部經濟思想,發揮學校“總部”和位于產業集聚區內“基地”的比較優勢,實現學校與企業資源最優配置、更好地服務地方的一種辦學模式。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在寧海模具產業集聚區建成寧海產學研基地,2012年在慈溪家電產業集聚區建成慈溪產學研基地,形成一體兩翼的“總部-基地”辦學格局,有效對接了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求。
在具體做法上,創新“點、線、面結合”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多方共贏。“點、線、面”結合模式是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長期校企合作實踐中的總結和創新,其基本內涵是:學校與龍頭和骨干企業開展“點對點”合作;學校與行業協會、學會開展“點對線”合作;學校與產業園區開展“點對面”合作。
“點對點”合作的形式有訂單培養、進廠建室、引企進校等;“點對線”合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引協會、學會入校;另一種是校會深度合作;“點對面”合作方面,學校先后與園區合作建設了寧海和余慈兩個產學研基地,以全面服務園區與縣域經濟發展,并成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總部基地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尤其著重發展“點對面”的合作。
在“點對面”的合作中,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打造模具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和寧海縣政府、中國(寧海)模具城開展了政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寧海產學研基地,創新了“政府、高校、企業”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和體制、實現了基地與政府、園區和社區的三方聯動。目前,寧海產學研基地已具備人才培養與培訓、技術研發與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三大功能。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縣政府與學校的合作,在工學結合培養人才和服務地方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社會服務方面:一是提升了寧海縣域模具產業從業人員素質。二是搭建寧海縣地方產業數字文獻信息服務平臺。三是對寧海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現。
未來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將進一步深化縣校合作,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機制,努力建設產學研創新示范基地。為此,我們將加強與寧海縣的全面合作,政校企合作打造一個高水平的服務平臺,促進區域產業的創新能力,實現校地雙贏。具體包括:一是在理論上,與廈門大學等著名高校開展戰略合作,探索和創新產學研結合的模式;二是在實踐中,與寧海縣政府合作共建徐霞客旅游學院,將產學研工作拓展到現代服務業領域;三是與地方中等職業教育共建寧海職業教育集團,實現中高職對接;四是與地方企業共建創業孵化中心,打造國家級的創業孵化平臺;五是開展多樣社會服務,建立工業產品設計、企業管理咨詢等四大服務中心;六是加強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科學、求真創新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