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并購重組與民營經濟績效的實證研究——以江浙滬民營上市企業為例

2012-08-23 07:39:44堅,錢
中國軟科學 2012年7期
關鍵詞:企業

韓 堅,錢 濛

(蘇州大學商學院,江蘇蘇州215021)

并購重組對企業的影響一直是是產業組織理論和公司財務理論的研究熱點之一。自1895-1904年第一次兼并浪潮以來,西方資本市場已經歷了5次并購浪潮,并購動因不一,并購對經濟體制和產業組織產生的影響激勵西方學者從經濟、政治、法律多方面進行深入思考[1]。中國真正市場意義上的并購重組是在改革開放后,隨著國有企業“兩權分離”的實行,企業的并購重組開始出現。1993年10月,深圳寶安集團通過股權收購方式吸收了上海延中實業股份公司19.8%的股權,正式拉開了中國資本市場企業重組的帷幕,國內企業并購重組活動隨之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根據全球并購研究中心推出的“重組趨勢指數”來看,2003年以來國內重組市場非常活躍,民營企業成了并購重組的主角。從并購數量看,民營企業以68%的比例占據了絕對優勢;從并購金額看,民營企業占到了總股權并購金額的66%[2]。民營企業并購重組能否提高企業的綜合經營績效以及如何準確判定重組績效的影響因素,這將成為證券市場和投資界密切關注的問題。本文以2001-2007年間發生并購重組的江浙滬地區民營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結合市場價值和財務指標分析法構建重組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行實證檢驗,研究企業并購前1年至并購后2年總計4年間重組績效的變化情況及影響因素,旨在為今后民營上市企業的重組擴張提供相關建議。

一、文獻綜述

關于企業并購重組與績效提高的關系研究,國外學者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Dewing(1921)分析了美國1900年左右35起企業重組事項,結論是35家企業中只有5家獲得了預期收益,并購當年可取得較高收益,10年以上的長期收益則低于預期收益的70%以上,且企業并購的收益在重組前往往被高估[3]。Jensen和Ruback(1983)研究了收購公告與超常收益的聯系,研究發現在收購公告期間,成功的要約收購(Tender Offer)給目標企業股東平均帶來30%的超常收益,而成功的兼并(Merger)則給目標方平均帶來20%超額收益,但重組方卻沒有獲得顯著超常收益,他們研究認為重組效率不顯著是管理者過度追求自身利益的結果[4]。Healy,Palepu 和 Ruback(1992)研究了1979-1984年間美國50家最大的重組案例,發現行業調整后的公司資產回報率明顯提高,他們把這種提高解釋為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而非人工成本的節省[5]。國內學者對企業并購重組與績效的研究結論也不統一,檀向球(1998)研究了滬市1997年總計198起重組事件,選取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等9個指標來綜合評價重組的績效,發現重組擴張的公司績效下降[6]。馮根福、吳林江(2001)對 1994-1998年201起重組交易進行了財務指標檢驗,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綜合得分模型,結論是并購當年和并購后一年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隨后年份績效普遍下滑,并且混合并購的優勢在長期看來十分有限,而橫向并購的績效則在長期內較為穩定并呈不斷上升趨勢[7]。李善民、陳玉罡(2002)則采用事件分析法研究1999-2000年滬深兩市總計349起重組事項,研究證實資產重組能給收購公司股東帶來顯著的財富膨脹,但對目標公司股東收益的影響卻不明顯,并且不同重組類型會導致不同的財富效應,國家股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購方將獲得顯著的財富增加[8]。綜觀國內外對企業并購重組與績效提高的文獻研究,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特點:一是運用會計研究法,采用單一或幾個關鍵財務指標[6-7]來評價上市企業的經營績效,并構建綜合績效得分模型,通過比較重組前后公司財務績效的變化,來檢驗重組事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二是采用事件研究法,根據證券市場指數比較重組公告期前后上市公司的超額收益率,以此判定此事件對公司市場價值的影響[4,8]。國內外學者研究結論傳遞出這樣的觀點:資產重組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方向有正有負,多數學者傾向于認為重組事件并未給公司績效帶來明顯提升。

本文在國內外現有文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研究視角,從以下兩方面做出改進,一是從特定區域企業并購重組角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近年來進行資產重組的江浙滬地區民營上市企業進行實證研究。目前的文獻多集中于全國范圍的總體樣本研究,而針對特定地區、特定類型企業的具體研究仍尚不多見,民營經濟作為江浙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應該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為今后民營企業資本運作模式提供更好的借鑒。二是在實證研究基礎上,結合經濟發展趨勢和相關政策,試圖解釋民營企業績效變動的原因。民營企業有其自身特有的發展模式,受資金規模和融資渠道的限制,民營企業通過大規模介入國企并購重組來迅速獲取資源,已成為資本擴張的重要戰略手段。本文將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對民營企業的并購重組進行實證分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二、研究假設、研究樣本與變量選取

(一)研究假設

根據效率理論[9],公司兼并重組可以使企業績效通過協同效應、管理層效率的改進、稅收的遞減等方式得到提升。關聯并購重組(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可使收購方獲得生產要素、銷售渠道以及市場份額等資源,使并購方營運能力提升,從而創造更多并購價值;規模效應為企業提供的成本優勢則使規模較大的企業能夠保持較高盈利能力;股權收購與轉讓由于是雙方共同承擔被并購方債務,在并購整合上要比資產收購存在更大的風險,當公司之間的現金流不完全相關時,并購將增加公司的負債能力。再根據純粹的多元化經營理論[10],相比同行業重組而言,多元化重組活動為企業提供了更多迅速成長和降低管理者人力資本風險的機會,尤其是當公司面臨復雜多變的市場格局時,兼并重組將有助于重組公司在較短時間內進入被重組公司的行業,填補本公司在該行業競爭優勢的空白,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被重組公司的市場份額及現有各種資源,多元化企業將比單一化經營企業獲得更高的績效。據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民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為會對其績效產生正向影響,重組類型(股權類交易資產類交易)會直接影響民營企業績效水平。

中國上市企業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委托代理問題,尤其是非國有控股上市企業內大股東對小股東的剝削問題。若缺乏有力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和投資者保護政策,該代理問題將會因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持續提高而更為嚴重;第二、第三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提高會對第一大股東產生約束作用,從而對第一大股東掏空上市企業利益行為產生一定的制衡作用。施東暉(2000)[11]研究表明,在有1~4名大股東的公司中,由于出現了能夠和第一大股東實力相抗衡的其余股東,第一大股東的經營決策受到牽制,公司股東利益和盈利目標能得以較好執行。據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企業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并購績效呈負相關關系,企業各性質股權制衡度越大,則并購績效越好。

根據狂妄假說[12]理論,重組方管理層會因為狂妄自大、盲目樂觀而高估目標企業,從而實施重組戰略。收購公司實現收購的過高付款實際上是重組方的財富向目標企業轉移的過程。國內市場由于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企業家熱衷于盲目擴張,欠缺對企業發展前景的長遠規劃,有可能會最終摧毀重組企業的價值。據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3:管理層持股比例與企業重組績效呈負相關。

雖然關聯交易和非經常性損益中有些確屬正常經營行為,但不容否認的是由于關聯交易的交易價格、交易方式、付款時間可供談判余地較大,相當多的“不平等”關聯交易已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用來避免ST或PT的手段,虛假的財務信息將會侵害到公司股東和市場上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據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4:并購重組雙方關聯性會對企業重組績效產生影響,其中關聯交易與企業績效呈負相關。

(二)研究樣本和變量選取

1.數據來源。2000-2008年財務數據取自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網站巨潮資訊(http://www.cninfo.com.cn/)以及各公司同期財務年報;2001-2007年江浙滬地區民營上市企業重組事件取自《中國證券報》同期公布的《中國上市公司重組事項總覽》、中國并購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并購報告》、《中國企業并購年鑒》以及國泰君安經濟金融分析數據庫;2001-2007年股票價格收益、證券市場指數等數據取自《CCER金融研究數據庫》。

2.數據篩選標準。本文時間跨度為2000-2008年,選擇2001-2007年間實施資產重組的江浙滬地區民營上市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為保證樣本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需對重組事件的交易方、交易時間、交易金額、交易次數、交易類型等做出統一規定,主要標準如下:重組活動涉及的金額需在收購方總資產的5%以上,以確保該交易活動對收購企業經營業績產生重要影響;交易發生的確定、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終控制人性質、交易企業類型以重組當年年報內容為準。同時為保證樣本數據能夠準確反映交易情況,排除金融類、ST類等特殊企業或者其他重要經濟事件對總體樣本的干擾,需對符合下列情況的特殊重組事件予以剔除,主要標準如下:剔除ST類、金融類、公用事業類,以及財務指標出現極端異常值的公司;剔除交易標的為土地使用權等非經營性資產以及交易實質為產品購銷的重組事件;重組事件公告日期前后10個交易日內,若發生其他對股價變動產生重大因素的事件,如公布年報等,則予以剔除。經過以上處理,共收集到2001-2007年間江浙滬地區發生資產重組的73家民營上市公司170個有效樣本事件。同時為考慮將同一時期發生重組的上市企業績效與未發生重組的上市企業績效進行對比,本文也選取了同一時期內江浙滬地區未發生重組的、性質相近的民營企業進行對比,最后得到對比樣本70家。

3.指標與變量描述。表1為2001年至2007年重組事項一覽表。據統計,2001年江浙滬地區滿足篩選標準的重組事件共有14起,故擷取重組前1年至重組后2年共4年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總計涉及14×4組財務數據,以2001年重組事件為例,重組前1年為2000年,重組后兩年為2002年,2003年,因此從財務數據的角度2001年的重組事件共出現四次;以此類推,2001年-2007年共收集到170起重組事件,涉及財務數據總計692組。除2002年重組數量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各年重組數量均成逐步上升趨勢①重組事項時間跨度為2001-2007年,重組事項企業財務數據的時間跨度為2000-2008年。。

表1 樣本重組事項及財務指標一覽表

表2重組各影響因素描述性分析

由表2可得出:(1)股權交易為企業重組的主要類型,占據了歷年資產重組總量80%以上的比例,這可能是與證監會鼓勵政策有關,企業可通過股權直接出售與轉讓達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2)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變動較大,2001-2002年上升較快,隨即大幅下跌,2005年以來又穩步上升。(3)股權制衡度與管理層持股比例近年來比重穩步上升,逐漸占據主導優勢。說明樣本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正逐漸完善,大股東對企業決策行為的控制力正逐步受到制約,中小股東的參與和決策能力有所提升。(4)關聯交易比例進一步增加,由2005年的32%上升到2007年的77%,涉及金額達31.7億元,逐漸成為企業重組的主導類型。關聯交易近年已成為重組市場熱點話題,國內學者對其爭議頗多。一方面,交易雙方因存在關聯關系,可節約談判成本,為操縱和調節利潤創造機會,從而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交易雙方又可能利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進行,從而使交易價格和方式在非市場競爭情況下出現不公正現象,侵犯股東權益。該因素對企業重組績效的實際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5)綜合性企業重組數據迅速攀升,由2001年的僅有5起增加到2007年的33起,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傾向于通過跨行業并購實現多元化經營目標。

三、并購重組績效實證研究

本文以盈利能力、成長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償債能力等四個方面來評價民營上市公司的重組績效,具體見表3。

1.原始財務指標預處理

根據2001-2007年發生的170項企業重組事件,將全部財務數據按照重組前1年、重組當年、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進行分類,整理得到637組樣本財務數據。極端特異值的存在會影響統計結果對于樣本總體的反映情況,因此在進行因子分析法之前,需要按照[Xj-2sj,Xj+2sj]區間范圍取值①Xj表示所有467組財務數據中第j個財務指標均值,Sj表示第j個財務指標的標準差。,將不含在該范圍內的數據剔除,得到總計467組財務數據,其中重組前1年數據126組,重組當年125組,重組后1年123組,重組后2年93組。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因子分析法要求所有原始變量指標均為正向指標,因此在進行分析前,需要對其中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進行正向化處理,同時為消除異量綱數據可能造成的對分析結果的影響,預先運用SPSS11.5軟件將各年財務數據轉化為標準值進行處理。

表3 上市公企業重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財務指標描述性統計分析

(1)單一財務指標描述性分析

以上13項指標重組前1年、重組當年、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的相關統計性描述分析結果是,①重組當年目標企業盈利能力變化不大,并購后1~2年內,除市盈率有較大范圍下降外,其余指標略有上升;②從成長能力角度看,重組后企業成長能力明顯高于重組前,尤其是營業收入增長率提升較大,可能是由于企業通過重組獲得了規模經濟協同效應,降低了產品單位生產成本,節約了管理費用和相關人力資源的開支;③資產管理能力在重組前后變化不大,僅有微小的調整變動,可能是由于外部資本介入后需對目標企業原有資產進行必要整合,但并沒有影響其資產原有周轉速度;④償債能力在重組前后持續穩定狀態,保持在0.5~0.9的數值范圍內,說明重組活動本身對企業償債能力影響不大,具體見圖1~圖4。

(2)綜合財務指標描述性分析

本文將上市公司重組前1年、重組當年、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的分析結果進行縱向比較,將73家企業4年期間467組財務數據納入同一個原始數量矩陣進行因子分析,將13項財務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起主要作用但相互獨立的公共因子,利用SPSS 11.5軟件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計算每個企業重組績效的因子得分,同時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樣本企業的4年不同綜合績效得分,在巴特利球狀檢驗中,Approx.Chi-Square=1254.373,Sig.=0.000。因此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相關系數為單位矩陣的假設。KMO檢驗中,KMO系數的0.646>0.6,說明樣本財務指標能夠基本滿足因子分析法的分析要求,可進行主成分檢驗。根據“未經旋轉提取因子的載荷平方和”所示,從13個指標中共提取7個公共因子,其特征值分別為0.21561、0.14368、0.10737、0.09348、0.07498、0.06910、0.06576,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6.998%,信息損失量較小,已能在較大程度上反映特定指標的大部分信息,可以進行后續的分析和計算。

由表4數據可得,F1指標中,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所占比重較大,分別為0.438和0.414,反映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F2指標中,流動比率比重較大,反映的是企業現金管理能力;F3著重強調企業資產經營管理能力;F5、F6、F7指標則主要反映了企業成長潛力。

圖1 盈利能力變化圖

圖2 成長能力變化圖

圖3 資產管理能力變化圖

圖4 償債能力變化圖

表4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根據變量共同度的統計意義,它刻畫了全部公共因子對變量Xi的總方差所作的貢獻,說明了全部公共因子反映原變量信息的百分比。提取公共因子后,變量X7的共同度最高,達到了0.913,說明提取的公共因子對變量X7的方差Var(X7)作出了91.3%的貢獻,其余變量的共同度數值也普遍較大,說明變量空間轉化為因子空間時,保留了較多的信息,即因子分析的效果是顯著的。

將公因子對變量X1-X13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系數的最小二乘估計,根據每欄對應的因子得分系數,構建模型如下:

以各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由此可得到資產重組前后4年的綜合績效函數為:

同理,根據此公式,再依次計算樣本企業各年綜合績效的得分情況,以 F(-1)、F(0)、F(1)、F(2)分別表示重組前1年、重組當年、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綜合績效得分,則:

由此我們可比較在相同時間內重組企業和未重組企業的平均績效,其結論:(1)重組當年樣本企業業績得到一定提升,由0.04上升到0.048,公司重組活動短期內產生了一定效果,從而驗證了假設1,但上升幅度相對未重組企業來說并沒有明顯提高,說明重組活動本身并未給企業治理績效帶來顯著革新;(2)重組第1年后企業績效開始有所下降,特別是重組后2年的并購企業績效由0.038下降為0.005,下降幅度較為明顯,說明企業重組并未帶來長期績效改善。未發生重組的企業績效變化較為平緩,兩者相比較可發現,對重組企業來說,績效提高隨時間推移由逐漸縮小的趨勢。同時也證明了重組活動從長期的角度來講并未取得企業預期效果。具體見圖5、圖6。

3.重組前后綜合績效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

圖5 平均績效變化圖

圖6 平均績效變化圖

描述性分析本身只能夠提供樣本數據的有關信息,而缺少對總體數據的全面反映。由于重組績效總體分布類型未知,且重組前1年、重組當年、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4個樣本具有相關性,故本文采用SPSS 11.5軟件的非參數估計Wilcoxon符號秩法檢驗重組前后企業綜合績效得分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即F(0)-F(-1)、F(1)-F(-1)、F(2)-F(-1)、F(1)-F(0)、F(2)-F(0)、F(2)-F(1)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若存在,則進一步分析重組后目標企業績效提升或下降情況。檢驗結果表明:總體上看,重組當年、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的綜合績效與重組前1年相比,Z值分別為 -0.529、-0.187、-0.799,漸進的雙尾顯著性概率Asump.Sig.(2-tailed)分別為 0.597、0.852、0.424,均遠遠大于 0.05,因而重組前后績效得分并沒有明顯差異。同樣,重組后1年、重組后2年的綜合績效與重組當年,重組后2年和重組后1年相比也沒有顯著差異。具體見表5。

4.重組后績效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本文將從交易相對規模、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重組類型、關聯方交易性質等方面考察上述因素對企業重組績效的影響。采用多元回歸方法檢驗可能影響企業重組績效的因素。用F(0)-F(-1),F(1)-F(-1),F(2)-F(-1)表示重組相對績效,并作為因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表5 Test Statistics(b)

表6 相關模型變量設定與取值

相關變量含義見表6。

為了檢驗上述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及是否適合做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首先需對其做相關性分析,檢驗結果如下:回歸方程的整體F檢驗顯著,F分布的顯著性概率為0.051,即檢驗假設“H0:回歸系數β=0”成立的概率等于0.051,該回歸方程在10%顯著水平上有意義。經調整的R平方為0.751,說明總體上因變量還是能夠較為準確地解釋上市企業的重組績效,可以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①另外我們將樣本時間段剔除2007年、2008年數據,重新對表7的模型進行回歸,做穩健性檢驗,結果較穩健,感謝匿名審稿人的建議。限于篇幅,這里沒有報告穩健性檢驗的結果,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從表7可以看出,(1)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企業重組績效得分呈負相關,顯著性水平<10%,說明在大股東和中小股東利益存在沖突的情況下,并購重組將很有可能成為大股東追求利潤、掌控企業經營的手段從而對企業經營業績造成“掏空”效應,同時股權制衡度與企業重組績效得分呈正相關,顯著性水平 <10%,從而驗證了假設2。(2)重組類型與企業重組績效得分呈負相關,顯著性水平<15%,基本驗證了假設1,說明股權交易相對資產交易更能給企業帶來績效的改善。根據證監會現行法律規定,當機構持股比例達到在外股份的30%時,即可豁免強制收購要約義務,從而可以在不承當全面收購義務的情況下,輕易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權,大大降低了收購成本;同時由于國內證券市場上存在“同股不同價”的現象,國家股、法人股股價遠遠低于流通市價,并購成本較低,還可以得到由此帶來的“價格租金”。因而盡管有共擔債務的風險,但重組方管理層仍傾向于利用股權交易使企業獲得更大的重組收益。(3)關聯性與企業重組績效得分呈負相關,顯著性水平<20%,基本驗證了假設4,說明關聯交易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重組績效帶來負面影響。關聯交易的存在,使得重組事件中產權清晰化難以得到保證,部分被收購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可能會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濫用股東權利損害被收購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根據中國證監會2006年《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上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轉讓被收購公司控制權之前,應當“主動消除損害;未能消除損害的,應當就其出讓相關股份所得收入用于消除全部損害做出安排,并依照公司章程取得被收購公司股東大會的批準”①中國證監會第35號《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總則第七條規定,被收購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有損害被收購公司及其他股東合法權益的,上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轉讓被收購公司控制權之前,應當主動消除損害;未能消除損害的,應當就其出讓相關股份所得收入用于消除全部損害做出安排,對不足以消除損害的部分應當提供充分有效地履約擔保或安排,并依照公司章程取得被收購公司股東大會的批準。,從而保證不會存在內幕交易對股東權益造成負面影響。(4)管理層持股比例、行業類型與企業綜合績效得分的Pearson相關系數較低(僅為-0.231和-0.108),同時顯著性不高,未能驗證假設3.說明這兩個因素并不會對企業綜合績效造成實質性影響。可能是由于江浙滬地區董事會治理制度較為完善,制約了管理層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不理性行為,較好地杜絕了“代理問題”;同時,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鮮明度(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收入總額)較為明顯,因而多元化經營對公司主要業務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

四、結論與啟示

并購重組是企業實施資本運營,獲得核心競爭力,實現戰略發展的一種方式。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并購行為會受到諸多經濟因素的影響,但并購決策主要應從企業長遠利益出發,摒棄短視行為,做好可行性研究。在并購之前上市公司應充分考慮公司發展戰略、公司能力和財務資源等情況,制定周密的并購計劃;并購活動中,特別是并購完成后要加強自身和目標公司的整合,實現并購企業內部資源重組及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但從并購對企業綜合績效的影響來看,目標企業的并購重組績效并不理想。部分財務指標(例如增長率、存貨周轉率)在重組當年反而出現短暫下滑,直到重組后1~2年績效才明顯改觀。說明企業整合能力還有待提升,企業管理層需注重并購重組后的整合管理[13],整合過程中產生的經營決策、經營模式、企業文化的沖突,常常導致決策過程延緩、協調成本加大,特別是大型企業的并購重組活動,隨著管理鏈條的延長,計劃和控制的難度將增加,重組可能會導致企業效率的流逝而不是效率的改進或市場價值的增加。重組雙方應特別重視這點,應不斷加強決策層到最底層雙向信息溝通,從而達到企業管理整合的最終目標,以更好地發揮并購重組的協同效應。

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對并購決策的合理性也有重要影響,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過高,相應的制衡制度無法發揮作用,能夠控制公司的大股東不僅可以向公司委派管理人員,還可以采用關聯交易的方式掏空公司[14]。由于掏空行為的隱蔽性,通常很難迅速發現控股股東掏空行為的直接證據。某種經營活動對控股股東來講會帶來收獲,他就會考慮去從事這種經營活動而較少考慮對整個公司的負面影響,例如與他本人控制的公司進行“甜蜜的交易”(sweetheart deals),投資于凈現值為負同時對他自己有利的工程,或者甚至簡單地拿走公司的資金;另外,他還可能不顧債權人的利益,也不顧股東的反對而從事風險很高的經營活動。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降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改善股權結構,加速股權流動,完善股權制衡機制,能有效限制大股東通過重組活動對企業產生“掏空”效應,改善中小股東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弱勢地位。

在外部監督機制健全的條件下,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管理層收購作為改善公司治理環境、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手段,將大大提高公司日后的管理效率。在企業并購過程中鼓勵管理層回購或持股,建立管理層激勵兼容機制,發揮企業管理者經驗豐富,經營管理能力強的特征,既可獲得企業并購重組的短期利益,同時也助于改善企業的長期績效,增加股東財富與企業發展后勁。

鑒于中國目前的并購市場還有待完善,民營企業的并購重組或多或少受政府的影響。為提高并購重組的資源配置效率,政府應主動加強并購重組游戲規則的制定,讓市場參與者有一個平等的平臺進行競爭,而應避免成為利益再分配者[15]。政府只有進一步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打擊和控制惡意并購事件,實現多個收購公司一起競爭收購同一個目標公司,提高并購市場競爭程度,鼓勵和引導并購交易創造價值,才能有效實現并購重組帶來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產生正的凈社會收益。

[1]Agrawal A,Jaffe,J F,Mandelker G N.The Post-Merger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A Re-examination of an Anomaly[J].Journal of Finance,1992(4):1605-1621.

[2]中國企業并購年鑒編委會.中國企業并購年鑒2005[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5-20.

[3]Dewing,A.A Statistical Test of the Success of Consolid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21,36(1):84-90.

[4]Jensen M C,R S Ruback.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the Scientific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3 ,11.

[5]Healy P M,Palepu K G,Ruback R S.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2):135-175.

[6]檀向球.滬市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實證研究[N].中國證券報,1998-9-28(8)

[7]馮根福,吳林江.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經營業績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1(1):54-61.

[8]李善民,陳玉罡.上市公司兼并與收購的財富效應[J].經濟研究,2002(11):27-34.

[9]Richard P Rumelt.Strategy,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74:15-30.

[10]Lewellen W G.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J].Journal of Finance,1971(5):521-530.

[11]施東暉.股權結構、公司治理與績效表現[J].世界經濟,2000(12):37-42.

[12]Roll.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J].Journal of Business,1986(59):197-210.

[13]Rhoades S A.The Efficiency Effects of Bank Mergers:An Overview of Case Studies of Nine Merger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273-285.

[14]Denis D,J J Mcconnell.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3(38):10-30.

[15]張 新.并購重組是否創造價值?——中國證券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3(6):20-26.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不卡二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第一页在线|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婷婷六月| 亚洲天堂自拍|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99|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毛片网站在线看|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午夜综合网| 久久91精品牛牛|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三级|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朝桐光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综合天天色|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国产成人一区| 色综合久久88| 91www在线观看|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 亚洲视频二| 97av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99这里精品|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va在线观看|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www.youjizz.com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精品人妻AV区|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天堂网| 午夜在线不卡|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 久久毛片网| 国内精品91|